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性捐赠影响盈余持续性吗?
吴良海 杨敏 李娟
【摘要】? 作为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方式的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日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公益性捐赠向来被认为是企业一项不求回报的显性成本支出,它与企业盈余持续性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文章以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两家公司为例,探索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盈余持续性产生影响。通过分析上述两家公司具体的公益性捐赠和盈余持续性情况,结果表明公益性捐赠对企业维持高持续盈余呈正向影响,盈余持续性高的企业对公益性捐赠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文章的研究为现代企业构建盈余持续增长机制、公益性捐赠科学决策机制以及构建公益性捐赠与盈余持续性冲突协调机制等三种机制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公益性捐赠;盈余持续性;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0-0008-09
一、引言
《2017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慈善捐赠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和个人,二者捐赠合计为1 312.51亿元,占到捐赠总额的87.51%。其中,企业捐赠共计963.34亿元,占64.23%。这表明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是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公司通过公益性捐赠,践行社会责任,可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1]。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公益性捐赠已然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潮流[2]。但是从传统财务观点来看,公益性捐赠是一项显性成本支出,会转移企业有价值的资源,抑制企业财务绩效[3]。因此,企业公益性捐赠具有双面性。为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满足企业自身的战略性发展需求,企业应尽力发挥公益性捐赠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会计盈余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象征,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上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以及评价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时,相比单纯的经济利润信息,盈余持续性的高低对投资者们的作用更加显著。盈余的持续性越高,财务报告的质量越好。学者们近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以及具体实践表明,高盈余持续性是企业的理想状态,高水平的管理以及良好的经营状况是其表现。另外,平稳的盈余持续性有利于降低风险和提高公司价值。对于股东、供应商、职工等利益相关者来说,维持高盈余持续性也是其追求。因此,企业为了实现基业长青,必须要提高盈余持续性水平。
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是将自身资产不求回报地对外支出,这种行为与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相冲突,严重时,甚至将损害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然而,在公益性捐赠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的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盈余持续性是否会受到公益性捐赠的影响呢?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对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两家公司公益性捐赠和盈余持续性在2011—2017七年间的数据分析,尝试解读公益性捐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原因所在。
二、文献综述
(一)公益性捐赠研究梳理
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积极的影响表现在公益性捐赠能够向公众传递出企业拥有雄厚财力的信号,有益于形成广告效应从而促进产品销售。然而,公益性捐赠是企业经济资源的流出,捐赠的水平越高,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就越大,必将带来短期内股东利益的降低。股权能相互制衡的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能提升股东财富(郑杲娉和徐永新,2011)[4]。Godfrey(2005)提出公益性捐赠通过提升企业声誉,从而帮助企业奠定行业战略地位[5]。Brammer和Millington(2005)从公益性捐赠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得出捐赠能提高企业形象[6]。我国学者钟宏武(2007)认为,公益性捐赠积累的企业道德资本,可以防御负面事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利影响[7]。贾明等(2010)提出企业会通过公益性捐赠加深与政府的联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8]。Windsor(2001)提出,虽然捐赠会提升企业形象,但同时会造成企业经济资源的流失,短期内会降低企业价值,损坏利益相关者的权益[9]。
(二)盈余持续性研究梳理
盈余持续性作为企业经营质量的实质体现,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如何对其进行衡量仍然是一个挑战。早期,大部分学者推崇Miller(1985)、Kormendi和Lipe(1987)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整合模型以及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10] [11]。
Freeman(1982)率先尝试一阶自回归模型衡量企业盈余持续性[12]。在此基础上,Sloan(1996)[13]和Richardson(2003)[14]等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良,之后,一阶自回归模型广泛应用于盈余持续性研究。彭韶兵等(2008)[15]、张国清和赵景文(2008)[16]等也采用此类方法。由于该回归模型对数据及因子的高要求,一些学者开始尝试运用财务报表数据来衡量盈余持续性。LeW和Thiagarajan(1993)将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类建模来预测盈余持续性[17]。Cheng(1996)提出可以用盈余的变化除年初股价、每股收益除股价两种方法度量盈余持续性[18]。张兰萍(2006)提出可以运用主营业务利润占净利润比重以及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净利润的比重等指标度量盈余持续性[19]。
(三)公益性捐赠与盈余持续性研究梳理
