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型企业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李曙光
【摘? 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同是市场与企业相连接的纽带,因此,生产制造型企业所签订的采购合同非常重要。表现买方形式的合同就是采购合同,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促使生产制造型企业持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获取更多利润等。但是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在签订以及履行采购合同时,往往存在法律风险,极易出现亏损等现象。从合同的产生、履行到合同的终止,整个过程都充满了风险。为此,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尤为关键。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contract is the link between market and enterprise, so the purchasing contract signed b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s very important. The contract in the form of buyer is a purchasing contra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and obtain more profits. However, when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ign and perform the purchasing contract, there are often legal risks and losses, prone to losses and other phenomena. The whole process is full of risks from the gene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event legal risks effectively.
【关键词】生产制造型企业;采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Key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purchasing contract; legal risk;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923.6?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1-0079-03
1 生产制造型企业采购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
生产制造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针对备件、物资、服务等进行采购,更好地服务于产线生产,而采购業务要想顺利运行,需要与供货商或者服务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但是,在整个合同的全过程运行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一个较大隐患。
在此过程中,签订的采购合同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履行,从理论上来讲,可能会给制造型企业导致这样那样的损失,其关键原因即是目标和结果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这往往是由于契约主体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或者是由于作为契约主体的企业及员工,没有按照法律法规或契约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所致,潜在的后果较为严重。
当前,生产制造型企业采购合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所签合同对方当事人的缔约能力风险、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风险、采购合同内容之中的漏洞、恶意履行行为、招投标行为的法律风险等,在采购合同从项目立项到合同签订再到合同履行的整个过程中潜伏着,这给生产制造型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企业设法制定更多的法律风险对策来进行专业的防范。为此,在生产制造型企业范围内,科学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以合理运行,对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尤为关键。
2 签订采购合同之前的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2.1 对主体资格进行仔细审查
只有一方参与的采购合同是不存在的。为了避免风险出现,生产制造型企业必须对供应商的法人或者自然人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判断其是否可以履行民事行为。对于自然人来说,必须查验其身份证,才能确定其是否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企业法人,应查验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及有效的合同签订授权书等。企业的基本信息需要重点关注,如法人代表、地址、年度检验等。
2.2 对履约能力进行仔细调查
签订采购合同之前,应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供应商的资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例如,在该领域之中是否拥有相应的地位、是否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低、是否出现不履约现象、财务报表之中所体现的盈利高低、是否受到过行政处罚等多个方面,从根源上避免采购合同风险事件的出现。如果采购合同所涉及的数额十分巨大,应当要求对方提供一定的担保。
2.3 对招投标进行规范化管理
为了避免法律层面的风险,生产制造型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首先,对自身的资源以及承接能力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在一些领域“有所为”,在另一些领域“有所不为”;根据经营需要,企业决策应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合理的采购方式。其次,在招标文件的内容之中,尽可能排除能够预见到的法律风险,准确、全面、合理地将采购需求进行表达。最后,招标代理机构必须加强管理,对数据进行不断完善,确保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出台,引入招标代理机构竞争机制,针对评标专家库进行不断完善。
3 签订采购合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3.1 对合同主体与授权代表进行审查
生产制造型企业必须严格检查对方的实际名称,是否与注册名称完全一致,如果名称在合同之中出现不同的表述,那么出现错误表述的一方,将会被认为并非采购合同的当事人,从而无法承担合同之中所规定的义务。在对采购合同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审核对方的法定代表人,是否与营业执照上面所表述的完全一致。如果其主体为自然人而非法人,必须将正确的、真实的名字以及身份证号码进行填写。
