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研究
庄丽君
摘? ?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是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专业认证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加拿大工程本科教育质量享誉全球,其将《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灵活运用于本国,制定本国毕业生素质、持续改进、学生、课程内容和质量、专业环境的认证标准,开展周期性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国内工程师的省际流动。对外,加拿大通过加入国际工程互认协议、签订特定国家协议以及开展实质等效性评估,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工程教育和人才资格互认,培养国际优秀工程人才。
关键词: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 从业资格 国际互认 实质等效
一、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时代,每个国家都认识到在一个资源减少、环境面临挑战和强烈要求减少有限资源消耗的世界中,各种工程服务、产品和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供适当的、认证合格的工程教育项目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称职的工程劳动力可以多途径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大众和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关注工程服务、设施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合理发展。
工程人才建设是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杠杆,被全球工程界视为优先发展事项[1]。世界经济发展对工程教育提出了“利用全球优秀的工科生源和优秀的工程教育资源培养合格工程人才以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的整体需求[2]。在加拿大,接替退休工程师的需求巨大且日益增长,尤其是土木、机械、电气/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师。工程师的省际流动和移民在填补退休工程师职位空缺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已成为各国工程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战略选择,也是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优秀的工程劳动力过程中,教育协议(educational accords)和能力协议(competence agreements)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教育协议是对认证过的工程教育质量互认的协议,能力协议是执业基准和促进工程职业流动的协议,能力协议影响工程教育质量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可。国际工程教育协议包括《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悉尼协议》(Sydney Accord)和《都柏林协议》(Dublin Accord),其中《华盛顿协议》是对工程师教育(本科)的互认,《悉尼协议》是对工程技术员教育的互认,《都柏林协议》是对工程技师教育的互认。能力协议包括《国际专业工程师协议》(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Engineers Agreement)、《亚太工程师协议》(APEC Engineer Agreement)、《国际工程技术员协议》(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ists Agreement)和《国际工程技师协议》(Agreement for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其中《国际专业工程师协议》和《亚太工程师协议》是对专业工程师资格的互认,《国际工程技术员协议》是对工程技术员资格的互认,《国际工程技师协议》是对工程技师资格的互认(见图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学历和执业基准国际互认、促进工程人才国际流动的重要基础。在教育协议中,成员国认证机构认证的工程专业质量具有实质等效性,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申请工程师执照时,将与当地毕业生享有同等待遇;在能力协议中,成员国颁发的从业执照具有实质等效性,可以在成员国中跨国工作。
世界各国纷纷把开展工程专业认证、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协议和能力协议作为提高本国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抓手。加拿大是一个工程职业立法的国家,在开展工程专业认证及推进工程教育国际互认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具有借鉴意义。
二、加拿大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和流程
在加拿大,持有注册工程师执照的人才能从事工程职业。早在19世纪后期,加拿大就开始明确工程职业的法律地位,目前12个省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职业法(见表1),工程管理机构据此管理工程职业,颁发从业执照。加拿大注册工程师执照涵盖工程经理、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师、工业与制造工程、冶金与材料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石油工程、航天工程、计算机工程、其他工程工程师、软件工程14个职业领域。国际工程师移居加拿大就业,需从拟就业的加拿大行政区的工程管理机构取得注册工程师执照。
加拿大工程师协会(Engineers Canada)是加拿大12个省和地区工程管理机构的全国性组织,成立于1936年,1965年设立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Canadian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Board),对加拿大工程本科专业开展认证工作。取得加拿大工程师执照的学术资格条件是拥有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认证专业或认可的实质等效性专业(即国际协议成员国认证机构认证的工程专业)的工程学士学位。工程认证委员会由15位来自学术界、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高级工程专业人员组成,分布在加拿大的不同地区和工程学科的广泛领域。
(一)专业认证标准与要求
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基于对工程教育利益相关者开展直接和间接调查,制定并适时修订认证标准。2018年,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在工程专业认证中采用了成果评估标准(毕业生素质和持续改进),与《华盛顿协议》的其他成员国相一致。专业认证对工程专业进行质和量两方面的评估,认证标准包括毕业生素质、持续改进、学生、课程内容和质量、专业环境五个方面(见表2)。
1.毕业生素质
