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直播时代,“广播+视频”如何1+1>2

    丁志荣+魏代岭

    【摘要】全民直播时代,视频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本文以苏州广播在视频直播方面的实践为例,提出了广播节目嫁接视频直播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满足受众心理诉求,做足直播爆点;延伸直播场景,打造直播IP;匹配核心资源,放大节目价值,取得1+1>2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直播 广播+视频 直播爆点 延伸场景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现时移动直播风头正劲,人人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开启,似乎一夜之间,“看脸”的时代被便捷的技术打开,一切都要“眼见为实”,视频直播、短视频纷纷成为风口,资本群雄逐鹿。

    作为最具生长韧性的广播当然不会错过,于是,全国各家电台跃跃欲试:进驻各种视频直播平台、技术改造引入微信视频直播、直播室架設全媒体音视频系统,还有的直接建立直播平台发起电台视频直播联盟,吸引全国上百家电台入驻。

    “广播+视频”大幕开启,江苏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中心(下简称苏州广播)抢先切入,不断尝试视频直播项目,尤其在2016年岁末整合旗下八个频率资源,推出跨年视频大直播“声音·跨越”,从社会口碑、经济效益、传播影响等方面都取得1+1>2的传播效果,获得不少实践经验。本文以苏州广播在视频直播方面的实践为例,分析广播节目该如何嫁接视频直播。

    一、满足受众心理诉求,做足直播爆点

    广播媒体做视频直播都会面临几个具体问题:视频直播是否要与广播节目同步?视频直播是否就是在广播直播间里话筒之外加个摄像头?答案是否定的。按照传播规律,过度的视频化反而容易消解广播的“神秘感”,打破广播媒体赋予听众独有的想象力,对于某些电台来说,还容易自曝其短,把广播的优势属性提前消费掉。

    从实践中总结发现,广播拥抱视频,选择毫无设计、一看到底的摄像头式直播方式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如果直接将主持人素面暴露在摄像头下,这样的视频直播缺乏可看性和可持续性,很快会被受众厌弃,会让满怀期待的听众产生失望的情绪。广播的视觉化应该是有节制的视频直播,基于满足受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周密策划,做足爆点。

    1.直播要有节点

    视频直播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科技的发展。直播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性:相比于图文更生动,相比于声音更真切,相比于普通视频更交互。视频直播具有的真实感、实时性,更能满足用户的情感沟通需求。

    2016年9月,苏州交通广播联合苏州广电移动新闻客户端——“看苏州”进行了一次有组织有筹划的视频直播项目——“声音·告白”18小时视频大直播。当时恰逢苏州广播电台从旧址搬迁新大楼,作为在老直播室的最后一天播音,意义非凡,对于听众来说也是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听众对主持人工作状态的好奇,对电台多年陪伴的感怀,各种情感因素叠加,使得广播视频直播有了充足的势能,很容易引爆受众关注狂潮。

    2.直播应有好的视觉效果

    电台主持人最重要的传播就是声音。声音这种独特的传播介质,能营造巨大的收听想象空间,听众经常会凭借声音刻画主持人的容貌。可以说,大多数看广播视频直播的人,都是怀着一厢情愿的自我想象和某种期待感而来,整个视频直播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力求达成他们的收看愿望,让他看到的超过想象和期待,达到“路转粉”的效果。

    在苏州交通广播“声音·告白”18小时视频大直播当天,所有参与视频直播的主持人精心装扮,以明星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主持人无论是造型还是状态,都进行了优化包装,满足了用户想象力和期待感。

    3.直播应满足用户多元化视觉需求

    如果有条件,广播视频直播应该设置多窗口,进行全景展现,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的可视化需求。直播流程和节目环节应该进行前期策划。具体要求如下:

    (1)广播视频直播必须符合视觉的特性,节目里涉及的内容要视觉化呈现,达到视听一体化,既要兼顾听众也不能忽略观众。

    (2)针对移动直播受众的场景需求,应该设置专门的互动环节和内容,如:为了给手机观看用户带来较好的互动体验,可以设置摇一摇抽奖环节,边看边摇,惊喜不断。

    (3)视频直播和电台直播有机兼容,播放广告时主持人要为观众设置内容输出,可以进行主播才艺展示,一段歌曲甚至一段舞蹈,这样才能让视频直播充满吸引力和拉动性。

    视频直播让广播摆脱了只有声音的局限,开拓了全新的传播手段,让声音变得更真实可感。借用视频化手段,广播可以增强和粉丝的黏性,极大固化了听众对广播的心理依赖和想象满足。

    二、匹配优质核心资源,放大节目价值

    每家电台都有最为强势的资源,包括品牌节目、品牌主持人和具有吸引力的重量级嘉宾等。“广播+视频”,必须专注于放大广播自身优势,动用核心资源,锦上添花,让内容价值放大,突破声音的传播疆域,收割移动互联时代的粉丝红利。

