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与能力同频共振
刘祚柱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文章立足教学实践,建构核心素养的培养框架,通过整、议、析、评,实现素养与能力同频共振。
[关键词]素养;能力;经济生活;综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 ? G633.2?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28-0060-02
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政治高考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基本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文本,更要依托具体的教学活动。“单元综合探究”作为高中政治教材改革的亮点之一,既是对单元知识的整合,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是实施活动型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本文试图以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的单元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例,探索如何通过基本能力的培养助推素养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培养框架建构
根据学科课程性质和育人价值,思想政治学科任务活动分为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析,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核心素养的培养框架包括四个要素:学科内容、情境、任务活动、基本能力。其中学科内容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工具,情境是展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舞台,任务活动是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基本能力渗透于学科内容、情境、任务活动中,助推学生主动认知对象,解决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情境和具体的任务活动时,怎样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一是准确地获取信息。这需要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摒弃无效信息,再根据学科任务调动知识准确地描述现象或问题。二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逻辑。学生调用学科知识,用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论证解决学科任务,即培养了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展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图1所示。
二、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和建议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最大一个的闪光点就是在每一单元末增加了“单元综合探究”。“单元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一轮课改中,单元综合探究必将是我们要完善的重要环节。有效地开展综合探究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1.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从知识走向能力,从能力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获取、解读、整合知识开始。
首先是学科知识的整合。现行教材一个单元往往有2~3课的内容,综合探究不局限于某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而是综合性结构化的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构建系统性、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克服知识的碎片化。知识体系可以按教材的逻辑顺序构建,或者以关键词组合,还可以以问题重组。如“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就包括了生产理论、消费理论、企业理论和劳动理论等知识。
其次是生活知识的整合。综合探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获取、筛选、整合信息,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观点进行理性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因此选材必须符合高中生的生活实践,以小切口导入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广东省2018年在高一实施新高考改革。笔者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一探究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生涯体验活动,撰写选科意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这两年上海和浙江的选科情况、大学生就业情况和暑期社会实践等信息,在教师、家长指导下初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与职业,并据此来制定高中三年的学业规划。如当年当月的时事知识、当地政府网站发布的就业信息等,学生平时都应引起注意。这种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它往往需要学生平时不断地积累和观察,整理、筛选和重组,单靠临阵磨枪是不行的。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由于高中生思维发展,他们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本课的就业知识与高一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的小障碍。但是,学生通过一、二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和政府制定的就业政策以及劳动者应该树立的就业观念等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材料、整合知识,在课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和预测,调动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由境生议,以议造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科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议题统整了课程内容又蕴含了中心任务,围绕“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逻辑线索而展开,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
情境必须是真实的,真实的情境才能有真问题,真问题是情境有效信息的集中。而真实情境的展开,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开展开放式的辨析,让学生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围绕教师提出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的学科任务,调用学科知识解决和论证问题,能凸显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诸多真问题上,教师可以提炼出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论证问题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情境的真实不仅有现实的真实,还有艺术的真实。议题是学科课程内容和价值观的展现。例如在教授必修课程模块四哲学与文化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新课标根据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将本课的议题确定为“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并围绕此议题设计活动情境。组织学生搜集与本校校训有关的素材,同时搜集、比较其他学校的校训,探讨校训对学校教书育人产生了哪些影响,校训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什么联系,进而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有什么作用。整个课程活动通过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析,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元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在备课组集体备课时,为改变“境有余,情不足”的情况,备课组立足广东2018年高中启动“3+1+2”模式的新高考,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考虑大学、专业的规划这一生活情境,以“做生命的掌舵人:我的生涯规划”为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以议题为引导,让学生围绕议题搜集201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信息;收集岗位成才的先进典型的具体事例;讨论就业与自主创业应当具备的素质等。学生必须整合各类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科目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3.科学评价,凝练素养
衡量素养水平的尺度,是“行为表现”的特质,而不是“标准答案”的刻度。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无法简单量化地进行评价。學生才是自我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学生才会主动思考,提高自我检查的主动性;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整合信息、发现问题、判断是非,主动评判自己的完成情况,主动修正自己的探究方式和态度,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学生在团队探索合作过程中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队友负责,不断提升合作能力和政治参与责任感;在课堂辩论环节,答辩双方围绕议题,开展有理有据的争辩,其他学生又可根据双方的辩论,在比较鉴别中实现政治认同;在点评升华环节,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制作了一个等级评价表。
[维度 等级 活动目标是否明确 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 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论证论据充分 对选科和职业规划的有效性 ]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并“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提出相应的任务活动,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而实现关键能力和品格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2]? 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9):4-6.
(责任编辑? ? 袁? ?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