认证高校应证明工程专业毕业生满足12条素质标准。毕业生能灵活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灵活运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识别、设计、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采用适当的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信息综合等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有效结论;能设计方案解决复杂、开放式的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件或流程,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健康和安全风险、适用标准、产生的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影响;能开发、选择、运用、修改和扩展合适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工具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工程活动并了解其局限性;能在团队尤其是多学科背景下有效承担团队成员和领导者的工作;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理解专业工程师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尤其是在保护公众和公共利益中的重要作用;能分析工程活动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知晓工程与社会经济、健康、安全、法律、文化领域的相互影响及不确定性;具有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社会公平感;熟悉经济和商业实践,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变革管理运用于工程实践并了解其局限性;在变化的世界中发现并满足学习需求,提升能力、增進知识。
2.持续改进
认证专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有效采集、分析和运用数据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吸纳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工程专业持续的改进过程;基于毕业生素质开展学习成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特定措施以促进专业进一步发展。
3.学生
认证专业应制定实施完善的质量、招生、辅导、学生升级和毕业政策及程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业指导机会和资源。
4.课程内容和质量
工程师不仅应具备工程能力,还应了解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因此,认证专业不仅应设有充足的数学、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设计课程,还应设有补充课程(complementary studies),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理解工程对社会环境、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防止课程设置过度专门化。认证标准规定,1小时的课堂学习为1个认证学分,1小时的实验或指导课程为0.5个认证学分。认证专业的总学分应不低于1950分,其中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占比不低于23%(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占比分别不少于10%),工程科学和工程设计课程的占比不低于45%(工程科学和工程设计课程占比分别不少于12%),补充课程的占比不低于12%。
5.专业环境
认证委员会考察认证专业的整体环境,尤其是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师互动和课程咨询;教师管理和教学职责合理,教师能充分参与科学研究、教学、专业发展活动和产业互动;工程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在工程教育中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在工程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具有加拿大工程师执照;专任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加拿大工程师执照,致力于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工程职业的生涯发展;认证专业经费、设施和设备充裕,能满足教学需求;设有工程教师委员会和工程教育课程委员会,绝大多数委员应具有工程师执照,监督工程教育课程改革。[4]
(二)专业认证政策与流程
1.专业认证环节
加拿大工程专业认证包括申请专业认证和确定现场考察时间、选拔确定专家组、准备现场考察、开展现场考察、撰写现场考察专家组报告、认证决定、公布认证结论等环节,认证周期为6年。
加拿大高校应在每年的1月1日前向认证委员会秘书处提交认证请求,现场考察在高校递交认证申请并获得同意后开展,通常在当年的10月或11月进行。认证委员会受理认证申请后,任命现场考察专家组组长,由组长和申请认证的高校商议确定考察时间。专家组入校现场考察前,认证高校需完成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专业目标及未来发展规划、认证标准的执行情况、支撑材料等。
现场考察通常持续3天,专家组将考察教师的学术和专业素质、实验室、设备和计算机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在现场考察的最后,专家组会见工程学院院长和认证专业的系主任,就认证专业的优点、不足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会谈。[5]
现场考察结束后,专家组合作撰写考察报告,内容包括认证专业的优点和不足、符合和偏离认证标准的方面、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紧要问题以及改进意见。认证委员会基于认证高校的认证历史、高校完成的调查问卷、专家组现场考察报告、高校对现场考察报告的意见等做出认证结论。
2.专家组构成及职责分工
现场考察专家组通常由4人组成,包括1名组长、1名副组长、1名专业专家(program visitors)和1名一般专家(general visitors),如有需要将安排观察员或特别专家。组长由认证委员会指派,通常为认证委员会成员,专家组其他成员则由组长确定。所有专家都必须是学术和非学术领域的高级工程师,遴选依据为专家学科的广度和评估现代工程教育课程的能力。专家必须是加拿大注册专业工程师,精通评估高校的教学语言,与评估高校无利益冲突。
组长全面负责现场考察,确定每位专家的分工。组长与认证专业的负责人协商确定考察时间、行程安排和会议日程,起草考察报告并在专家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向认证委员会递交专家组考察报告。副组长对认证专业的核心领域进行评估,协助组长完成考察工作;专业专家对认证专业进行评价;一般专家通常来自企业,由各省或地区的工程管理机构指派,为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将行业的人才需求带入认证过程,评估认证专业培养的学生的执业资格、工程实践学习、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等问题。
三、加拿大工程教育和人才的国际互认
加拿大通过加入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议、签订特定国家协议、运用加拿大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和程序,对外开展实质等效性评估(substantial equivalency evaluations),推动本国工程教育和人才获得国际互认。
(一)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学历和资格互认协议
加拿大先后加入了国际工程教育学历和资格互认的7个教育协议和能力协议,并且都是创始会员(见表3)。通过加入国际工程互认协议,推动本国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各层次工程学历和人才的国际互认。在国际互认协议中,各成员国承认彼此工程专业认证和工程人才资格的实质等效性。如在《华盛顿协议》中,任何一个正式成员国认证机构认证的工程本科专业均具有实质等效性,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受到其他成员国的认可,在申请工程师从业资格时,与当地毕业生享有同等待遇。《国际工程技术员协议》是工程技术员专业能力的国际互认协议,通过建立基于工程专业认证体系的资格框架,成员国的工程技术员专业能力和从业执照具有实质等效性,工程技术员可在成员国之间进行跨国工作。
(二)与特定国家和地区签订协议
