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体育教育中怎样加强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试
冯蕾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的目的已经由应试教育走向了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体育课程,就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小学体育课的目的,除了要增加学生体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外;还利用体育课的轻松氛围,在课堂上有意的对学生的进行应急救护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其应对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育;救护意识;提升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39
一、小学生学习应急救护能力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的核心,首先在于运动,而危险就往往伴随在运动之中,不但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学生,在运动中容易发生危险;就算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在体育运动中,这些危险是无可避免的。那么,面对着这些运动危险,我们就不运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运动风险,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防范和控制,将危险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1]。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较小,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容易一腔热情,不管不顾,容易运动过度,造成运动上的运动性损伤。所以,提高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第一要素,就是要增强学生在运动中的自我安全意识,科学运动、安全运动。首先避免,学生在课堂中发生运动性损伤。提高安全意识,以防为主,以救为辅,才是最有效的应急救护。另外学生自身掌握较好的应急救护能力,明确正确的救护步骤,可以较大程度的节约救护的时间,也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治。避免由于耽误时间及错误操作,给学生带来二次伤害。
二、小学应急救护教育中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不断提高,学过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的家庭教育中,就已经接触过了体育运动,有些甚至经受过专业的足球、篮球、游泳等的体育培训。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较小,往往只学会了运动技能,和基本的应急救治知识。在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能力有限,在处理应急伤害时,理论知识在实操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
例如有学生摔倒时,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围观,叫人不知道怎么处理,甚至七嘴八舌的指挥救治。有一部分有救治意识的学生,由于在紧急情况下救助,心里不成熟,没有观察伤况,盲目移动伤者,甚至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造成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教育时,只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忽略了对于学生应急心理素质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应通过多方位的,全面的专题教育,强化对于学生的应急救护教育,提高学生在遇到紧急事件时的应急救治能力,提高学生应急救治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才可以学有所用,将理论知识用到实处,为自身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加强体育课学生应急救护教育的方法
(一)全面加强应急救护专业培训
要想提升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真正做到,遇事冷静,沉着处理,就要求体育教师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应急救治教育。从理论、到心理再到实践的全方位教育。在遇到应急危险时,只有具备良好的应急救治心理素质,和系统的应急救治思维习惯,学生才能真正的在危急时刻真确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护行为,为学生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可以组织消防、特警、医护等相关专业人员,为学生们进行安全讲座。运用生动的实例,来告诉学生们在遇到突发危险时,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危险做出判断,并实施紧急救治。
(二)不定期组织实操演练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检验和保障。在应急救助的学习中,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体育教师与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练。可以采用多人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突发状况,让学生进行实操,教师对于实操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行演练,既能加深学生对于应急救治流程的印象,又可以在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应急救治方法,提高其心理素质。
例如:体育课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运动中崴脚,教师可以通过崴脚模拟情况,亲身示范,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具体的操作步骤。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印象。
掌握应急救治能力,教会学生心肺复苏、紧急止血包扎等正确方法,还可以组织消防演练,让学生实际感受,并掌握正确的逃生方式,在危险到来时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2]。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救治方法
小学生的不管是体育锻炼,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是处于运动状态下的,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行为,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其可能发生的危险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应急救护的方法尽可能的进行丰富,不能一味死板的书本教学,需要教会学生面临不同的状况时,应对危险做出相应判断,从而选择最有效的应急救治方案。
例如:当在室内遇到火灾的时候,有很多找那个逃生方式,在很多小学生的意识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窗户,跳出去。但这种逃生方式,如果是一楼、二楼的学生,在窗外地面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如果楼层过高呢?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高层的学生可以通过安全通道逃生,且过程中不可坐电梯。那么如果情况不允许学生到达安全通道呢?这就有需要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環境、情况,进行具体的判断,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选择出最佳的自救方式[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体育教育中,应急救护教育,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防范做起,在课堂上,向学生强调安全意识,仔细检查课程器械安全。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心理状况,灵活运用各种授课方式,教会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选择最佳的应急方案,并正确、有效的实施救护。这样,学生的安全才能更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丽蓉.浅议小学体育教育中加强应急救护教育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9(54):144.
[2]屈俊杰.浅议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应急救护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0.
[3]王国进.基于应急生存教育 涵育学生安全素养——探微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安全意识与应急技能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