Ball和Robin(2000)指出,企业公益性捐赠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越充分,企业竞争力越强[20]。科林斯(2002)等主张,企业实施的公益性捐赠可视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该项投资可保障甚至提升企业竞争力[21]。Simpson和Kohers(2002)認为,从长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22]。夏恩君(2001)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其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23]。Shelton(2004)提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人力资本、政治资本、社会资本以及自然资本的不断积累,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4]。赵琼和张应祥(2007)视公益性捐赠为肯定性的活动[25]。王海兵和韩彬(2015)指出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都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还可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协同作用[26]。吴良海和张玉(2017)发现,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正相关,即公益性捐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7]。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公益性捐赠研究的重点在于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大部分学者对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持积极态度,认为公益性捐赠能提升企业声誉,有益于奠定企业战略性地位。对于盈余持续性,现阶段学者们重点关注其衡量方法。关于盈余持续性的衡量,时间序列模型和一阶自回歸模型受到拥戴。另外,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如何利用财务报表信息预测盈余持续性。关于公益性捐赠和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认为公益性捐赠可以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整理发现,学者们只是分别对公益性捐赠和盈余持续性进行了单独研究,但对公益性捐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盈余持续性的研究文献还很缺乏。鉴此,本文拟以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为案例分析对象,运用实证会计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索公益性捐赠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机理。
三、鲁泰纺织与百隆东方的可比性
由于本文行文中涉及到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对比分析,所以要求这两家公司有可比性。在行业范围上,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同属于纺织行业;在企业性质上,同属于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此外,下文将具体分析这两家公司在公司规模、股东集中度等方面的可比性。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鲁泰纺织”)2000年12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自鲁泰纺织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从棉花的初步生产,到纺纱、织布、制衣,直至塑造自主品牌的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链,并成功跻身于国际一线品牌衬衫制造商。其产品不仅在国内的销售额位居前列,还销往美国、日本、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百隆东方”)在2012年6月12日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百隆东方专业经营中高档色纺纱线,纱线品种齐全,是市场上深具实力的色纺生产商。百隆东方从成立之初就立志于打造品牌路线,并对品牌的开发与创新注入重资。其发展至今,拥有丰富的面料种类和多样的服装风格,是塑造行业流行的先驱者。
(一)公司规模对比
本文将从员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个方面对案例公司进行衡量。首先,员工人数作为衡量公司规模的基础性指标,具有简洁、清晰的特点。其次,销售额是企业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的客观反映,也是报表使用者们重点关注的指标。最后,资产总额是企业规模在资源占用和生产要素层面上的反映。因此,采用这三个指标进行公司规模的对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表1反映出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在员工总人数方面的差异,从员工构成可以发现,鲁泰纺织的大专及以上人数远远超过百隆东方,而中专及以下的员工人数相差不大,一般来说,中专及以下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普通一线工人,这表明两家公司在生产线上的员工投入相差不大。相比较来说,鲁泰纺织比百隆东方更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这也是鲁泰纺织紧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企业创新发展方向的体现。
结合表2来看,百隆东方的销售额一直低于鲁泰纺织,但其资产总额自2012年开始就一直高于鲁泰纺织,鲁泰纺织在2010年的资产总计为70.16亿元,2011年为77.52亿元,2012年为81.5亿元,在这三年中,鲁泰纺织的资产总额保持着稳步的增长。百隆东方在2010年的总资产为57.5亿元,2010年为66亿元,2012年就达到了86亿元,这三年其资产总额增长的速度很快。基于上文的论述可以推断,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从公司规模上看是能够进行比较的。
(二)股权集中度对比
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权分布状态以及公司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公司结构的关键指标。由于股权集中度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进而决定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因而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一般来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30%以上算集中。一个合理的公司股权模式应该是“分散”和“集中”都要取,即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形成牵制的同时,要保证第一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形成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多个大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同时保证公司运行的动力。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鲁泰纺织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5.21%,百隆东方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9.72%,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没有达到30%,观察两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发现,持股比例较分散,综合来看,都能够形成股东之间互相制衡以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比