加拿大工程师协会与5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认证机构签署了互认协议,推动工程师从业的跨国流动。但各省和地区的工程管理机构对协议的采纳和承认存在差异[6]。1998年,加拿大与法国签署了《专业工程师互认协议》,互认彼此的工程教育本科學历和专业工程师从业资格;2004年,与中国香港签署了《中国香港与加拿大合格/执照工程师互认促进工程人员流动的协议》,互认彼此具有从业执照的工程师资格;2007年,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合格/执照工程师互认促进工程人员流动的协议》,互认彼此具有从业执照的工程师资格;2009年,与爱尔兰签署了《爱尔兰与加拿大合格/执照工程师互认促进工程人员流动的协议》,互认彼此具有从业执照的工程师资格;1995年,与美国得克萨斯州专业工程师委员会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的互认文件》,2017年,与美国内华达州专业工程师和土地测量师委员会签署了《促进专业工程师流动谅解备忘录》,互认工程师执照,促进工程师的跨国流动。
(三)对外开展工程专业实质等效性评估
1997年,加拿大工程师协会扩大工程认证委员会的职能,对他国高校的工程本科专业开展实质等效性评估。评估采用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适用于本国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标准和流程,达到认证标准的本科专业将与加拿大工程本科教育具有实质等效性,认证周期为3~6年。目前,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已对哥斯达黎加、秘鲁、奥地利和俄罗斯4个国家的5所高校的19个工程本科专业开展了实质等效性评估(见表4)。这意味着,这些通过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评估的工程本科专业在学习内容和教育经历上具有可比性,培养的毕业生拥有开展专业实践所必备的执业能力。加拿大工程认证委员会建议,这些通过实质等效性评估的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申请加拿大工程师从业资格时,各省和地区的工程管理机构应采用与本国学生一样的认证标准。
四、思考与启示
加拿大本科工程教育质量享誉全球。对高校来说,這归功于称职的教职员工;对整个国家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加拿大以工程专业认证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专业认证不仅有助于本国工程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工程人才达到从业执照所必须的高标准,而且有助于促进工程专业人才的省际和国际流动,从认证专业取得的学历不仅被国内工程管理机构认可,而且获得国际合作伙伴的认可。
专业认证是加拿大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学历和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加拿大工程专业认证对接《华盛顿协议》,以实质等效性原则为基础,将12条毕业生素质灵活运用于本国,在毕业生素质、持续改进、学生、课程内容和质量、专业环境方面制定了本国认证标准,开展了成果导向的专业认证,对本国本科工程教育提出了认证要求,为工程教育创新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允许适应不同的地域因素,允许认证高校和专业表达各自的特点、理念和教育目标,自发形成内部质量保障和提升机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在认证政策和程序上,加拿大工程专业认证开展周期性外部同行评估,强调工业界与教育界的有效对接,将行业需求带入认证过程,现场考察专家必须是加拿大注册工程师,且至少1名专家来自企业。加拿大工程师协会目前已对加拿大44所高校的279个工程本科专业开展了专业认证。
加拿大工程师协会通过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在省和地区的工程管理机构之间搭建了工程实践准入一致性的桥梁,减少了各州的分歧,促进了从业资格的一致性和工程师的省际及国际流动。移民是确保加拿大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在过去18年里,工程师职业在促进技术移民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加拿大工程师执照的新申请者中,约50%在加拿大境外取得学位或参加工作。加拿大对外通过加入7个国际工程教育和能力协议、与法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互认协议、应邀对哥斯达黎加等4个国家的高校开展实质等效性评估,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互认,在推动本国各层次工程教育和工程人才获得国际认可的同时,为培养国际优秀工程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是高等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工程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数量比紧随其后的俄罗斯、美国等国高出3~5倍[7],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借鉴加拿大推进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的经验,我国应以《华盛顿协议》为平台,加大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力度,对标国际工程教育协议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保障和持续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在土木、环境、核安全、建筑、造价、勘察设计等领域实施准入类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上,对标国际工程技术人员资格,广泛建立工程师职业资格体系和注册制度,并通过加入《国际专业工程师协议》《亚太工程师协议》等国际工程能力协议,逐步推进工程师资格及各类工程人才资格的国际互认,真正成为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参考文献:
[1]World 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 Committee on engineering capacity building(CECB)-overview[EB/OL]. [2019-05-09]. https://www.wfeo.org/committee-engineering-capacity-building/.
[2]查建中.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8-14.
[3]Engineers Canada. Engineering labour market in Canada: projections to 2025[EB/R].[2019-05-07]. https://engineerscanada.ca/sites/default/files/Labour-Market-2015-e.pdf.
[4]Engineers Canada Accreditation Board. Accreditation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2018[EB/OL]. [2019-04-26]. https://engineerscanada.ca/sites/default/fil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criteria-procedures-2018.pdf.
[5]Engineers Canada. Manual of accreditation procedures[EB/OL].[2019-04-25]. https://engineerscanada.ca/sites/default/files/accreditation/Manual-of-Accreditation-Procedures-Accreditation-Visit-Cycle-2019-2020.pdf.
[6]Engineers Canada. 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s[EB/OL]. [2019-05-06]. https://engineerscanada.ca/become-an-engineer/international-mobility-of-engineers/mutual-recognition-agreements.
[7]丁雅诵,赵婀娜.我国工程教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EB/OL]. [2019-04-19].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27/c1001-30315567.html.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