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模块化解读及情境认知策略
陆才稳,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教师、校教学督导,主要从事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微课程大赛二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基于LICC模式的高中地理课堂观察研究”“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模块化建构之实验研究”等,并顺利结题。
[摘? ?要]结构化和情境化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科教学内容修订的明确要求,2019版教科书即为该要求的物化成果。文章从“领悟课程理念,理解情境价值;明晰教材体系,把握情境等级;解读教材册模块,认知情境链群;解读教材章模块,认知主题情境;解读教材节模块,认知话题情境”等五个层级,提出教科书模块化解读及情境认知策略,助力领悟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的概念结构和主题情境,也可将其策略迁移至一标多本的高中其他课程。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科书;模块化;情境认知;概念
模块是组成事物的单元,具有标准性、可替换性[1]和层级性的特征,模块化重视从事物的结构来解读不同层级模块的功能。情境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2]。在具体情境中习得知识,在模块认知中理解知识,利于实现个体知识的建构和迁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给出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内容修订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3]。以普通高中地理教材人教、中图、鲁教和湘教四版本(简称为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和湘教版)必修分册(2019版)第一册为阐述载体,从模块认知的标准性、可替换性和层级性以及情境理论的个体与环境交互性层面,给出高中地理教材模块化解读及情境教学策略。
一、领悟课程理念,理解情境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普通高中课程是以义务教育课程为基础,面向大众,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课程,中心任务是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中分科课程之一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应也必须关注高中课程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领悟课程理念,理解情境价值,有助于实现坚持学科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教材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是来自高校和中小学课程理论和实践专家的共同成果,其对教师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实现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2019版高中地理教材有机融入大量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境,教師需要领悟高中地理课程理念,方能理解教材的价值取向。
在此,以人教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各节情境导入为例,简要阐释教材的学科育人价值取向。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章首语,以人类家园地球只是茫茫宇宙的沧海一粟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家在何处、地球的前世今生以及地球的颜值和内涵,有助于学生形成坚韧乐观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以我国载人飞船工程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俯瞰地球的感受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天体类别、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呈现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的电力供应的变化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太阳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呈现我国科技、生态和社会发展新成果;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以1908年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安装中的梁龙化石骨架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身材如此庞大的恐龙在地球消失背后隐藏的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逐渐增强科学精神;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凡尔纳科幻小说主人公地下旅行乃至穿过地心为例,引导学生谈及在无法实现“地心漫游”和“地心钻探”条件下如何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信息意识[4]。
二、明晰教材体系,把握情境等级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结合学业质量水平,解读教材总体系,有助于把握教材情境等级,界定教学深度。
解读高中地理教材总体系,需明确高中地理课程类别。《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课程类别,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学习既有共同基础,也有自主选择,且各类别不同版本教材总体系整体一致。明晰新时期高中地理教材总体系,有利于从整体视角明晰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功能。
综述四版本教材总体系,必修课程相应教材是必修第一册和必修第二册,对应学段主要是高一阶段,其设置目的是保证共同基础,全修全考,学生认知情境等级应达到水平2,即简单地理事象情境;选择性必修课程相应教材是选择性必修三册,主要内容为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对应学段主要是高二、高三阶段,其设置目的是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需要,选修选考,学生认知情境等级应达到水平4,即现实中的地理事象情境;选修课程相应教材分为三个领域,分别侧重自然、人文以及技术与实践,具体包含9门课程,对应学段是高中各阶段,其设置目的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其学业评价为学生就业和高校录取提供参考,学生认知情境等级相对灵活但多侧重内容“点”的深度挖掘。
三、解读教材册模块,认知情境链群
