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探析
关键词 网络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作者简介:余春娟,西安石油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01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下,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总体上呈现积极的良好态势,但面对网络语言的多样性、网络舆论的碎片化、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风险。
(一)网络语言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消解
第一,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在充满竞争且快节奏生活中,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调侃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激烈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容易被接受。为了适应网民的需要,理论性、规范性、严谨性的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被打破,完整性、高大宏观、逻辑性的叙事的话语被裁剪为只言片语。采取谐音或者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本不相关的语言方式进行随意组合,割裂了话语原有的语境和社会背景,甚至颠覆其本义,打破了原有的既定话语规则,弱化或异化了原有话语意思。在某种意义是来看是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性的挑战。如与“爆头”“鸡腿姑娘”“买了佛冷”等来自游戏的、截取影视中的、源自英文歌词的谐音等语言都割裂了原有的话语的意思,具有随意性和戏虐性的语言;同时还有为追逐利益,节约时间成本,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字符号“555”“886”“521”等来进行沟通网络语言;还有本身含有多重含义的语言,被片面放大其中一种意思的语言;宣扬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的语言等。当网络话语表达方式的浮躁化、随意化、片段化、戏剧化成为习惯性潮流后,很大程度上会诱使网民内化为主观现实,逐渐丧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认知。
第二,网络语言的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的程度上消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一方面西方的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网络技术,在网络语言产生、传播中通过一些比较大众化、时尚化、娱乐化、影视化等更加隐蔽方式来发出噪音、放大杂音,使得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渐渐的被其宣传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所影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国内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去中心化”现象,随着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蕴含着不同价值观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活跃起来,侵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给话语受众者多元暗示,冲淡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氛围,消解了主流意识话的主导性。
(二)网络舆论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弱化
微信、微博、绿洲、抖音、快手等的发展为网络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更有利的传播平台。一个偶然事件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引起网民的讨论、传播很快就会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在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第一,西方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抢占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向我国家输送不良的思想,并制造舆论事件,煽风点火,引起一些不必要矛盾,试图通过消解其意识形态,瓦解我国国家政权。例如疫情期间,就有一些西方媒体和个人猜测新冠状病毒可能来自中国的“生物战计划”的不实言论,渲染荒谬的病毒阴谋论。一时间在网上以各种形式的文章和话语公开质疑武汉病毒研究,将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误导公众的舆论方向,影响公众对政府主流媒体话语的认同。
第二,舆论碎片化使得其在产生、传播过程中掐头去尾,割裂原有的话语意思,掩盖或者歪曲事实真相,虚假信息层出不穷。网民很容易被带有情绪色彩的只言片语的信息所误导,在未经过辨别和思考的情况下,将其转发或者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乏力。同时网络语言碎片化很容易使得网民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如网络暴力事件、人肉搜索、语言攻击、造谣传谣等等。还有近年来流行的“网红热”,一些为了收获关注故意制造一些舆论热点,占用社会公共资源,影响主流意识的宣传。
(三)网络环境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冲击
网络世界里,网民突破了身份、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任何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在各种信息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极大地激活了民众的话语表达欲望。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网络语言信息传播的虚假性和不真实性。而这些虚假的、消极的信息所携带的负面影响会经由网络的传播放大,弱化主流意識形态宣传的正能量的传播。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媒体而言,网络空间中话语信息产生随意且话语传播范围广,使得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监管的难度增加,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构建
(一)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
第一,规范网络语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来掌握网络语言产生、传播的规律并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利用技术干预、引导等方法积极推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变,使其灵活生动中又不失话语的权威性,来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近几年来习近平在讲话中用了“点赞”“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等话语,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引起了民众的共鸣。还有《主播说联播》结合当天的热点新闻和重大事件,使用通俗,接地气,调侃中带着态度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这种官方话语与网络话语的相融合在一定程上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解释力和吸引力。同时还有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中涉及意识形态的敏感话语、关键词语进行监控和追踪,并通过分析、研究、删选等方式来加强网络语言的甄别与引导,对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语言进行限制,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第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在自媒体环境下,一些自媒体和政府的主流媒体之间的共生基础得到了破环,民间话语力量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弱化了政府主导舆论权力。在多元文化的竞争网络杂语中,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必须坚持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相通、理论话语和通俗话语相结合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的吸引力。如央视制作了《上新了故宫》《主持大赛》《一堂好课》等优秀的综艺节目,用一种喜闻乐见的综艺形式,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开放、灵活的话语体系,采用相对幽默通俗,贴近民众的话语表达出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话语在网络空间的转化,增强其吸引力。
(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第一,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舆论引导必须采用网民愿意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来表达。相对于系统性、理论性、抽象性的意识形态理论话语体系,蕴含着感性意识形态的话语更容易引起群众网民的情感认同。因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在必须在话语的内涵上融入更加积极的情感,使传播话语既有思想的厚度、理论的高度、又要有话语的温度,这样舆论引导才能让民众充分了解和感受其意义,跟着舆论引导的方向走,真正占据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舆论引导要做到有理有节。面对涉及国家利益、政治原则问题、刻意抹黑或者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时,我们绝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退避三舍,要敢于发声,用最权威的声音回应质疑,用最强劲的真相粉碎谣言,用最有力的话语来表明立场,及时占据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第二,建立比较完善的舆论监督机制。首先,建立网络舆论预判机制。要求党委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适应网络信息化要求、善于把握网络舆论的规律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及时敏锐洞察网络舆论的发展和走向,以便提前做好舆论的引导的预案和准备。其次,要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密切关注网络舆论的发展走势,适时的给与引导,使其坚持在正确的舆论导向基础上,有效疏导和控制网络舆论的负面情况。最后,还要关注网络舆论带来的后续影响,及时发现解决舆论所波及或者潜在的其他问题,防止次生舆情的产生。
(三)净化网络环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
第一,构建合理有序的网络环境。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完善网络民主表达的形式与途径,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人民群众的一些需求和利益表达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在加强网络话平台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该注重时效性,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复,不断增强其政府的公信力,只有群众相信政府,才会接受其宣传的意识形态,只有相信其意识形态,才会不会被各种社会思潮所影响。同时还要及时收集整合民众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和意见,适当调整话语内容和宣传的方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传播力。
第二, 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需以法律为准则,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虽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进步,新的问题不断产生,这就需要不断丰富完善法律体系。首先,加强对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管理。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用法律条文形式明确规范各种思想传播的最大限度,加强对网络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的删选,过滤,对一些出现意识形态或者舆论导向有偏差的网络平臺进行依法改治。其次,加强对网民的管理。对网络注册进行实名认证,对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依法处置,同时加入黑名单,对其进行限号登陆或者封号,用比较强劲的方法来净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 郭亮,王永贵.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四维消解论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9(12):117-122.
[2]王天楠.碎片化网络舆情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探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22(1):36-42.
[3]路娅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杨洋,胡近.近年来国内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2):13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