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中以女性成长为主线的意象体组合
谢丽娜
《嘉年华》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却是一部不应该遭到冷落的影片。文化的一大功能是为整个人类生活服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艺术也必然应该担负起这一重任,而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恰恰是这种揭示社会问题的影片。影片《嘉年华》反映了社会各层面的问题,但最突出的是对女性成长问题的揭露和思考,所谓女性成长在影片中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共时层次下女性个体的成长过程;二是历时层次下作为一個集体的女性的抽象成长过程。影片选取了以小见大的拍摄技巧,通过各类意象的组合运用反映出女性成长的主线。文章将这条主线截分为三个阶段:初生之天真、成熟之残酷、解放与救赎,并从影片中选取合适的意象结合此主题进行分析。
一、 初生之天真
影片的拍摄方式很特别,它以一种极端化的拍摄技巧凸显了女性在社会上的生存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所谓极端化,指的是影片将一个世界单纯划分成了男性和女性的对立世界,男性在影片中成了罪恶、懦弱、犹豫、丧失良知的施害象征体,而女性成了善良、果敢、坚定、伸张正义的受害象征体。这种划分手法当然不符合社会现实,也仿佛太过浅薄,但不可否认这种技巧很有效,它能够有效地让观众感受到女性问题的存在,而这恰恰达到了影片的目的。只有以最响亮的声音、最极端的方式才能让我们听到社会上那些羸弱不堪的受害者的喘息声和呼救声。因此,《嘉年华》选择了这种看似武断的影片构建方式来实现它的社会功能。为了充分表现出女性在成长初期阶段的纯粹与天真,影片中的许多意象都包含了幼稚到极致的意义,同时,这些意象又无一不遭到其中男性角色的损坏或掠夺。
《嘉年华》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背景是海边的游乐园。游乐园是孩子们嬉戏玩闹的地方,承载了童年的记忆。而影片中的游乐园同样承载了两个受伤害的女孩小文和新新的童年美好记忆,同时,它也是身世悲惨的小米的精神栖息之所。游乐园属于一个整体意象,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在这里上演——新新和小文的嬉戏、小文逃课时自娱自乐的地方、小文离家出走时的暂留之地……这些情节和这个整体意象完美融合,从而使游乐园意象被赋予柔和与单纯的特征。她们在身心成熟之前,在意识到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种种限制之前,可以完全放松地将心灵净土交由这个小小的游乐园。因此,影片中的游乐园承担的不仅是一个背景角色,更多的是对女孩天真无邪的象征。同样贯穿影片全程的整体意象是大海,大海是毫无杂质的深蓝,这种纯粹正是女性初生之单纯的镜像存在。小文在夜晚偷偷出来给新新打电话让她听大海的声音,两个小女孩的时空对接在大海这个背景下囊括了女性纯粹的精华。
影片中还有一个物体意象很突出,那就是小文所喜欢的那一顶黄色的假发,惨剧发生后,假发被酒店管理员小米好好珍藏。黄色假发的物体意象代表了女性在成长之初对于美好事物的天然的自觉的追求,小文觉得有了黄色短发的女孩更好看;小米看着这顶假发的眼神则透露了她对自己从未拥有过的单纯幼稚童年的向往。正因如此,在健哥偷走这顶假发后,小米才会这般愤怒,甚至忘记自身安危只为抢回假发,这一情节看似不合人物性格和正常逻辑,却是对女性保护自己的天真时代的挣扎的精细刻画。同时假发这一意象与小文的头发的意象相互呼应,在影片中形成了“互文性”的存在——小文的母亲想到女儿被性侵的悲惨控制不了情绪,将女儿的长发剪短这一情节赋予了长发深远的意义。12岁的小文长发柔软而富有光泽,她的整个童年都与自己的长发为伴,青丝根根都是她作为女性本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天真纯洁心灵的象征。因此,小文的长发和那一顶辗转几人手的黄色假发共同构成了一个带有血色的女性天真意象的组合。那顶假发最终落在混混建哥的手中,那样的单纯和无邪在这个男性角色眼里其实是不屑一顾的;而小文柔软的长发最终也因为母亲失控被胡乱剪掉,究其根底,小文妈妈是因为小文遭遇了恶魔官员的侵犯而失控。所以,这些柔软的天真无一不毁在影片中的男性角色中,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中含有的强烈爱憎,唯有如此,才足够引起受众的认同。
二、 成熟之残酷
意象是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意象本身就是主客体的结合,创作主体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客体中从而形成一个深邃自足的意象。影片中莉莉最后送给小米的耳环和口红正是这样一种意象存在——耳环和口红都是成年女性特有的装饰品,这些客观物件代表了女性对于自我认知的成熟。在这个阶段,女性意识到性别不同所带来的各种优势与劣势,她们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开始在一个混杂的社会中给自己定位并力求找到一个有利的位置。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也恰是口红和耳环的用处,被小米小心珍藏的装饰品最终却不得不用到一个不堪的场景中,在小米走投无路时她为自己抹上口红、戴上耳环,准备用贞洁换取生存。这意味着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在生理和心理上天生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迎接成长,成熟带给她们的更多是残酷与摧残。与口红和耳环形成“互文性”存在的是小文母亲的化妆品,同样是成熟女性的装饰品,这些东西都是女性本身出于对美的追求亦或是对于社会主流的屈服的象征体。小文为了报复母亲将这些化妆品全部毁掉,这其实象征了女孩小文对于成长的抗拒,如果成熟给女性带来的只是破茧,没有成蝶,那么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社会对于女性成长的禁锢在哪里,也有必要理解小文对于成熟的拒绝,因为,没有人想面对残酷的人生,更何况是柔弱天真的女性群体。
