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刘利强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及权威文献报道,总结了牛口炎与口蹄疫患牛的主要临床症状,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两种疫病做出有效鉴别和诊断,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牛口炎;口蹄疫;鉴别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7-0014-02

    牛口炎是口腔黏膜的表层炎症,偶尔也发生水泡性或溃疡性口炎。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口腔黏膜、蹄部、乳头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本文针对这两种病的病因和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供临床兽医人员参考。

    1 病因、临床症状分析

    1.1 病因分析

    牛口炎与口蹄疫均属于传染性疾病,其中牛口炎的病因分为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病因,传染性病因主要由坏死杆菌、流行热病菌、水泡性口炎等病菌引起。非传染性病因主要包括误食饲料、缺乏营养等。而口蹄疫病牛均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属于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

    1.2 临床症状分析

    牛口炎主要临床症状:牛口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丘疹。经过多年观察发现,丘疹类似胡椒粒大小,部分病牛丘疹发展成扁豆大小,并出现上皮缺损。多数病牛上皮缺损脱落后形成凹陷、烂斑及月牙形状的丘疹。同时,口炎不会导致全身性症状,且很少会引起高热症状,也不会对牛的食欲造成太大影响。口炎症状病牛详细情况见表1。

    口蹄疫主要临床症状:经证实,患有口蹄疫疾病的病牛,在其口腔中可发现明显泡沫状流涎,牛开口后可伴随吸吮声音。患病后病牛体重、泌乳量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停止泌乳,且无法恢复正常。口蹄疫症状病牛详细情况见表2。

    2 疫病防治措施

    若缺乏牛口炎、口蹄疫病相关知识,常易将两种疾病相混淆,进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牛口炎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针对口炎病牛而言,若发现口唇、牙齿、牙龈、颊内面、口角、鼻孔周围出现丘疹,可基本断定为口炎疾病[1]。多数病牛由非传染性病因引起,因此应为病牛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做好常规消毒工作。同时,日常饲养过程中要重视营养干预,及时为肉牛补充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状况,进而减少口炎发生率。

    (2)治疗措施:①口腔消毒:牛口炎症状发生后,首先要及时采取口腔消毒、消炎治疗。针对疫情严重的病牛,可采用强心补液。由于病牛食欲未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可在病牛饮食饮水后,采用高锰酸钾(0.1%浓度)液体对病牛口腔进行冲洗,同时在创面涂擦碘甘油。②常规治疗:针对体质瘦弱且病情比较严重的病牛,可静脉注射500~1 000 mL的葡萄糖(5%浓度),并注射20 mL维生素C。注意病牛治疗过程中要进行隔离,一般5-7 d病牛即可痊愈。③传染性病因处理:对牛舍、饲养场进行有效消毒,每日两次。禁止外人进入到养殖场,同时在养牛场进门位置铺设草帘(2.5 m×4.0 m),并喷洒火碱液(2%浓度),养殖场进出人员、车辆要进行常规消毒。

    2.2 口蹄疫防制措施

    根据国家《动物防疫法》中相关规定,口蹄疫疾病属于Ⅰ类动物疫病,因此当口蹄疫疾病暴发后,要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或组织汇报真实疫情,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鉴别诊断。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相关工作,养殖场内部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严禁疫情向外扩散,避免人为感染。

    根据疫病暴发区域划分疫点,并重点对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进行严格防控,对上述区域进行封锁和严格监管,禁止人、牛及相关物品对外流动。在此基础上,要对病牛、同群牛进行捕杀,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剩余牛饲料,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可放弃使用。同时,对养殖场、道路等地点进行全面消毒处理。所有病牛均经过科学合理处理且3个月内不再出现新病例,可向上级部门申请解除养殖场封锁。

    3 小结

    综上所述,牛口炎、口蹄疫在病因、临床症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可根据病牛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另外,牛场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牛舍、活动场地地面的平整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及时清理牛粪及污水,定期对牛场进行消毒处理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发病率,进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范新武.试析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28(3):425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