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陪审团
吴丹妮
【摘 要】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可谓独具特色。为了保证案件判决在社会道德上的正义性,抽选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人种的公民,在审判中担任事实的法官,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法律条文一无所知。但他们依然可以凭借,并且只凭借内心对正义的标准及确信来对案件作出判断,对事实作出超越法律条文束缚的裁定。
【关键词】陪审团;正义;操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083-02
一、《失控的陪审团》剧情介绍
影片的开始如同其他温馨的美国家庭片一样,快乐的生日聚会,幸福的一家人,然而,就在第二天男主人在办公室讨论女儿让自己学的是哪首歌的时候,窗外枪声响起,男主人与公司数十位同事都被恐怖分子射杀在公司之中。随后,这个男人的妻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制造出售凶枪的枪械公司进行赔偿。经过两年的努力,法院终于受理了这项起诉,程序进入挑选陪审员阶段。故事,也从这里拉开了真正的序幕。
实力悬殊的诉讼从开始就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一场金钱权势与伦理信念的战争。在美国历史上控告枪械公司的历次诉讼中,作为普通民众的原告方从来没有获胜过。被告方认为,枪击案的发生在于持枪者本身的精神问题,而非武器制造商的责任。但原告却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枪械公司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他们愿意管制枪支的销售渠道,就一定不会有那么多人无辜的死去。
于是我们的主角情侣出场了。他们不介意谁输谁赢,他们只想在这场诉讼中大捞一笔。男人尼克得到控辩双方的认同进入陪审团,女人玛丽则在第一次堂审时送给两位律师各一张纸条:The Jury for Sale。谁愿意付钱,谁就能赢。
随后的几次审讯中,尼克展现了他在陪审团中的控制力,证明了这场拍卖的真实性。原告律师和被告的首席智囊面对这出乎意料的情况,不得不开始考虑新的对策。但有意思的是,出于对种种原因的考虑,他们都没有把这件事情上报给法官。随着参与的势力越来越多,这个陪审团逐渐失去了控制……
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一直是专家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在具有自由、公正、平等等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裁决过程无法说明的缺点。电影《失控的陪审团》导演加里·弗莱德在影片中大胆呈现了陪审团被操控的剧情,本文着重从剧情出发,讨论陪审员的挑选问题及陪审员被操控的可能性问题。
二、剧情片段之陪审员的选取
在电影中,从挑选陪审员开始情节就变得紧张起来。金·哈克曼和达斯汀·霍夫曼两人挑选陪审员的过程大量运用了配乐、对白、剪接等蒙太奇效果,使得快速调阅陪审员背景资料的场景变得扣人心弦。那么真正的陪审员遴选方式是这样的吗?美国陪审团成员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陪审员的挑选是公开进行的。确定陪审团成员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因为陪审员直接影响案件审判结果。陪审遴选程序设立了确保陪审团召集名单富有代表性和被挑选的陪审员公正的程序规则。陪审员的产生过程十分复杂。在审理法官的主持下挑选陪审员,法官助理从当地的选民登记手册中随机抽出候选人名单。联邦地区法院民事诉讼规则第47条明确规定,选定陪审员,首先由法官询问,然后由双方律师补充询问,一般由法官主持进行,也可以双方律师为主进行。为了维护当事人利益,控辩双方律师都会对陪审团候选人的职业、有关案件的经历、家庭生活状况、政治倾向和世界观等情况进行审慎地调查和分析,从而选择结果可预期的陪审员。
三、剧情片段之操控陪审团
