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王云飞
摘要:“空白艺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设想,在20世纪末就有人提出,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为语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使其获得新的内涵,并为空白艺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设计;空白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可以直追孔子的启发式教育理论思想。“空白”不是不讲,而是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以及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文本空白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课文题目
课文题目往往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在整篇课文中举足轻重。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眼球,令人遐想。如毕淑敏的散文《造心》,“心能造吗?如果能造,可以用什么材料造?这整篇文章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全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教师利用这些题目创设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小说情节
小说深受中学生欢迎。但中学生往往关注小说浅层的故事情节,忽略作者安排情节的用意。教师可根据中学生这种心理,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意义。小说情节和线索都有可能成为文本空白。小说高潮处设有空白的高手当数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他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巧妙的结构安排,令人叹为观止。
三、戏剧潜台词
“戏剧追求丰富的潜台词或间离效果”学生阅读经验有限,无法解读潜台词丰富的含义。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点拨,带领学生填补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潜台词。第一,是否与人物身份相符;第二,是否与人物内心活动相符;第三,是否与人物行为相符。如曹禺的《雷雨》写侍萍被赶出周家这件事情,周朴园说:“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而鲁侍萍却说:“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两人都用了“忽然”一词,但两人心理活动截然不同。周朴园明显在推卸责任,给自己找借口。鲁侍萍对自己的经历不堪回首,更为揭露周朴园的丑陋行径。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人生经历,无法准确掌握文本。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发现文本的潜在意义。
四、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浸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利用诗的意象空白,激发学生进行联想再创造是最好的留白手法。如现代诗《相信未来》,诗中的意象具有深刻的含义,“蜘蛛网”比喻黑暗势力,“炉台”比喻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比喻残存的希望,想要明白这些意象的含义,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联系整首诗歌,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这些意象。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課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