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英语潜能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摘要】英语潜能生是指在英语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成绩不理想,但是存在潜力的学生。本文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从认知、情感、意志、律己、超越这五个维度对小学高段英语潜能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诸成因,总结出教师应给予此类学生积极的关注与评价,引导其进行合理归因,发现自身英语学习优势,明确学习目标并制订计划,掌握恰当的英语学习方法,以解决其英语学习困难,激发其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动机,从而使其发挥潜能、提高成绩。

    【关键詞】小学高段;英语潜能生;积极心理学;成因;转化策略

    【作者简介】刘思萌(1999.0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小学高段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除了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明显改变: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评价的标准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激发潜能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品质,使其能够平和积极地投入英语学习,从而充分发挥英语学习潜能、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高段英语潜能生成因分析

    孟万金、张冲等国内研究团队研制了《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该量表主要涉及认知、情感、意志、律己、利群、超越六大维度,涵盖了13项积极心理品质,如创造力、求知力、爱、执着、谦虚、理想等。根据此量表,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分析小学高段英语潜能生的成因。

    1. 认知维度。其一,他们普遍不善于独立与深入思考,学习中缺乏好奇心,人云亦云,创造性不强。其二,归因不合理,倾向将成绩差归因于“自己太笨”和“英语太难”等,由此产生的自卑感与习得性无助严重束缚了其进步。其三,他们大多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时兴趣不足、目标不明、方法不当,导致不能较好地理解并运用知识,英语成绩长期不如他人,从而产生自卑感。

    2. 情感维度。其一,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的较少陪伴与赞扬、经常打骂、将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等行为都会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爱,变得冷漠和消极。其二,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更关注优等生,而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因其拉低班级平均分而责怪他们,导致其自尊心受挫,更加抵触英语学习。

    3. 意志维度。其一,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其二,英语学习的坚持性差,存在畏难情绪。比如,笔者实习班级中的学生文文,说英语“没意思、难、学不会”。笔者在判作业时,发现他经常空着很多题,有的句子只写了一半就没有再往下写,考试试卷也是如此。其三,他们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易受不良社会风气误导,形成不良嗜好,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4. 律己维度。其一,他们英语学习态度不端正,常常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其二,自律性与自控力差,缺乏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且无法精力集中地听讲与完成学习任务,英语课上经常做小动作。其三,由于缺乏自信,他们不敢直面自己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担心请教教师或同学会显得自己愚蠢,受到质疑与嘲笑而不去请教。

    5. 超越维度。其一,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在提升语言能力与素养、促进个人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比如,笔者实习班级中的学生小鹏,认为“天天说汉语,学了英语也没用”。其二,长时间的成绩不理想、表现不如人,他们对自我失去希望,甚至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自卑心理越来越重。

    二、英语潜能生转化策略

    1. 改善关系增自尊 ,挖掘优点消自卑。第一,教师要对英语潜能生给予关注和尊重并进行积极评价。积极心理学的依恋理论强调个体之间情感维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生生和家庭关系在英语潜能生的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关爱学生。课下,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关注潜能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通过观察与沟通了解他们的问题与困难。还可将“小提醒tips”和“小进步Good! You can be better”等写在作业评语中来传递鼓励,使其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勇于主动表达想法。教师在维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督促其上进,有利于其走出学习困境。其二,欣赏能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努力学习,而贬损则带给教育一个乏善可陈的注脚。教师也应充分关注潜能生的课堂表现,可以提问他们难度较低的问题,让其充分展示自己,锻炼其胆量,答对后给对其予肯定与鼓励;若其回答不准确,也要避免“no”“you are wrong”等直接否定的评价。比如学习一般过去时,学生说“He go to the library yesterday”,教师可以说“Yes, He went to the library yesterday”。通过间接提醒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维护其自尊心。同时,教师还应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成绩的高低并非评价人的唯一标准,成绩差的同学也不是“害群之马”,同学间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二,发现优点,提升自信。在小学高段,潜能生易因成绩等原因自我否定,此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点,引导他们学会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其一,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暗示与期待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华东师范大学胡东芳教授认为,教师不应以成人的角度和标准对学生进行静态评价,要看到学生的可能性。其二,英语教师应为潜能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课上可多组织小组活动,还可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比如,通过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lesson 2所学的clever,lovely等积极形容词和学生自身的词汇储备,组织学生进行英文互夸活动;通过六年级下册lesson 1中的句子“We learned English from each other”,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明确目标定计划,合理归因增动机。第一,制订个性化目标,增加学生学习动力。车尼尔雪夫斯基说:“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对于没有目标的学生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是无用功。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言必信,若达到目标,答应的奖励一定要兑现;若未达到目标,忌急于惩罚。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给予学生“过则勿惮改”的勇气,从而对症下药,使其继续为目标努力。

    第二,引导正确归因,增强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小学高段考试次数增加,潜能生常把英语考试的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运气不佳等不可控因素,形成英语学习的“习得性无助”,因此自暴自弃。基于此,对于很刻苦但仍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对其努力程度进行肯定和赞扬,同时引导其分析是否是策略的原因导致学习效率低。这样既保护了潜能生的自尊,使其积极地看待自我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明确了学习方向,使之后的努力有的放矢。

    3. 吸引注意激兴趣,掌握方法助学习。第一,激发兴趣,转化动机。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会使潜能生内化英语学习动机,产生认知内驱力,学习由他律转为自律。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设计贴近他们生活的有趣的英语情境,在情境中组织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练习,吸引潜能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还可将单词、对话和语篇与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学习形式相结合,如口语比拼、影视欣赏、英语晚会等。另外,教师还可为潜能生量身定做任务。这些活动和个性化任务,会使潜能生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对英语的抵触心理慢慢消减,从而促进英语学习“沉浸式体验”的形成。

    第二,引导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若兴趣之于学生如发动机之于跑车,那么学习方法就如同车轮。教师的引导与帮助是基础,学生的善学才是实现潛能生进步的主要力量。教师要引导潜能生寻找合适的英语学习方法,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在形成方法的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他人的好方法可以借鉴,但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调整,更要在学习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与效果,并及时做出改进。

    三、结语

    英语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需要学生的自信、勤奋与耐心,但消除潜能生身上可能已根深蒂固的自卑、懒惰与急躁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通过几次谈话、几种活动就能实现的,期间会伴随着学生错误的反复、自我的矛盾,甚至情绪的崩溃。同时,由于潜能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关注、积极付出、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忌轻易失望与放弃,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育目标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陈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提名[D].扬州:扬州大学,2017:13.

    [2]程湘楠,王文.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