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高校防范抵御宗教渗透路径探究
关键词 地方民族高校 抵御 宗教渗透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8年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思政课题“地方民族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路径探究”(课题编号:sz2018 y03)结项论文。
作者简介:司红十,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33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因此地方民族高校防范抵御宗教渗透是落实构建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地方民族高校本身民族学生众多,使得抵御防范宗教渗透的任务艰巨。当前我国当前各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出现的各种传教活动,多数是境外团体、组织、个人对高校的宗教渗透活动,这种宗教渗透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及利用宗教分化渗透我国的各民族,进而分裂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因此地方民族高校开展防范和抵御宗教滲透意义重大。一、 地方民族高校抵御防范宗教渗透面临的挑战
(一)地方民族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依旧严峻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日趋激烈,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利用手段,尤其是宗教渗透的方式向中国的高校,尤其是民族高校的青年学生传到西方的价值观念,诋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希望在中国培养一批信奉西方价值观念的青年人,通过他们来分化、西化中国。除此之外,地方民族高校由于其生源是以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本身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地方民族高校抵御防范宗教渗透的任务复杂艰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地方民族高校在日益加强开放办学、人员对外交流日趋频繁的情况下,所面临来自西方的各种宗教渗透的挑战在提升。总体来说,地方民族高校内外部办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输出意识形态,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争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战场。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形势,使得地方民族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形式严峻,作为争夺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的重要战场,地方民族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挑战。
(二)地方民族高校面临西方宗教渗透方式多样化的挑战
在互联网技术为普及应用以前,我国地方民族高校面临的西方宗教渗透方式主要是在校内散发各种宗教传单、杂志、报纸等宣传物,或者利用研讨会和论坛以及非法宗教聚会的方式宣传其教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应用软件、新媒体平台、网络空间、微博成为了西方进行宗教渗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多媒体工具广泛性以及互动性的特点,丰富针对民族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渗透方式,增强渗透能力,例如,利用微博、微信向师生定期发送宗教教义的信息,以及设计宗教内容的应用程序吸引学生和教师使用,通过这些方式潜移默化的对民族高校的师生进行宗教渗透。
(三)地方民族高校学情的特殊性使预防宗教渗透的工作难度加大
地方民族高校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生源比例较高,这些少数民族就其特点而言,除了具备青年人共有的人生、世界、价值观不成熟,人生阅历浅薄、对新生以及不了解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外,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独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于宗教有着较为“亲近”的情感。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成熟以及阅历的浅薄,导致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极易被诱惑、说服、鼓动,尤其宗教文化又具有神秘色彩,极易唤起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少数民族学生对宗教的“亲近”情感,导致他们对宗教存在一定的暧昧现象,例如,对宗教产生极大兴趣后,很容易陷入盲目追捧宗教的泥潭无法自拔。总之地方民族高校由于学情的特殊性,导致抵御防范宗教渗透的难度加大。二、地方民族高校抵御防范宗教渗透路径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继承和发展历史上各种优秀无神论思想成果基础上,对宗教问题的科学认识和处理原则。在国家总体安全观视域下,地方民族高校在抵御防范宗教渗透方面,就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
首先,地方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重要思想阵地,结合学校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主要是侧重关于宗教起源、宗教本质、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我党的宗教政策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利用课堂外教学渠道,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分辨和抵制各种伪科学,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宗教问题的讲座,解读我国宗教政策,抵制防御宗教在学校的渗透,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和活动树立“四个自信”。
其次,地方民族高校应通过开展民族宗教的特色课程和相关的选修课程,普及宗教知识,提升学生辨别以及防范邪教的能力。
(二)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文化认知理性思维
民族院校宗教渗透问题相对严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内因源于学生缺乏文化自信,且学生自身文化思想素养不足,因此要向民族高校要抵制宗教渗透就需要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世界的文化是多元性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民族高校的学生之所以认可宗教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对比过程中,失去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要想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首先,就要培育学生文化认知的理性思维,即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比较中,能够认知中华民族文化的优势。培养学生文化认知理性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用宏观、全面的视角评价文化。
其次,要开拓学生的文化认知视角,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能从简单的文化、民族角度拓展向社会、人生等方面,使学生对文化的意义认知更加客观。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样需要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优势有所了解,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相关的课程,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理论水平,同时通过实践展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优势。
总之,民族高校开展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学校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课程,在提升学生文化理论水平等同时,培养学生文化认知理性思维,学生能树立中华文化自信。
(三)建立健全,校園防范抵御宗教渗透的机制
地方民族高校要建立防范抵御宗教渗透的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完善校园内的宗教预警机制,即地方民族高校要时时掌握校园最新非法宗教信息,从根本上抵御各种宗教活动的渗透。这就要求学校保卫、宣传、学生部门要时刻关注宗教渗透动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预防宗教渗透预案。除此之外,民族高校的学工部和各院系的学生管理部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
其二,构建校内外联动机制,宗教在向高校渗透的过程中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因此民族高校的需要建立校内外的联动机制,抵御预防宗教渗透。为此,民族高校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以宣传、保卫、团委、学生、外事为主体的校内外联动机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动态,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防范联动机制。
其三,强化对相关特殊人员以及与宗教相关的论坛讲座的管理。针对校内的信仰宗教的学生,民族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强化对他们的监管,教育信教学生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针对涉及宗教的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审批监管力度。同时在学校日常教学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针对学生的舆论引导方向。
其四,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民族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重要一环。通过独具特色的民族高校文化,提升学生文化鉴赏素养,抵御宗教渗透。
首先,将社会主义核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将民族高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运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再次,净化高校网络空间为学生成长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高校要有针对性的对宗教网站的网络传媒与网络行为加强监管,有效打击境内外借助网络平台对民族高校的宗教渗透活动。
总之,地方民族高校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到的局面依旧严峻,需要国家、高校、教师、学生共同的协作来解决这一问题。
注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参考文献:
[1]秦义.构建文化自信:民族院校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上游思维[J].贵州民族研究,2018(4).
[2]何之君.新形势下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对策[J].南都学刊,2018(5).
[3]许青云.高校党团组织在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1).
[4]江颉.民族地区高校防御宗教渗透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
[5]张肖.构建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体系,做好新时代高校宗教工作[J].法制博览,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