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创新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探讨
张忠良
摘 要: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人员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创新档案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切入点,本文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創新
1 高校档案文化的定义
所谓高校档案文化,是高校发展历史进程中通过档案形成、收集、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的对高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文化形态。具体来说,高校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记忆功能,即以档案资源建设为载体,完整记录高校历史发展的数据、事实和知识,充分反映高校历史发展的基本状态,尤其是其中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突出成果。二是文化传承功能,即以档案资源开发为手段,全面揭示高校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不断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高校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三是文化支持功能,即以档案文化产品为工具,为高校现实发展提供紧密的文化纽带,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导向,从而激发出高校更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2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
国内高校尤其是许多高水平研究型高校都非常重视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主要通过建立校史展览馆、开办系列主题活动、开设校史文化课程等方式,在拓展工作范围、主动参与发展、强化现实功能、争取更大支持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更高的要求来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功能,尤其是在文化育人方面,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没有全面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传承创新中还存在理念有待深化、功能有待强化、体系有待完善、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在具体工作层面上,更是存在展示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不够完善、展示空间多停留在馆室之中、缺乏向校园多层而纵深发展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国内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水平还不够平衡,有的高校仓促上马建设项目,有的高校长期保持观望等待。因此,创新档案文化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建设一流的高校校园文化,必然就要建设一流的高校档案文化,就是要从根本上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奠定文化基础。当前,在许多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虽然已经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所不足。就学校整体而言,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发展规划缺乏系统性,经费投入缺乏持续性,效益评价缺乏客观性,工作评估缺乏激励性等问题。就高校档案机构自身而言,在档案文化建设中,也主要存在按部就班而开拓不足、关注资源而挖掘不足、重视保管而开发不足等问题,埋头拉车往往是一些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通病。
3 创新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对策
3.1 档案数字化夯实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基础。信息化时代要提升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水平,必须夯实档案文化建设基础,抢占学校档案信息的“制高点”。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档案资源开发,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档案资源建设。没有档案,就没有档案资源,就没有档案文化。没有体系完善、类型完整和内容完备的档案资源,档案文化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在高校档案文化基础建设中,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工程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以建立和发展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的数字档案馆为方向,制订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长期规划,设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专项经费,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设备设施,进一步开发和运行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进一步开展高校档案信息长期保存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有高校特色的数字化公共档案信息长期保存全面解决方案,开发多方协作的数字化公共档案信息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3.2 加大投入重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功能。要强化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功能,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投入、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特别是档案数字化对管理投入、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的要求都很高。因此,为适应发展的新要求,要以学校持续和快速发展为契机,把高度重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从口号转化为行动,真正落在实处。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学校主管领导要把档案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尤其是注重与其他工作的平衡,特别是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不要形成“讨论起来重要,需要投入次要,实际工作忘掉”的意识,要确保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建立各单位档案管理目标责任制,并将此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加强对各单位的档案管理目标的评价和考核,规范各单位兼职档案人员的管理职责,对高校档案机构和各单位兼职档案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破解档案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尤其是档案管理规章执行不力的难题,逐步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确保档案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从而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保证。
3.3 整合资源打造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平台。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涉及的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内涵内容丰富。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空间资源、基础资源等多个方面。其中,信息资源是指以档案信息资源为主体,以文献信息资源、文物文博资源、社群文化资源、相关文化资源等为支撑的综合性文化信息资源,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对象。人力资源是指实施和参与档案文化建设或者与档案文化建设相关的各级各类组织管理、业务管理和研究开发人员的集合,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主体。组织资源是指档案管理机构、文化管理机构、文化研究机构、社群服务机构等管理、支持、服务和实施档案文化建设的各类组织机构及其组织行为,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保障。空间资源是档案文化建设中涵盖的馆内外相关联、校内外相结合、实体与虚拟相支持的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开发、档案文化展示和档案文化衍生的所有空间的组合,是档案文化建设的支撑。基础资源是指支持和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物质、设备、技术、空间、经费等各类基础条件资源的总和,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前提。
要加强档案文化建设,要在加大数字化、精品化建设力度的同时,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与档案文化相关的各类资源的整体作用。首先要确保各类档案文化建设资源的有效性和完备性,确立一流大学的档案文化建设目标,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氛围,形成更大的活力,推出更多的成果,打造更多的精品。同时,要高度重视目前高校档案文化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难点和重点,尤其是要注重信息资源建设的长期性,充分认识到今天的档案收集是今后的档案利用的基础;要注重人力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要注重组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组织保障;要注重空间资源建设的超前性,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宽裕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要注重基础资源建设的合理性,有效解决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后劲不足的难题。
3.4 抓住重点拓展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空间。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全面开发的广度、有效挖掘的深度和社会影响的力度都有所不足等问题。要有中国一流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水平,必须准确把握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状况,切实发挥高校档案文化资源效益,积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服务高校科学发展。切实满足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和高校改革发展需要,突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重点,努力形成更加优质的档案文化建设成果。其中,档案数字化工程和校史文化工程等文化工程是重中之重,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不仅要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而且要重点地大力度推进档案数字化工程和校史文化工程等文化工程,设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专项建设经费,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工程之中,使之成为“有发展规划,有经费保证,有组织管理,有实施机制,有效益评估,有建设实效”的“六有工程”,从而进一步强化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要在做好档案资源收集、整理和保管,大力开展档案数字化,继续推进档案文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把深度开发档案文化资源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关键,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師文化素养、学校文化品位、社会文化环境”等四个提升上下大力气和苦功夫。要以面向师生和校友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提升师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更大的贡献。大力组织开展校园文化与校史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校史工作在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学校新校区建设发展,制定合理有特色的文化品位,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和重大节庆推出档案文化专题展览,积极建设已收藏、展示学校师生和校友重要文献著作的“学校文库”,开展有学校特色的专题校史研究,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推进“口述历史”专题研究工作,丰富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和校史研究内涵,积极开发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新项目,努力形成一系列新的建设成果。
同时,要把拓展高校档案文化空间作为(下转20页)(上接92页)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促使高校档案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努力实现“走出展馆,走近师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出现实,走进网络”等“三走出”的发展目标。要利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学校重大典礼,爱校日等学校节庆活动,学生社团、教职工社团等学校文化平台,进一步发挥各类文化基础设施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高校档案文化、校史教育和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出版馆藏经典、校长传记、名人传记和名家文选等一批兼有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有效建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展示平台。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开发更多的实用型档案文化网络服务系统,充分和有效地展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成果,不仅扩大档案文化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促进档案文化建设持续发展。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