影片中的身份证也是一个重要意象,身份证是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中的必备凭证,然而,卑微如小米这样的女性却是缺乏的,也是影片中唯一一个缺乏身份证的存在。或许从来就没有过纯真童年的小米直接成长到了女性的成熟阶段,她懂得如何保全自己,却受制于社会基本规范,这样的规范让她不能自由地享受正常人的待遇。随着情节发展,小米对于拥有身份证的渴望越发强烈,身份证也被赋予了更为深重的象征意义,那就是女性群体在社会结构中身份意识的丧失,她们难以在这个偌大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处于越来越成熟的阶段就意味着她们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疑惑越来越深,社会无形中带来的压抑也越来越重,她们不得不像小米一样用钱财或是用身体去换取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这样畸形而残酷的现象虽不多见,但也确实反映了女性群体在各个时代和各个社会形态中都难以避免的身份认同与自我认知危机。
影片的名字“嘉年华”作为一个双关意象可谓点睛之笔。嘉年华本是源自古埃及的一种“巴西式狂欢”的集体娱乐活动,而这个活动产生的原因是为了纪念耶稣受难日,人们必须进行长期艰苦的斋戒前的一次放纵狂欢。这样一个概念作为这部略显压抑的电影的名字仿佛是不太合适,但其中的意味十分深远,古希腊“酒神式”的狂欢之下隐藏的是强烈的欲望和悲惨的身世。女性在成长之初都曾有过狂欢化的时代,个体的女性或许经历了快乐而天真的童年,历时状态下的女性群体也曾经历过那个肆意的带有酒神迷狂色彩的母系社会,但正如“嘉年华”产生目的预示的那般,狂欢总会过去,困境才足够漫长,女性最终会到达成熟阶段,她们会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困境,会不得不为初生的“狂欢”付出成熟的“受难”代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女性走向最终救赎的必经之途,狂欢是为了释放欲望和苦难,也是为了通往新的天堂
三、 解放与救赎
《嘉年华》中的巨型雕像分别出现在了影片开始和最后一幕,足见其重要象征意义。小米在微弱的阳光下拍下玛丽莲梦露雕像裙底的旖旎风光,这一大型雕像重现了20世纪60年代性感女神的风情,象征了女性骨子里成熟妩媚的气质,但其内在含义在于梦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无法爱上我的缺点,那么你也不配享用我的美好”。梦露无疑是一位美丽的女性,但她身上的美丽更多源于她独立的精神气质。而影片正是通过大型雕像这一意象传达出了人们对女性成长最终阶段的一种期冀——独立、自我解放。小米最终选择保全自己、摆脱束缚,骑着电瓶车奔驰在宽阔的大道上,这时被废弃的雕像静静躺在货车上,这一幕在电影结尾处定格,象征了小米的自我救赎,她开始寻找自己作为女性,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而非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世界中。这也正是这个神秘而带有异域风情的雕像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导演将自己的主观看法融入这个客体中,通过电影的方式将这一意象呈现在观众眼前,期待观众去把握这个意象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唯有观众自己把握了这个意象,将影片中的意象融入自我感受,电影才算最终完成,因为一种艺术作品只有在得到欣赏后才算最终圆满,这也是“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品需要在受众中完成二次创造。
影片中,小米最后走投无路决定出卖身体时所穿的一身白裙同样是一个重要意象。白色象征纯洁无暇、干净健康,它代表着庄严和光明,這正是女性群体所追求和向往的品质,而这些品质需要女性在真正获得独立和解放后才能获得。小米最终逃出束缚,穿着一身白裙奔驰在宽阔的大道上正是对这一意象的回应,经过了世事的洗练,那个曾经尖锐倔强的女孩终于成长为了一位有着坚韧内心和正确价值观的女性。而这种救赎并非依靠他人,而是自己体悟到的,最终走过平湖烟雨,内心归于宁静和纯粹正是白裙这一意象试图传达的内在含义。影片通过白裙这一意象成功地将女性成长的初生阶段和最终阶段串联起来,其实最终的救赎目的正是达到最初的无相纯粹状态,所谓大音希声、大道无形不过如此。
20世纪末期的美国曾有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引起了大众注意,那就是《末路狂花》。这部影片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自由问题的思考,影片的最后一幕是两位女主微笑着开车奔向悬崖的镜头,这一镜头和《嘉年华》中小米坚毅地抿着嘴角开车奔向一望无际的前路的镜头几乎有着相近的象征意义。不知导演是否使用了借鉴手法,但不可否认,这两个镜头都会引发受众对于同一问题的反思——女性的救赎究竟如何达到?又能在何时完成?两个镜头跨越时空和国别的重遇让《嘉年华》中这个细节意象更富深意。
结语
女性成长并非只是女性群体自身的问题,而是存在于人类漫长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解决好了这一问题,社会才能健康而长足地发展。尽管这部影片排片率极低,却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正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警示——社会问题式电影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商业性和市场性是电影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社会性才是电影发展的核心。文章通过对《嘉年华》中各类意象的充分分析,反映了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女性成长问题,而无论是共时性的女性个体生存问题,还是历时性的女性群体身份认同,都以意象的层级呈现很好地表现出来。值得同类题材影片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