3.2 对合同名称与内容的一致性进行审查
根据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同的合同种类,需要运用不同的法律规则,最终产生的法律后果也会出现不同。在一些情况下,合同文本中可能会对合同的类型和性质作出两种以上的判断,因此必须要注意合同名称的准确性。
3.3 对标的物是否明确且免于权属争议进行审查
标的物在合同中的约定是否明确和具体,以及是否有效,因此在对采购合同进行审查的时候,必须将标的物的所有信息进行实事求是的填写,其中包括标的物的种类以及详细价格。
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对方是否合法持有采购物的商标。如果该采购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导致己方承受巨大风险,应要求對方全额赔偿损失。
3.4 对质量标准是否明确进行审查
为了避免质量问题相关争议出现,采购合同必须对客观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如果相关标准已经添加,那么必须对要求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规定,优先选择其中一项标准。如果不存在具体的质量层面的标准,应当将质量层面的、具体的约定加入采购合同的内容之中,尽量避免标准成为以一方当事人的主观判断。如果供货商是外国公司,则更应该明确约定,按照某个国家的国家质量标准,因为一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如果存在,只可以约束本国企业,无法直接约束外国企业。
3.5 对违约标准是否确定进行审查
保证合同权利的救济以违约责任为主。在采购合同中,必须拥有更为详尽的规定。对违约责任条款进行审查的时候,应注意违约责任条款是否存在不平等性,以及违约责任条款是否加重了对方的责任。
通常情况下,合同中的违约金和经济损失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否则法律所提供的支持很难获得。在采购合同的定金条款之中,必须明确“定金”与“订金”两个词语的区别,订金并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担保功能,双倍返还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的,而且违约金和定金不能同时写入合同,否则约定会因违反法律法规而无效化。
3.6 对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有利进行审查
最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就是诉讼,在采购合同中,如果没有争议解决条款,则采用诉讼方式自动进行解决。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利用书面合同,选择由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纠纷。采购方可以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法院,如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管辖合同纠纷。但是,还应注意不得违反有关级别和专属管辖权的规定。
3.7 对商业机密保护条款进行审查
有一些采购合同之中,会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必须在采购合同的内容里面,加入保护商业机密的条款,对双方承担保密责任进行确定,保密责任的期限一般应为合同终止后,或因任何原因被解除后的一定时间内,如果是关键技术的秘密,必须将终身保密责任予以承担。
4 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4.1 对采购合同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在对企业的采购合同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通过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将采购合同管理制度及时出台,建立健全采购合同计划编制、登记、报告、检查等制度,并对合同进行统一保管,对合同进行统一监督检查。还可以通过电子技术手段,如ERP管理软件,对合同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索赔的提出,及时解决双方的纠纷,确保采购合同能够顺利履行。
4.2 对采购合同的预警机制进行构建
对于采购合同数量较大的企业来说,依靠专人跟踪合同的执行效果,效率会非常低下,其原因是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因此,企业需要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进行运用,动态管理合同履行全过程,实现合同执行节点化,即对未按合同约定执行的预警管理。系统自动进行报警工作后,企业可以及时掌握信息,从而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4.3 对采购合同的往来函件进行保存
有一部分采购合同文本,不是通过一张纸或者一份合同文本来呈现,而是由合同双方相互协商后,形成的各种函电、电邮等,合同管理员应根据合同审查意见,对合同的往来函件进行进一步整理,将合同按业务类别和履行期限开展分类归档工作,将合同履行的备忘录在登记后详细归纳。
4.4 对采购合同的核对以及履约台账进行管理
签订采购合同之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地审查合同内容:第一,在合同文本中审查是否出现了法律层面的漏洞或者错误表述,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通知企业的合同负责人,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第二,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出现了文字、措辞上的错误,如有错误必须及时告知,对合同文本展开重新修订工作,并与合同对方进行协商,使错误消除。生产制造型企业之中的采购部门,必须将履约管理相关的台账进行构建,逐个详细记录履约过程和书面记录,并实时更新,同时保存能证明履约的原始凭证。
5 结语
综上所述,采购合同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命线”,在签订采购合同之前,以及采购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生产制造型企业必须做到事无巨细,保证采购合同的准确性以及合法性,对采购合同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如果采购合同出现纠纷,必须及时进行解决,从而真正防范采购合同之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彭文高.企业采购合同履行的法律风险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8(07):213+215.
【2】赵晓慧.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法律风险的防控[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6,25(05):41-44+5.
【3】栗慧.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7(05):151.
【4】文焱.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