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军事广播中的军人形象塑造和传播策略

    【摘要】随着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并呈现出新特点,对台军事广播要着力塑造好军人的形象,表现出军人健康阳光、有责任担当等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并通过打造对台“媒体矩阵”、整合传播资源、讲好两岸故事,将涉军信息准确传递给受众,以正视听。

    【关键词】全媒体 对台军事广播 军人形象 塑造 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大变革、大发展,对于我国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对台军事广播面临的时代大背景。对台军事广播无论是从使命要求还是受众需求上,都承担着对解放军形象塑造的功能。在内容为王、新媒体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的当下,对台军事广播应借助全媒体手段丰富内容生产,打造全新传播模式,增强新时期军人形象塑造的有效性。

    一、对台军事广播军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辞海》中对“塑造”一词的解释为:“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在笔者看来,塑造是对客观真实的积极反映,并非随意捏造,在新闻工作中,这既是一种新闻反映现实的过程,也是一种传播理念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①这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勾勒出了世界一流军队的具体形象。军事广播要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把军队和军人在改革强军中的新形象塑造好、传播好。

    军事内容一直是对台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广播长期作为对台宣传的重要手段,承担了大量具体的传播任务。随着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新时期的军队形象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这就要求在对台宣传工作中加以调整,传递正确的讯息,导正视听。

    在网络新媒体日新月异、传媒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必然带来传播理念的改变。对台军事广播宣传面临观念落后、技术滞后、平台单一等不足,不能满足在传播军队和国防建设中进一步塑造好解放军形象的需要。为此,对台军事广播要利用好新媒介、新平台,并服务于对台宣传工作。

    随着台湾地区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渴望并善于通过网络新媒体了解大陆,不论是抗震救灾还是海外维和,从“歼—20”战斗机到“辽宁号”航空母舰等,解放军的现代化发展让台湾年轻人期待对大陆有更多了解。这需要对台军事广播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传播大陆的军事发展成就,与台湾年轻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双方的了解,塑造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正确认识。

    二、对台军事广播中军人形象塑造的着力点

    由于部分台湾媒体的偏颇报道,致使一些台湾人民对解放军产生了误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两岸交流、交往增多,这样的情况在悄然发生转变。对台军事广播要善于利用好媒介平台,积极筹划,转变策略,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化被动为主动,变澄清解释为正面出击,结合对台军事广播传播的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主动塑造军人形象。

    (一)爱军精武的优秀品质

    “习军精武,忠国利民”“军人天生为打赢”“敢打必胜”等都是解放军的优秀传统和可贵品质,也是两岸军人都秉持的“尚武精神”的一种体现,台湾民众接受起来有一定的亲近感,这是一种根植于心的中华优秀传统的体现,可以作为对台军事宣传的首要切入点。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例,近些年来,在《军情直播室》和《绿色风景线》节目中,陆续推出了《海军舰艇长风采录》《军营新世代——新时期中国军人》《军旅人物》等栏目或专题报道,何祥美、李中华、王忠心、赵云霄等一大批新时期军队典型人物持续得到宣扬。他们德才兼备、精武善战,既能引领部队实战化训练,又甘于奉献,他们的成长故事代表了新时期中国军人形象。通过这样的宣传,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二)健康阳光的偶像气质

    广播通过声音塑造人物形象是完全可以的,而且还能塑造得更好。这是一个偶像的时代,在对台军事宣传中也需要军人偶像,并通过广播特有的表现形式集中刻画和描绘。比如2009年国庆阅兵、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以及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驻港部队阅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等均进行了大幅度报道,引来不少台湾朋友纷纷用了“最美、最帅、最酷、颜值高”等语言表达喜爱。新一代的中国军人体形精干、体魄强健、阳光积极、帅气刚硬等形象,符合台湾民众的期待。

    (三)海外任务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中国军队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和使命任务,陆续担负起联合国和国际社会赋予的维和、护航等任务,在这些任务中让台湾同胞看到了人民军队在国际事务中的“保护神”角色,令人钦佩。比如从黎巴嫩到利比里亚,从马里到南苏丹,从海地到利比亚,从阿富汗到也门撤侨,从索马里護航到国际海域救援……在千里之外,解放军时刻保护着海外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战乱最危急的时候,解放军的军舰、军机和子弟兵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并带领他们安全回家,这些行动让台湾同胞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责任担当。

    (四)危急关头的人文关怀

    从抗震救灾到泥石流抢险,从抗洪一线到台风救援……在重大灾难面前,解放军总是冲在第一线。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震救援中,台湾地区媒体对解放军舍生忘死的救援大篇幅报道,其人性光辉经媒体广泛传播,在台湾同胞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危急关头冲锋陷阵、不惧牺牲,对受灾群众无私救援、真心关爱。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解放军是有温度、有热度、有情感的,既有铮铮铁骨,更有情有义,这样的军人形象深受两岸同胞的热爱。

    三、全媒体时期的形象塑造传播策略

    良好的军人形象塑造离不开媒体的有效传播,先进技术同样也带来传播理念的革新。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对台军事广播早已“势单力薄”,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对台军事广播必须适应传播新环境和两岸关系新现状,勇敢创新求变,主动承担使命,通过不断拓展、渗透和融合,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塑造新的传播格局。

    (一)加速媒体融合,打造对台“媒体矩阵”

    “融则生,不融则亡”已经成为广播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当前,台湾当局对两岸新闻交流设置种种限制,给台湾地区民众了解大陆发展带来了障碍;但另一方面,这个壁障也并非坚不可摧,广播、网络因其传播特点的原因,受到的控制较弱,能够穿越海峡触达。当前,必须加速广播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着力将对台军事广播与微博、微信、视频网站、脸书以及推特等媒体平台集成,并进一步倾力打造全新的“媒体矩阵”,形成立体、多层次、多手段传播格局,让多种媒体手段能够相互支持、互为借力,使广播新媒体化、网络化、可视化,变听众为受众、听友为网友,从而进一步掌握话语权、提高公信力,在全媒体时代形成对台军事传播的整体优势。

