小学审辩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罗坤 赵微

    

    摘要:审辩阅读教学并不是单纯为了培养审辩思维而另搞一套教学模式,它是依据审辩思维训练的科学依据发展出的审辩阅读的教学方法,从而把审辩思维的培养嵌入语文教学中。因此,其教学设计的框架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框架和系统的流程,在对教学要素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环节,每一个设计环节都有其基本要求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审辩式阅读;教学设计;基本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6-0078-03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學设计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过程。为了达到目标,需要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教学目标表述具体,以便在达成的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需要清楚地描述审辩思维培养的目标。除此而外,教学目标最终也落到学习的学习结果上。也就是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这包括:

    教材分析:包括语文教材的版本、年级(包括上下册)、课型(包括精读、略读、体裁等)、课文内容、中心要义、表达方法等。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与新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力水平。

    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围绕审辩思维培养制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表述。特别是第三条,是关于学习者学习结果的清晰、概括的陈述。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要体现出行为主体(学生)、行为(一般用动词表述)、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四个因素。在审辩阅读教学设计中,除了语文教学要达成的语文教学目标,还要重点突出思维培养的目标。当然,二者也并非截然分开的。

    2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和。是解决教学设计中“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设计包括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单元、课时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任务量的设计。在内容设计时,依据以下原则:第一,接近性原则;就是在分析了学生现有学习经验、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接近其现有水平和略高于现有水平,既是未知的需要探索的新内容和任务,又需要建立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够掌握的内容,类似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第二,适当性原则;指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过多的内容一节课无法完成,也容易夹生嚼不烂,过少的内容会使得课题拖沓贫乏。因此,内容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不能过难,也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感到既愿意学习,有挑战性,又有信心能够完成任务。第三,突出重点、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内容分析的主要目的[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根据文本内容,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的教学中重点获得的学科知识与语言知识等。也是课堂教学围绕的中心。第四,发展审辩思维,处理好内容与思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审辩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上。

    3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我们完成教学内容、通达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要通过我们老师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在审辩阅读教学中,每个相应的环节都有相应的教学策略。

    (1)信息提取阶段。主要是从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我们可以有三种策略:1)找一找,画一画。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去画些重点信息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关键点、重点句等。2)做标记。比如说我们把人物都用一种下划直线,把地点用波浪线标注,把时间用某种符号标出等。3)做小贴片。比如把故事中的人物列出来,做一个个小贴片,把这个故事中主要的一些事件抄到一个小贴片上等,通过排列组合,归纳相关信息。

    (2)分析推理阶段。1)词汇学习,语文教学中的词汇学习非常重要,每篇课文都有重点词汇。对词语的解释、举例包括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结合上下文推断词意都依赖于分析推理。2)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在绘制思维导图中有大量的分析和推理思维活动,思维导读也帮助我们整合信息。3)复述故事,根据思维导图让学生复述内容,通过描述、分解、发现连贯性、关系等发展分析推理能力以及下面要提到的整合诠释。

    (3)整合诠释。对梳理的课文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排序、分类、比较、类比、澄清、组织、整合、概述等策略引导学生去整合诠释信息。5W法,5W是谁(Who),什么时间(When),地点(Where),发生了什么(What),为什么(Why)的英文首字母。通过5W法对故事里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原因进行就可以总结。也是整合信息的有用策略。总而言之,分析推理和整合诠释跟信息提取不同的是,它不是直接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而是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者跨段落获得答案。

    (4)反思评价。是学生要利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通过查阅文献有理有据地推论才能获得答案。在审辩阅读中,语文学习不只是要求学生去阅读理解课文,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动脑,有自己的想法、感悟、见地,而且有理有据。如KWL法。K(knowledge)是学生已知的知识信息,W(Want)是学生想知道的信息,如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信息?L(Learn)就是我学到了什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列一个KWL表格,在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去总结。观点评论。就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论。比如说你同意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你喜欢不喜欢作者态度,为什么?你欣赏不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为什么?引发学生做一些这种评论甚至引发一个辩论会,展开辩论。演讲或者讲故事,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这种表演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诠释出来,你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手势,表情来讲述。

    (5)创意应用。创新应用一般来说是根据所学的课文拓展内容,采用的策略可以是:1)反问法。2)创作或者创编。把这个故事的文本改成不同类型的文章,或者把这个文章内容改成一个剧本儿,或者把它变成一种艺术创作如手工制作、绘画、广告设计等,往往也可以跟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整合延伸。3)现实问题解决。就是要结合我们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去找到解决方案。把问题延展到跟他的生活结合起来都是创新应用的内容。

    4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按照加涅的理论,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教学过程实际是指安排好的教学事件[2]。加涅在其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中将教学过程分了八个阶段,对应着学生学习的八个心理过程,这符合了审辩阅读中的反思评价、创意应用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够有审辩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产生创新思想和行动。加涅的教学与学习过程阶段理论,表现为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形成一个链索,把教学的外部事件與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联系起来,构成了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心理的完整过程。如图1所示:

    根据加涅的理论和审辩阅读的原理,教学过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完整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教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信息加工的完成环节来实现教学环节。第二,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设计都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这个中心,引发学生所学、所思、所做。第三,师生互动原则: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双主体的活动,因此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互动过程有机联系起来。第四,活动化原则:是指教学设计由一系列围绕主线的教学活动构成[3]。教学设计就像串糖葫芦一样,围绕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这个中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加涅所说的教学事件)组成。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教师教的活动设计,又要有学生学的活动设计。二者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4]。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包括了很多要素,例如时间进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法指导、多媒体应用及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等。

    5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鉴别功能和改进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教学评价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审辩阅读课堂教学中评价既要评价学生达成语文学习的目标,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审辩思维发展目标的达成。针对审辩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并不都需要用测验、练习等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学生表现来评估,表现性评价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中对其在解决具体问题上的表现的评估。表现性评价可以是学生口头表述,也可以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论文、辩论中的观点清晰依据证据的客观确切等。

    综上所述,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环节可以参考以下结构:

    课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含审辩思维培养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含策略、评价、板书设计、多媒体应用、教学环境、课后作业)

    一、

    二、

    ……

    【一、二、……每个大的环节后面要有设计意图,要求有理,有据,有逻辑。】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含审辩思维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含策略、评价、课后作业)

    一、

    二、

    ……

    【一、二、……每个大的环节后面要有设计意图,要求有理,有据,有逻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含审辩思维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含策略、评价、课后作业)

    一、

    二、

    ……

    【一、二、……每个大的环节后面要有设计意图,要求有理,有据,有逻辑。】

    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允庆,孙宏安.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王允庆,孙宏安.教学目标设计[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3]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4]魏锐,刘坚,白新文,等.“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28.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