    纵观较为成熟的国外广播视频化趋势,进行视频直播的节目资源是有匹配规律的。

    1.有偶像艺人等嘉宾的节目

    这类节目大多以音乐、访谈、娱乐类为主,所邀约的嘉宾本身自带流量,对他们进行视觉化呈现和包装是对广播节目的扬长避短,借助艺人的偶像卖点,可以为电台吸粉。

    2.主持人形象好、表现力强的节目

    作为最具时新性和交互性的移动视频直播,可以作为一个抓手,对电台重点主持人进行明星化打造和艺人化包装,让形象比较好具有较强表现力的主持人在镜头前展示自我,既能发挥主持人先天优势,释放个性魅力,又能给听众留存深刻的正面印象,进而构筑良性的主持人、粉丝依附关系。

    3.特别策划搭载商业价值的专题节目

    这类节目以某个时间节点为契机,如情人节、跨年等,专题策划、精心设计,借助视频直播解决广播传输短板,可以成为商业搭载的平台。

    2016年岁末,苏州广播集结旗下8个频率,推出从早7点到晚12点半的跨年视频大直播——“声音·跨越”。本次直播分成两个时段,白天时段甄选所有频率适合视频展示的主持人和节目资源,从早到晚贯穿始终,外场则以记者全景式视频记录苏州跨年盛况为主。直播共设三个视窗,一个聚焦直播室,一个作为花絮记录主持人幕后动态,一个传输外场记者的体验报道,所有白天参与直播的主持人从备稿、出办公室到走过直播长廊红毯区,在签名墙上签名留影全程直播。晚间时段以主持人才艺比赛为主,尝试广播跨年网络综艺秀,分成三个视频直播窗口,分别是主持人A队和主持人B队以及主演播室窗口,两队互相较劲,对决战火从候场区一直烧到了演播室,你争我夺,场面火爆。主持人争奇斗艳,观众加油呐喊,观看量迅速突破150万,成为第二天苏州城的热门话题。另外,为了营造现场的竞赛氛围,两队还分别邀约铁杆粉丝助阵,现场粉丝和视频端观众的支持纳入比赛分数,让整场直播有极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场内、场外同频共振,一起完成了一场好玩难忘的跨年视频直播。

    该项目不仅被商家认可,获得冠名,也闯出了广播跨年直播的新路子,极大拓展了广播主持人发挥的空间和节目展现的方式,真正实现了节目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双赢。

    三、走出直播间,延伸直播场景

    对广播来说,直播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直播场景,也是粉丝最为感兴趣的地方,但直播室作为直播系统里最为恒定的物理因素,它的优势也是劣势:变化极小,铁打的直播室流水的主持人,在如今快速迭代的審美洪流中,这样的场景很快就会看厌了。所以,采用移动视频直播,延伸直播场景是必由之路,去新闻一线直播、去热门现场直播、去生活环境里直播。

    1.户外场景

    无论是哪种直播,它的本质是连接场景,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台应该大胆尝试户外直播,延伸场景,让直播真正成为连接人和各种场景的虚拟纽带,让广播听众足不出户即可增长见识、游历万里。户外场景又可以分为:(1)热门活动现场;(2)突发事件现场;(3)时令季节美景;(4)生活方式体验,等等。

    苏州新闻广播曾尝试将直播场景延伸到新闻事件一线,紧扣时事热点,树立移动优先战略,与苏州广电新闻客户端紧密捆绑,针对“世界肾脏病日”策划推出走进校园视频直播项目,邀请医院专家和校园“小胖墩”现场互动,讲述“肥胖与肾脏病”的关系。苏州的大闸蟹人人爱,但蟹苗的投放是怎么回事,并非人人知晓。将话筒和镜头伸到阳澄湖,探秘“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一个手机就能完成视频直播,后期的声音素材又可以加工制作成别具风格的录音报道,一次直播覆盖了两波人群,实现粉丝增量。

    2.主持人日常场景

    广播受众通常对主持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恰恰主持人也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广播视频直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开拓主持人的日常场景直播。苏州音乐广播2016年10月,联合“看苏州”客户端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空中梦想家“的视频直播项目,将自带粉丝属性的主持人有序配置,凸显他们各自在日常场景的状态,有的在天平山看红枫,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逛上海迪斯尼……多路移动视频直播,在不同的场景里,以主持人自身的魅力,垂直吸引相应的粉丝关注,当天直播观看量达到120万+人次。直播室驻守主持人进行音频和视频直播的有机串联,动静结合、内外结合,迅速编织了一张巨大直播网络,既延伸了直播场景,还通过视频化呈现提振了主持人的个人形象,有些亲和力、表现力强的主持人甚至成为流量担当。

    3.特定场景

    特定场景一般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具有陌生感的地方,如:不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库房、社会名人的私宅、汽车生产车间等。这些场景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一般人只能想象,而无法亲临。广播电台可以利用媒体优势,挖掘这类特定场景,推出一系列的探秘式视频直播,如果场景匹配,还可以进行软性广告的植入和商业搭载,突破广播的声音广告模式,实现商业传播价值的转型升级。

    四、结语

    广播嫁接视频直播,对于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受众群体、丰富节目样态、扩大社会影响都有正面效应。正如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官建文所说:“没有强大视频能力特别是直播能力的媒体,不会成为未来有影响力的融合媒体。”而如何让视频和声音从相加到相融再到相互促进,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融合必须科学审慎,杜绝简单粗暴,唯有如此,广播视频直播才会充满勃勃生命力。

    注释

    官建文:《网络直播的明天会怎样》,《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8期。

    (作者单位: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交通经济频率)

    (本文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