    (二)整合传播资源,创新转型升级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军事节目(广播)工作委员会最多的时候拥有9个会员单位。2009年的时候,曾组织了多家电台联合打造《我眼中的中国军队》系列广播节目,在两岸引起很好反响,这就是利用电台资源、整合力量进行传播的优秀案例。但现在这样的整合比较少,当前,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对台编辑部及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编辑部是对台军事广播主力,加上其他对台军事广播也不到10家。但是浏览网上,我们发现,涉军内容大量存在,数百家军事网站和数目众多的军事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以及微博等受到网友关注。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却少有专门对台军事宣传的新媒体,没有专门的推特、脸书账号,这也阻碍了对台军事宣传的发展,无法满足新时期对解放军形象全方位塑造的要求,创新升级已经刻不容缓。

    (三)讲好两岸故事,谋求心灵契合

    故事比抽象的概念更吸引人、感染人。在对台军事广播宣传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容易形成与受众的共鸣,对于塑造军人形象具有更好的作用。2014年,笔者以一对40多年前曾在空中交战的两岸退役飞行员的再次相遇并共同飞行为故事主线,采写了系列广播专题《长空奇缘——两岸退役飞行员首次同飞蓝天》,该作品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讲述了两岸军人相逢后一笑泯恩仇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此外,笔者赴南沙的南薰礁采访时,以《你好,太平岛》为题,采写了两岸军人同守一片南海的报道,也引起了较好反响。“心灵契合”是两岸一家亲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对台军事广播中,从“心”出发,以真心换真情,讲好两岸军人的故事更能体现军人气节,表现“打断骨头连着筋”“两岸一家亲”的血脉亲情。

    (四)善于锁定受众,提升精准抵达

    当前,对台军事广播逐渐以提供资讯信息等服务为主,传统广播也日益转向“窄播”发展,这需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准确把握当前台湾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于媒体使用的习惯、接受方式、兴趣爱好等,才能更好地找准传播对象,让受众接受并锁定频率。传统广播不能再像“大喇叭”一样“广而告之”,而是要把网络广播等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利用起来,增强受众的黏合度,提升精准到达率。如可以采取栏目收藏、节目定制、付费广播、粉丝关注、互动交流以及定向推送等服务方式,并通过大数据细分受众,探究军队和普通民众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人群做差异化的传播,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提升信息到达率,传播效果会明显增强。

    四、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对台军事广播中的军人形象塑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要精心策划、选准角度进行形象塑造;另一方面,要创新手段、掌握技巧进行有效传播。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人物塑造要符合身份,不能生搬硬套。无论从传播学还是心理学角度来看,“高大上”“万能型”的形象不但不能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反而会带来负面作用。特别是在对台军事宣传时,对于典型人物的处理、军事行动的报道、军人形象的塑造,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严防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要给每个人物做精准画像,使人物立体生动,特别是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突出个人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给受众留下印象。

    二是观点表达要转换角色,学会借口传声。广播一般采取的是“我说你听”的传播方式,这是一个单向的或比较主观的传播方式。在对台军事广播中,在某些具体新闻处理上,要学会借口传声,用台湾民众的声音来展示解放军的形象。如今年一月,正当一部分台湾政客和媒体因辽宁舰穿越台湾海峡而叫嚣大陆“虚张声势”之时,台湾女星刘乐妍在脸书上写道,“我实在不懂,就算辽宁号开来台湾海峡又怎样?……台湾人只要是中国人,他们(大陆)永远不会打我们,而且会保护我们。”于是,海峡之声专访了刘乐妍,她在节目中说道:“‘辽宁号可以保护台湾,我们就不用再跟美国军购,可以专注地把钱用来建设台湾了。”②从一个台湾年轻人的视角来看“辽宁号”穿越台湾海峡事件,既代表了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心声,又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三是传播方式要新“旧”有别,注重身份定位。全媒体时代的对台军事广播,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声音的采录和制作外,网络新媒体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会,视频、图片等素材的同步采集,既可以在广播中做成录音报道,也可以在网络广播上再次呈现播出。网络广播不用拘泥于传统广播的线性传播和收听,避免了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缺点。但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要根据新媒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平台进行传播。

    四是谣言反驳要“以正去邪”,做好解释工作。为吸引眼球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需要,台湾地区有的媒体恶意污名化或诋毁解放军形象,更有少数媒体炒作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污蔑解放軍好战等,这些看似无知的言论却是对我军形象的恶意中伤,对台军事广播要理直气壮地反驳这些歪理邪说,要承担起“谣言粉粹机”的作用,做好解释工作,瓦解谣言和不实报道,以正视听。

    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面对新形势,对台军事广播要主动出击,善于塑造解放军新形象,注重塑造的艺术性和传播的有效性,传播正能量、接地气、体现兵味儿战味儿的广播产品,创新发展对台军事广播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对台传播效果。

    注释

    ①王士彬、安普忠:《习近平出席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中国国防部网站,http://www.mod.gov.cn/shouye/2016-12/03/content_4765510_2.html.

    ②《爱上镜的火辣台妹刘乐妍:我不但要跪中国人,还要……》,海峡之声网站,http://www.vos.com.cn/news/2017-01/15/cms885558article.shtml.

    参考文献

    1.申启武:《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魏文利、刘典:《用好重大军事题材 提升对台传播效果》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年第4期。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