如图1所示,鲁泰纺织的核心治理架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董事会下设总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各子公司及职能部门。另外,设立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辅助公司运行和日常管理。最终形成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责、有效协作、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框架。百隆东方的治理结构在大方向上与鲁泰纺织相同,都是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核心,两家公司都会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对应的治理架构。管理层则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发展宗旨,将企业发展方向、公司战略、营销与管理的创新等各个方面传达到各子公司,明确各子公司的责任,做到公司各部门协同一致,确保公司的良好运行,从而创造更多的投资收益。同时,鲁泰纺织与百隆东方都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听取员工诉求、维护员工利益而设立薪酬委员会等机构,做到了民主管理,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四、公益性捐赠与盈余持续性比较分析:2011—2017
(一)企业的公益性捐赠分析
1.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公益性捐赠数据对比。
从上页表4和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年鲁泰纺织的捐赠额都远远高于百隆东方,在2017年甚至是百隆东方的38倍之多。当然仅仅从对外捐赠额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两家公司的公益性捐赠情况,图3至图5中,本文分别将这两家公司的对外捐赠额在总资产、净利润以及销售额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从对比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鲁泰纺织不论是从单位资产、单位净利润或者单位销售额捐赠额都远远超过百隆东方。综上所述,鲁泰纺织相比于百隆东方更多地花费经济资源进行公益性捐赠。
2.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公益性捐赠行为分析。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特点是自愿性和无偿性,且对于是否要进行捐赠企业有很大的自主权。现阶段我国企业大多处于原始积累和规模扩张的阶段,自身发展压力大,可能没有过多精力放在完善慈善捐赠体制上。本文根据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的捐赠情况,从捐赠领域、捐赠对象和捐贈渠道三个方面对案例公司的捐赠行为进行分析。
捐赠领域是指企业捐赠行为所涉及的救助对象,体现了该企业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态度,决定了捐赠行为所能产生的外部效应。在选择捐赠领域时,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管理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政府的引导等都是影响因素。百隆东方在捐赠领域的选择上侧重于以员工为本,竭力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相比于百隆东方,鲁泰纺织的捐赠领域更为广泛。其不仅帮扶关心员工成长、提升企业效益创造税收,更是将企业捐赠领域扩大到地区甚至社会,在做好社会扶贫工作的同时,实施“东锭西移”计划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捐赠对象相对于捐赠领域有所区别,捐赠对象是在更微观的层次上将受助者加以区分,具体到捐赠最终到谁手里。鲁泰纺织的捐赠对象范围较广,涉及到企业员工、老人、学生、社区建设等。如鲁泰纺织设立鲁泰帮困基金来帮助企业困难员工;设立的“鲁泰纺织奖学基金”“鲁泰纺织助学金”,目前已发放了十九届,共奖励师生4 455人次,奖金发放323万元;鲁泰还修建体育场、公路、投资1亿多元建设公园、鲁泰科技文化展馆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丰富了居民生活。相比于鲁泰纺织,百隆东方的捐赠对象比较单一,仅为关注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权益的保护。
捐赠渠道是指公益性捐赠通过何种途径到达捐赠领域和捐赠对象。捐赠渠道是联系捐赠资源与捐赠领域捐赠对象的纽带和桥梁,捐赠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慈善捐赠的效率和效果。鲁泰纺织的捐赠渠道主要有直接捐赠、开发慈善项目、成立基金会捐赠等,而百隆东方则主要是直接捐赠,形式单一。
通过对两家公司公益性捐赠行为的分析可以发现,鲁泰纺织的捐赠领域广泛、捐赠对象多元化且捐赠渠道形式多样,捐赠机制完善且合理,相比较来说,百隆东方的捐赠就显得单薄且组织性体现不足。
(二)企业盈余持续性分析
1.企业盈利结构的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排除了营业收入中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收入,能更好地反映企业是否扎根于主营业务,是否把握好自己的经营方向,是否有好的盈利能力、盈余稳定性和持续性。本文将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四个方面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现出企业主营业务的增长速度,其可以衡量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的状况,判断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当该比率超过10%时,说明公司处于成长期;当该比率处于5%—10%时,说明公司已进入稳定期;当该比率小于5%时,说明公司已处于衰退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从鲁泰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的数据来看,也是符合这样的规律,鲁泰纺织于1997年成立,其经过2014—2016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之后,在2017年有了7.05%的较大增长,说明鲁泰纺织的企业转型升级有了显著的成效。百隆东方于2004年成立,在上市后主营业务增长率出现这样的波动说明上市对该公司的盈余结构产生了冲击。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和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反映了主营业务收入是否是公司盈余的主要来源,能够代表企业一定程度上的盈余质量,当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营业利润的主要地位时,就更能准确判断该企业的盈余结构是否合理。这两个比例越高,公司的盈余结构才更具有持续性。从表5的数据看,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利润的比例都很高,说明这两家公司都专注于自身的纺织主营业务,把握好了自己的经营方向。相对来说,鲁泰纺织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利润的比例自2011年以来一直很高,并在2017年达到了顶峰。百隆东方的比例较低且中间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说明百隆东方对主营业务的规划没有鲁泰纺织做的好。