讨论陪审团是否能被操控,其实核心问题就是人性是否能被操控。辩方律师蓝金的出场十分精彩,凭借出租车上的两个女人合照、悬挂的十字架以及一张医院便条,就推测出出租车司机母亲以前曾住过院,如今在家里休养。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不紧不慢地说出司机老婆希望将母亲送到医院继续治疗,而信奉基督教的司机却执意不让,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违反基督教义的。处于上帝视角的蓝金完全操控了司机的心理,并对司机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建议,“现在你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毕竟比起母亲,还是妻子更加重要”。寥寥几句对白,就把反派蓝金自私狂妄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暗示了在接下来的庭审过程中,蓝金也是以同样的卑劣手段,获取陪审团成员的弱点而试图操控陪审团。
尼克及其女友的人物设定也是本片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最初两人关于金钱和操纵陪审团的讨论,让两人看起来也是出卖法律与正义的那一方。随着剧情向前推进,两人并非使用蓝金那样卑劣的手段去威胁陪审团成员,反而是一步步唤醒陪审团成员的良知。
影片最出彩的部分在辩论上。蓝金和尼克在法庭的洗手间关于正义信念的争执,陪审团在宣布结果前的最后一次讨论,都充满着让人感动的言辞。最经典的一幕,大反派蓝金激动又愤怒地质问尼克“你是怎么做到让他们都听你的?”而尼克平静地回答道“我没做什么,只是防止你作弊。让他们凭良心作出判决。”结尾剧情反转,尼克被证明是好人,军火制造商败诉并要付出高额赔偿。正义得以伸张的同时,不禁让人深思,无论是代表反派力量的蓝金,还是代表正派力量的尼克,他们都企图通过操縱陪审团成员以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虽然最后实现了正义,但获得正义的过程却不那么正义。
就如电影呈现的那样,陪审团顾问专家们会从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角度,去为每一位陪审团成员制造方案以便于潜移默化其选择。在美国社会上,不止发生过一起陪审团被操控导致错误判决的事件。《陪审团睡了》一书就汇集了许多由于法官袒护、被告代理律师的谎言伪证,而导致陪审团作出错误裁定的案件,这部书的作者多米尼克·邓恩之所以写出这部书,就是因为他女儿被前男友残暴掐死,但在法庭上案件却被凶手律师包装成蓝领青年与上流小姐的爱情悲剧,从而蒙蔽陪审团作出错误裁定,结果杀人凶手被从轻判决,服刑两年半即可释放。《法庭胜诉之策》一书作者是拥有44年出庭经验的律师爱德华·T·赖特,他在这本书第一部分“如何挑选陪审团”中就写道,如何向陪审团推销自己使陪审员认同你的当事人,如何向全体陪审员推销你的诉讼理由,如何在预先审核的限度内,讲述你的故事获得陪审员“承诺”的时机与方法等律师辩护技巧。这也让我们看到陪审团成员是可以被引导、被感染,甚至是被欺骗的,人性总有弱点,有弱点就能被操控,这也是陪审团制度一直被诟病的存在。
陪审团的判断很容易被操控。正如电影中所说的,参与组成公民陪审团的都是普通人,在美国的法律之中,法律工作者是不允许参加陪审团的,这就导致陪审团并不是一群没有喜怒哀乐的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只要利用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达到被操控的结果。有一部电影叫作《十二怒汉》,一位少年被判定杀害自己的继父,十二位来自不同环境、不同身份且素不相识的人被召集在一起,作为陪审团来裁定那位少年是否有罪。一开始的证据很充分,十二人中十一人都投票决定他有罪,只有一人投了反对票。但是在那个时代,陪审团的判断是要求全体一致通过的,投了反对票的人讲述了自己心中的疑虑,引发每一个人对自己内心深处良心的思考,最终查出了事实真相,拯救了那名少年的生命。在这部电影中,每一位陪审团成员身上最平凡的部分都被发掘出来并提升到人性的高度,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是电影毕竟只是电影,在实际操作之中,利用这一点或许容易被操作出一个正义的结果,但更容易被操作得到某个利益集团所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参考文献:
[1]方杰,赵梓云.以“辛普森杀妻案”解读美国刑事诉讼原则[J].中国检察官,2013.10.
[2]闫鑫鑫.对美国陪审团被操控现象的研究[D].2018年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张鑫.操控的正义与法律的信仰——对《失控的陪审团》的解读[N].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5.
[4]高通.美国陪审团事实认知机制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8.06.
[5]刘誉.你的目光一秒都不会离开——《失控的陪审团》[N].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