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与城市更新语言辨析当代监狱社会空间及建筑问题

    留意

    [摘要]我们将以中国当代监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古今中外对比,走访相关人员,收集各方资料,总结一般规律及数据等手段批判现有监狱的形式,重点了解和探究中国当代监狱制度和设计等问题以及相关对策,总结出以建筑与城市更新语言完善监狱各方面条件的新思路。

    [关键词]批判;现状;因人而异;建筑设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8—0040—03

    1前期调研

    1.1历史发展

    我们自知监狱是一个极具社会性的话题,所以我们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首先对监狱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解。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以血缘为纽带小群体的生活,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阶级,当产生冲突时使用暴力行为解决,不存在监狱。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工具的转变使得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从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改变,从原来小群体生活转变为聚落生活。当生产资料剩余时,聚落首领便具有无偿占领的权利,此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两个对立阶级,奴隶与奴隶主。

    此后,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开始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制定出一系列维护自身权利的制度与规则,并以此为判断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的标准和底线,这就间接推动了刑罚和监狱的产生。违反规定的人需要受到惩罚,一开始监狱只是暂时收容即将进行处罚的犯人的场所,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变化,一方面,短时的,单一的处罚形式已经不能对应多种多样的犯罪形式。另一方面,限制一个人的自由,关押改造也成为一种处罚形式,因此,监狱的性质发生了改变,由临时性建筑转变为永久性建筑。从监狱发展的历史看,监狱是阶级社会特有产物,其根本属性就是阶级性。

    1.2批判思考

    自监狱产生以来,提高警力效率是监狱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边沁的圆形监狱理论运用空间关系与光线的配合实现囚犯的“自我监禁”,从而减少警力的投入。然而边沁原理却没有大范围的运用到现实中,一是因为圆形房屋建造成本高,二是容积率低导致牢房过度拥挤,最重要的是监狱作为政府的暴力机关,只投入简单的人力,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圆形监狱理论本质利用的是囚犯与狱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的设计只要存在这种不对称,就可以大大提高警力效率。

    我国监狱的选址现状有非常大的问题,在建造之初,因受当时政府财力影响,监狱建设提倡因陋就简,且多数为改建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使囚犯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电影《金蝉脱壳》将监狱建造在轮船上,虽带有极大的夸张性,但不失为一种新思路。“大隐隐于市”的布局思想可以利用城市废弃场地改造为监狱,使监狱建造成本降低,使服刑人员更好接轨社会,相邻监狱点相互照应,增强管理人员的流动性。

    国内现有惩罚,管理模式略显单一。丹麦Horserd监狱采用开放式管理形式,犯人服刑期间可以回到社會工作,监狱管理除了看管同时帮助囚犯建立责任感。开放式监狱的实施取决于社会环境与国民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日,“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已经成为现实,若是运用到监狱管理上,将犯罪信息记入个人互联网数据中,禁止其互联网运作,间接增加新型惩治方式。

    从犯罪层面看,根据2015年全国人民法院新收各类案件数量,犯罪总量上,毒品犯罪案件最多,其次是暴力犯罪,再是涉毒涉黄犯罪,最后是金融,传销活动犯罪。从犯罪案件增长趋势(较2014年)上看,金融类犯罪增长迅速,暴力犯罪呈负增长趋势。从犯罪人员特征上看,男性犯罪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但随着女性地位的转变,女性高知经济犯增多。青少年犯罪数量占青少年总量比例逐年增加,犯罪率成低龄化暴力化趋势。从犯罪人员职业上看,没有固定工作者犯罪率较高。经商者多税务,伪劣产品等犯罪,服务人员多犯诈骗,盗窃等侵财罪。

    犯罪人员作息规律且枯燥,弹性时间少,普遍监狱实行做五休二,一天“三课”的教育学习。在犯罪人员的心理上,不同罪犯的心理特征与需求不同,最基本的是其生理,安全,社交以及尊重需求。

    监狱中除了服刑人员,最大的另一群体就是狱警,但在我们分析犯罪人员特征时,常常忽略狱警群体。狱警工资稳定但升职困难,每天接触的人群极其固定,压力大,除去经常值班,夜班因素外,还需面临犯罪人员越狱风险甚至生命危险。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解放不必要劳动力,使警犯相对分离,照顾并丰富狱警的精神生活。

    现有监狱主要分为重刑犯监狱,中刑犯监狱,轻刑犯监狱,女子监狱,短刑犯监狱与未成年犯交管所几种类别,主要以服刑时间长短,性别,成年与否为分类依据,而这样的分类会使罪犯差别对待难以体现,罪犯回归前的过渡环境缺失以及行刑成本浪费。