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盈利状况和盈余持续性,理论上来说,该比例越大越好。只有当主营业务利润占据企业利润的主要部分,用此比例来衡量盈余持续性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方向的正确性。通过图6可以看到鲁泰纺织的主营业务利润较行业均值和百隆东方来说更高且平稳,说明其有稳定的盈余结构,而百隆东方的折线图波动较大,在2012年的比例甚至为负,这表明其盈余结构的稳定性有待提高。由此可以判断出鲁泰纺织的盈余结构更具有稳定性。
(2)净利润分析。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当一个企业每年的净利润都能保持并稳步提升,那就说明这个企业有很好的效益,有稳定的盈余结构。本文将采用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政府补助/净利润、投资收益/净利润)两个指标来展开进一步分析。
在下页图7的净利润增长率图中,两家公司的大体走势基本相同,在2012年和2015年两家公司的增长率都为负数,但紧接着在2013年和2016年两家公司都迎来了大涨,这是因为纺织业整个行业都处于动荡的原因。2012年的净利润呈整体下滑态势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外棉差价过大等因素造成。但是对比两家公司的走势图可以发现鲁泰纺织明显比百隆东方平缓,没有大起大落。
净利润的来源除了主营业务利润,还有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反映了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进行证券交易等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但是非经常损益具有偶然性,企业不能以此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维持公司的运营,因为其可能受到企业的操控。所以说,非经常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低越好,越低就说明该公司盈余结构越合理,盈余的持续性高,盈利能力稳定。图8清晰地表现出从2011开始两家公司走向了两级分化:鲁泰纺织的比率逐年降低,在2016年和2017年甚至只有0.39%、0.38%的低比率,这是鲁泰纺织坚持自主创新,立足于主营业务,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升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推动产业升级的公司发展方针正确实施的成果。反观百隆东方,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率呈曲线上升态势且上升幅度大,在2017年达到了55.28%的高比率,这说明该公司在2017年的主营业务净利润小于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净利润,其大部分的利润依赖于偶然性的收入。这么高额的非经常性损益显然是不正常的,报表使用者会怀疑公司是否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报表数据,达到虚增净利润的目的。通过对净利润有关的分析,可以明确地得出鲁泰纺织的盈余结构优于百隆东方,其具有更好的盈余持续性。
2.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本文将采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基本每股净利润来对比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每股收益是企业利用每股的股东权益做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归股东所有的利益,它反映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数值越大,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在将这两个指标对比分析时,如果每股净利润大于零且大于扣除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净利润,说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大于非经常性损益利润,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能依赖于主营业务利润来保障。如果每股净利润大于零而扣除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净利润小于零,说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小于零,而非经常性损益利润大于零,为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值得怀疑。
企业的基本每股收益不能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持续的还是暂时的,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每股收益排除了偶然性收益,可以明晰公司真实的盈利情况,排除企业利润操纵的隐患,透视公司的业绩真相。结合表7和图9、下页图10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鲁泰纺织无论是每股净利润还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在2011年至2017年都高于百隆东方,并且其每年每股净利润大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这说明鲁泰纺织的盈利能力优于百隆东方,并且更多地依赖于主营业务,相对于百隆东方来说,鲁泰纺织的盈利能力更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3.企业盈利保障能力的分析。因为现金流不易受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因此有很多学者认为相比于传统的财务指标,用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等相关的比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
本文将鲁泰纺织的现金流量数据分为三个方面提取在一起绘成表8,表8中反映出鲁泰纺织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都是负数,这相对于一般的企业是很难见到的。鲁泰纺织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一直为负说明鲁泰纺织一直在不断地扩张,研读年报可以了解到鲁泰纺织的投资活动大部分是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这与其纺织业的企业性质相符。鲁泰纺织的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一直为负说明鲁泰纺织不仅自身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扩张发展的需要,还有富余的现金来给股东分配股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鲁泰纺织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为负也是由于有了强大的经营现金流量的支持,也正如此,企业在进行扩张和基建需要投资时,在给股东分配股利时才不用向外界筹措资金。总之,从鲁泰纺织现金净流量的这三个方面来看,其一直有着很好的经营业绩,并进行着稳步的扩张和发展。