高中学科课程精选学科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大概念是知识背后的知识,具有中心性、网络状、可持久和可迁移等特点[5]。高中地理学科大概念主要有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区域、区位、整体性、差异性、人地关系等。从地理学科大概念的视角,解读册模块,助于认知教材情境链群。
以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一册为例,解读各版本册模块的核心“章”。人教版六章,依次是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灾害;中图版四章,依次是宇宙中的地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鲁教版四单元(章),依次是从宇宙看地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湘教版五章,依次是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面形态、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综述四版本必修一的册模块,章名称和数量多样,但均围绕学科大概念“自然要素”展开,本质都是探究自然要素的时间演化、区域特征和空间分异。解读教材册模块,需牢牢把握册学科大概念——自然要素的知识结构,认知自然要素对应的情境链群,即自然要素的形成背景——地球知识情境,自然要素的具体组成——地貌大气水文土壤植被情境,自然要素异变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情境;自然要素的现代研究工具——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情境。师生解读不同版本的册模块时,要既能明晰中图版教材册模块显性给出全部情境;也能明晰人教版和鲁教版教材册模块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情境融入各章;还能明晰湘教版教材册模块将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情境均融入各章。
四、解读教材章模块,认知主题情境
高中学科课程精选学科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重要概念构成学科大概念,对应主题情境,是主题教学的基础。重要概念大致对应新课程标准的某一条或某几条内容要求,教材则主要通过章的下一层级——节呈现。从地理重要概念的视角,解读章模块,助于认知教材主题情境。
以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一册重要概念“地貌”为例,解读各版本章模块的核心“节”。关于地貌,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一定情境中“识别3-4种地貌”。人教版2节并配问题研究,将地貌分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介绍地貌观察方法及家乡地貌观察实践,给出发展喀斯特地貌区经济发展1个问题研究;中图版2节并配课题,将地貌分为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给出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的联系、如何观察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个课题;鲁教版3节并配单元活动,依次是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和河流地貌,并给出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2个单元活动;湘教版3节,将地貌分为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
综述四版本必修一的章模块,节名称、呈现形式和数目多样,但均围绕重要概念“地貌”展开,本质都是在野外观察、课堂实验或视频、图像情境下,识别主要地貌并描述景观特点。师生解读不同版本的章模块时,需依据情境认知理论,根据实际需要对各版本章模块的认知活动呈现顺序适当调整,采取先基于考察、实验或观察的主题情境,再描述地貌景观特征,最后分类归纳概括不同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教学模式。
五、解读教材节模块,认知话题情境
一般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重要概念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概念具有更少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可对应话题情境。本文所述的节模块,是对教材节概念和节内容的再定义和再整合,增强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地理学科一般概念的视角,解读节模块,助于认知教材话题情境。
以地貌中的一般概念“河流地貌”为例,解读各版本节模块的核心结构,探索节模块话题情境的构成。河流地貌,分布广,与人类关联密切,是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识别3-4种地貌”必学地貌。人教版河流地貌话题,包括澜沧江上游“V”形河谷、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河曲和牛轭湖以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文字景观图情境,黄河三角洲的变迁等案例情境,家乡微地貌河谷、河漫滩、三角洲的识别等地理野外考察情境;中图版流水地貌话题,包括探索沉积物如何沉积等地理实验情境,美国落基山翡翠湖洪积扇、四川雅砻江冲积扇、华北平原冲积平原以及尼罗河三角洲等文字景观图情境,河流地貌、河流剖面和河流阶地等文字示意图情境;鲁教版河流地貌话题,包括澜沧江—湄公河及其流域范围地形图等文字地图情境,源头宽浅河谷、上游“V”形峡谷、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支流形成的曲流和牛轭湖以及下游的湄公河平原、湄公河三角洲等文字示意图情境,长江干流四幅图片及其对应长江的位置等课堂活动情境;湘教版流水地貌话题,包括嘉陵江青居镇的船只往返双顺水等文字景观图探究情境,河谷横剖面、牛轭湖形成等文字示意图情境,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河流阶地、曲流与牛轭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洪积扇、冲积扇、尼罗河三角洲、长江湘江橘子洲等文字景观图情境,流水侵蚀与堆积等实验情境等。
综述四版本河流地貌概念教学的节模块,节名称有河流地貌和流水地貌,呈现的话题情境主要是“V”形河谷、洪积扇、冲积扇、平原、河曲、牛轭湖和三角洲等图像或实验、考察情境的全部或部分。师生解读不同版本的节模块时,需结合模块的标准性和可替换性特征,引导学生多采用抽象概括、比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完成高中课程标准对节模块的内容要求,促成学生实现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话题情境活动中理解一般概念,然后在主题情境活动中建构重要概念,最后在情境链群中架构学科大概念,最终达成必修课程册模块的阶段性学习,实现高中课程内容结构化和情境化的修订要求。
参考文献
[1]陆才稳.模块化教学视角下高中地理教材使用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22):67-69.
[2]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60-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5]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Z2):35-42.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