    从犯罪,犯罪人员,狱警,选址,管理模式,社会发展等多维度考虑,我们总结归纳,当代监狱建设其根本矛盾之一就是监狱“一刀切”问题,及无差别对待。所以我们的项目核心是尝试解决当代监狱无差别对待的问题,我们需要去放大其中的差异,发挥其中的差异,建立分级处遇制度,从而达到因人而异。

    2尝试解决

    2.1管理模式

    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将监狱建设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犯罪类型和改错态度等变量的犯人。首先我们建立了一套“等级积分”系统,以刑期为初始依据,升级以1:1:3比例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每月业绩,每月结算犯罪人员个人分数,调整监狱等级。1级监狱初始分为0分,2级为200分,3级375分,4级525分,5级650分,6级750分,7级825分,8级为最高级别,875分,逐级分数递增,并且每一级升级所需的分数递减。假设一个犯人在他服刑期间没有任何过错且有突出表现,一年最多累积80分,需要约11年从1级监狱进入8级监狱。所以进入待遇较好的7.8级监狱,犯人需要得到全面的提升。

    同时,除了用积分来定义不同监狱条件外,加入不同犯人特性的考量。例如适合于暴力犯罪犯人的监狱,适合于经济犯罪犯人的监狱。两条评定的标准并行,使犯人可以最大程度的进人适合自己品行,特征的监狱。

    不同类型,等级监狱对应着不同工作,环境,作息等条件。在工作上区分他们刑罚,并且充分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例如,1.2级暴力犯罪工作为类似炼钢炼矿的体力活,7.8级经济犯为可与社会一定接触的金融,IT类工作。用更好的待遇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并且更好的保障犯人的人权,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犯人所长,实现社会和罪犯的共赢。

    在这个制度中,我们将不同犯罪类型的犯人进行不同类型的改造,给予相对应等级和特性的监狱条件,实现真正的因人而异。

    2.2选址,设计推敲

    在选址上,我们突破了原先监狱选址的局限,将不同类型监狱与不同场地结合,同时加人城市更新语言。监狱建设可以由什么而来几年后又能变成什么?以杭州为主要选址地,我们从烂尾楼,废弃工厂,废弃停车楼和高架下的闲置空间人手,将城市中的一些废弃空间改造后进行再次利用,同时抽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监狱等级和类型开始设计。

    我们以经济类和暴力类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犯罪类型入手。经济类的高等级监狱选址倾向市区范围或能与社会接触的场地,低等级暴力类监狱则相反。

    1,2级暴力经济监狱与现存监狱趋同,我们选取杭州半山钢铁厂进行改造实验。我们在原有的基础进行了路径的规划,将各大功能区通过路径进行联系,将路径分为犯人流线和狱警流线。平面上,以狱警管理区为中心环形分布,借用原始的监管理论,里面的是一级监舍,外面是二级监舍,更便于管理。

    7,8级经济犯罪监狱无论是在选址,管理模式还是犯人惩奖上都是颠覆现实的一种状态。我们选址于杭州文三西路(市区内)的一处烂尾楼进行改造实验,在遵循积分制度的前提下,进入該监狱的罪犯已经是改造良好,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罪犯。

    该监狱的功能区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从上到下为读书空间,观影空间,多功能厅和办公空间,监舍空间都以上面三个公共功能空间为核心布局,这使公共空间和监舍结合的更加紧密,侧面来说也是一种软性激励,激励各级犯人好好接受改造从而可以享受这些功能区。我们尝试把公司模式和社区模式结合,建立了分级管理和项目组并存的办公空间。办公上,以专业技能和积分为区分管理层和工作层,上级管理下级,不同部门进行不同工作,水平有交叉的项目组存在更大发挥罪犯本身的技能。

    流线上,主要分为犯人流线与狱警流线。狱警流线直接快速,效率较高。罪犯流线相对自由,贯穿整栋大楼,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主选择权。并且有限制的允许改造良好的犯人与社会有一定接触,增加犯人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犯人改造结束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总而言之,1,2级暴力犯监狱与7,8级经济犯监狱是我们这套系统中最极端的两个监狱,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两种监狱的设计构想来帮助大家理解我们提出的分级处遇制度系统,在该系统中不同的犯罪程度,不同的犯罪类型,不同的专业技能,不同的改错态度,不同的个性特点对应着不同的监舍环境,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惩奖措施,不同的监管力度甚至不同的对外接触频率,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可以做到一一对应,与系统相互影响,进一步完善。

    3结语

    从一开始我们便抱着研究性的心态,不被现实框架所束缚,尽可能解决前期提出的问题。所以,研究结论与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性与可实施性。并且纯粹从功能主义出发似乎忽略了人的因素,监狱内部的人的活动更多地是被我们预设化。

    本文所有研究与设计仅为监狱建设从建筑及城市更新角度提供新的思路,是一次理论研究与建筑设计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