经营现金净流量占净利润的比重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收回的现金占净利润的比重,可以表明企业的净利润是由多少现金流来支撑的。现金流对一个企业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健康的现金流的企业是不可能持续良好地经营下去的。
从图1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鲁泰纺织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占净利润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以上,这表明鲁泰纺织的现金流是净利润的有力保障。在企业经营中,经营活动净流量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收回的现金越多,而不是作为应收账款体现在报表上。企业强健的现金流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需要,也是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承担自身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而鲁泰纺织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占净利润能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说明其有很强健的现金流,有很好的盈余保障能力。将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行业均值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百隆东方随着行业均值的变化而变化时,鲁泰纺织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占净利润的比重曲线始终平稳,这说明鲁泰纺织的盈利保障能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一般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通过对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盈利结构、盈利能力、盈利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鲁泰纺织的盈余持续性和稳定性优于百隆东方。
五、公益性捐赠影响企业盈余持续性的机理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后发现,鲁泰纺织相对于百隆东方更积极地进行公益性捐赠且盈余更具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得出:公益性捐赠能够影响盈余持续性或者说企业积极的公益性捐赠是企业维持高盈余持续性的助力之一,反观,如果企业拥有高盈余持续性也会倾向于进行更多的公益性捐赠。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公益性捐赠与盈余持续性
企业管理者都清楚地知道股东和公众的支持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只有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才能够得到股东和公眾的支持。
首先,学界公认股东、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消费者、政府等为典型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而企业的决策执行情况和经营状况能直接决定这些利益相关者们能够获得多少权益。股东和债权人是企业融资对象,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了他们的投资回报程度;供应商和消费者是企业产销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企业商品销售给消费者,所以企业利益与其息息相关;员工组成企业最小、最重要的个体,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人力资源,而企业的盈余状况决定了能给予员工的薪酬福利水平;政府为企业提供适合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反过来企业上缴的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企业积极进行公益性捐赠是对财务状况正面的反应,会赢得股东、供应商、债权人等对企业的信任,形成企业的隐形商誉。从股东方面来说,鲁泰纺织从1993年鲁泰股份制改造开始就坚持给股东分红,毫无疑问这会给股东带来强大的信心,股东对企业的信任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在企业进行重大的战略决策时能够坚定地信任企业的管理者,即使是在行业动荡或者企业处于低谷时。从供应商方面来说,企业的信誉好会使供应商相信企业从而可能会降低交易成本,放宽付款期限或者提供相应的折扣。从债权人方面来说,企业的良好形象会让他们相信企业的还款能力,对企业的再融资会继续给予支持。从员工方面来说,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会让员工对企业更有信赖感和归属感,能让员工有为企业奉献一生的认同感。从消费者方面来说,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会让他们认同企业的文化,对企业的产品好感度会提升,甚至通过口口相传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从政府方面来说,企业通过进行公益性捐赠树立的良好形象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在面临行业动荡或者是政策重大变化时政府会更倾向于扶持公益性捐赠做的好的企业。而上文所述的公益性捐赠对于企业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都是维持企业高盈余持续性的助力。
其次,部分学者认为生态环境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一。因为企业的生产肯定会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如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等纺织业会产生严重的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破坏周围生态环境,威胁员工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如果企业对此毫不重视,不加以管理,可能会受到国家惩处,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鲁泰纺织对于环境治理尤其重视并投入巨资,这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更是十九大报告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要求。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会让企业赢得社会的尊重,有益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能够促进企业维持高盈余持续性。
