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微博的应用价值分析
杨雪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媒体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新浪微博以一股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博客界。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的使用及传播方面一直走在前面。在高校中,微博已经形成为大学生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高校的思政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展开的,想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思政教育必须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细节之中,必须成为大学生广泛接触与接收的主要信息之一。本文就从微博这样一种媒体通讯工具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微博;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5-0069-02
高校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加大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塑造,更要进一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保证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为社会服务的人才。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道德沦陷问题、违法乱纪问题,国家更是把高校的思政教育作为预防与改善社会道德现状的最主要的防线。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被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在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总是等同于学校的思政方面的课程或者是极少数人参与的讨论小组与会议,思政教育工作并没能达到预计的目的,而大学生普遍对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一种形式上的抵触情绪。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上的转变势在必行。微博作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流传极为广泛的通讯工具,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到大学生内部的极佳切入点。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问题。
总的来说本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前言,主要对论文展开的背景及意义进行分析;第二个部分是微博本身的概念及特点等方面的内容的介绍,奠定分析展开的理论基础;第三个部分是对微博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主要介绍大学生群体中的微博使用状况;第四个部分是对高校思政教育中微博的应用价值的分析,主要是对高校中微博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五个部分是小结,对本文论述的主要思路与结论进行总结。
一、微博的基本介绍
首先,从微博的定义上看,微博属于博客的一种,根据维基百科中的文字介绍,微博被定义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的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这种性质上的定义对微博的性质和基本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种介绍过于笼统,并不能够将微博准确定位,因此,在这里我们认为对微博的定义较为准确的是陈永东学者,他认为:“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也就是说微博是大家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平台,在这个平台大家通过简短的文字、图片甚至是视频等内容的发布来和关注者进行交流,大家既可以作为看官存在,也可以作为参与者存在,是一种开放自由的交流媒介。在微博发展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存在是美国的Twitter和新浪微博。国外微博以Twitter为尊,而就国内的微博使用状况来看,微博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新浪的天下。
其次,从微博的特点上来看,微博的迅速发展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以中国的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新浪微博实行内测以来,微博就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起来。在新浪微博发展的短短五年时间内,微博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第一大平台,不仅受到了普通人的广泛欢迎,并且通过微博问政等活动的开展成为官方认可的信息交流平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从微博自身来看,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微博进入的门槛很低,只要人们拥有一个网络邮箱或者是电话号码,人们就能够注册成为微博用户。这种零限制的准入制度使得微博拥有大量的用户及潜在用户,同时微博对内容的字数限制也使得微博通俗易懂,基本上不存在理解障碍,解除了博客等交流平台在文化水平上对使用人群的划分。另一方面,微博信息的传递速度令人称奇。微博上的信息传输与其他信息传输方式最大的不同就表现在它的信息传播速度上。微博上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有一个人将信息公布出来,传送给他的粉丝,再由粉丝传递给粉丝的粉丝,这样一种开放发散式的传播方式使得微博上的信息传递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今年的国足在亚洲杯取得好成绩的消息就是通过微博迅速传播,最后广为人知的。另外,微博拥有广泛的参与度的原因不得不归功于它的参与互动性。微博改变了过去的的交流平台的封闭性的状况,通过用户与粉丝间的互动拉近了不同人群间的距离,微博见的交流障碍也进一步减少,微博发展成为大家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二、微博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
从当今的微博发展状况来看,基本上可以得出大学生是微博中的主力军的结论。这并不是说微博中大学生用户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是在微博用户的不同群体和阶层来看,大学生中的微博使用率最高。也就是说在现阶段的大学生中微博的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95%。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们对大学生和微博之间的联系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大学生这方面来看,大学生正处在个人的性格成型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有着丰富的表达自我的需要,与他人交流的需要,接收知识与信息的需要以及接触社会的需要。微博这种交流平台首先可以满足大学生的自我表达的需要,作为用户本身他可以发布不限制数量的信息与内容,体现自己的个性,表达自身的观点;其次它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微博的良好互动性给大学生广泛的交友空间,能够与旧朋友保持联系,与新朋友建立联系;再次微博能够满足大学生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关注选择自己喜爱、需要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微博能够满足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处在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微博中使用人群的广泛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接触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信息,间接触社会上的各类人群,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上的人。正是由于微博自身特点与大学生的特殊状况的高度契合性使得微博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微博的应用价值的分析
正是由于微博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使得高校不得不将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接入到微博中,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广泛性与深刻性,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思政教育的效果。本部分就是立足于微博使用的现实状况具体分析在高校推行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微博的应用价值问题,主要分为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首先,从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来看,微博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微博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微博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形式的思政教育的载体。国家早在2011年就对高校的思政教育的网络工作部分提出了要求,而微博在众多网络交流平台中的突出表现,注定其成为众多网络交往平台中的佼佼者。微博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信息量,随着其它媒体形式在新浪的开户入驻使得微博成为多种媒体信息交换的枢纽场所,成为最适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平台。二是,微博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形式比较老套,思政教育需要投入的精力大、花费时间长,从而思政教育的内容就必然落后于信息产生是所具有的实效性,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也大大减退。然而微博信息的迅速传播以及便捷性,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紧紧跟随时代信息更替的步伐,提高实效性。三是,微博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以往的思政教育都是以一个学校、一个院或者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为对象展开的。而在微博这个交流平台,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自我表达,而教育工作者也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提出解决的办法,扫除了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盲点。
而从微博为高校思政教育所带来的挑战来看,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使用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思政教育工作中首先需要改革已有的工作模式,将微博这一平台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并根据微博平台的特点重新整理安排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具有难度的任务。同时,微博上的信息传递带来的并不都是有益的信息,微博上不良信息的发展对于处在性格塑造定型期的大学生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得不增加抵制微博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一项目。二是微博加入到思政教育工作这一体系后必然对原有思政教育工作手段产生极大的冲击。原有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工作效果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使得高校原有的思政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受到挑战,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也出现了困难。整个思政教育体系的革新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前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这种问题不解决微博的使用也不能够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实际上的有益成果,甚至可能带来伤害。
其次,从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微博本身的特点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度契合,大学生的发展与微博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微博的引介就是在这种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微博的特点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某些特点相吻合,微博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好处与优势。微博的某些特点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盲点与误区,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政教育是确保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对于高校而言,思政教育工作是达到高校预期教育目的,确保高校其它教学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对于社会来说。高校思政教育是解决当前社会上较为严重的道德沦丧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正是由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在发展上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就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响应时代号召,不断创新的重要举措。微博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形式的转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使用微博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Carrington, V. From blog to bebo and beyond: text,
risk, participation [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2009.
[2]Courtenay Honeycut,Susan C.Herring,Beyond
Microblogging:Conversation and Collaboration via
Twitter,Proceedings of the 4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estem Sciences,2009,1~10.
[3]Cynthia Chew, Guntther Eysenbach,Pandemics in the
Age of Twitter-content Analysis of Tweets during the
2009 HINI outbreak,Plos ONE,Novernmber 2010,
Vol 5,Issue 11,1~13.
[4]郭静虹.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J].廊 ? 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
[5]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 ? 州大学学报,2010,(4).
[6]郑丽霞.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 [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