最后,企业公益活动的对象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一。关于公益活动的对象能否界定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公益活动的对象没有与企业产生直接的利益关系,不能认为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但是笔者认为,在媒介能产生巨大社会效应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的当下,企业进行公益活动会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公益活动的对象也应该是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公益性活动对象作为企业公益性捐赠的受益者,会让其对企业的产品充满信赖感,而对社会公众来说,也是企业提升战略地位的需要。企业在社会和行业形成自己特有的战略性地位是维持企业的高盈余持续性的保证之一。
(二)公益性捐赠与盈余持续性的相互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公益性捐赠毫无疑问是企业的一项显性成本支出。企业的公益性捐赠属于流动资产支出,这对企业来说,不仅要有强大的现金流来保障,更需要有企业每年良好的盈利来保证。所以说,企业的高盈余持续性是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的前提之一,其为企业公益性捐赠提供了物资保障。通过前文的分析: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会为企业带来商誉,带来隐形的盈利,这种影响对企业盈余的作用可能会有滞后性,但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还是会有益于企业维持高盈余持续性的。
六、政策建议
(一)构建盈余持续增长机制
从会计本身出发,企业应遵循会计稳健性治理机制,做到对资产收益不高估,对负债费用合理估计,改善公司投资效率,提升公司价值,为公益性捐赠储备资金。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企业应构建盈余持续增长机制,建立常规有效的捐赠体制,做到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协调发展。对于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来说,应重视盈余持续性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披露真实、相关性强的盈余持续性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对于政府来说,应进行会计制度改革,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鼓励企业提供真实有效、可信度高以及高度反映企业盈余持续性的信息。
(二)构建公益性捐赠科学决策机制
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作为企业的一项成本支出,造成企业资产的减少,决策者们应尽力使这笔支出的利益最大化,保证公益性捐赠在健康轨道上运行,为维持高盈余持续性提供支撑。以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的对比为例,鲁泰纺织在捐赠领域比百隆东方更为广泛,在捐赠对象上鲁泰纺织的关注范围较百隆东方大,在捐赠渠道上鲁泰纺织的形式更具多样化,所以鲁泰纺织遵循了合理、合法、透明的科学捐赠机制。对于百隆东方来说,应通过股东大会或成立捐赠会制定计划合理地进行捐赠决策,深化企业捐赠机制改革,让公益性捐赠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维持高盈余持续性提供助力。
(三)构建公益性捐赠与盈余持续性冲突协调机制
经过前文研究,如果说公益性捐赠是因,盈余持续性是果,其反过来也是成立的。盈余持续性可以说是时间和空间二维结合的概念,因为只有跨期才有持续的概念,跨期是持续产生的逻辑所在。基于鲁泰纺织和百隆东方的案例研究,盈余持续性可以反过来影响公益性捐赠,盈余持续性好的企业可以进行战略性公益性捐赠来推动其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履行,另外战略性捐赠可以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短期利益兼容,促进企业稳定盈利的同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良海,王玲茜.环境不确定性、公益性捐赠与公司股利支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8,(03):82-95.
[2] 钟宏武.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 Friedman J,Hastie T,Tibshirani R.Special Invited Paper. Addi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A Statistical View of Boosting[J].Annals of Statistics,2000,28(2):337-374.
[4] 鄭杲娉,徐永新.慈善捐赠、公司治理与股东财富[J].南开管理评论,2011,(02):92-101.
[5] Godfrey,P.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4):777-798.
[6] Brammer S,Millington A.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Philanthropy: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61(1):29-44.
[7] 钟宏武.企业捐赠作用的综合解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02):75-83.
[8] 贾明,张喆.高管的政治关联影响公司慈善行为吗?[J].管理世界,2010,(04):99-113,187.
[9] Windsor, 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heory of the Firm Perspective: Some Comments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1):502-504.
[10] Miller M H , Upton C W . The Pricing of Oil and Gas: Some Further Resul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5,40(3):10.
[11] Kormendi R , Lipe R . Earnings Innovations,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Business,1987,60(3):323-345.
[12] Freeman R N,Ohlson J A ,Penman S H .“Book Rate-of-Return and Prediction of Earnings Chang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2,20(2):639-653.
[13] Sloan R G . 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6,71(3):289-315.
[14] Richardson S A. Earnings Quality and Short Seller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3,(17)(supplement):49-61.
[15] 彭韶兵, 黄益建, 赵根.信息可靠性、企业成长性与会计盈余持续性[J].会计研究,2008,(03):43-50.
[16] 张国清, 赵景文.资产负债项目可靠性、盈余持续性及其市场反应[J].会计研究,2008,(03):51-57.
[17] Lev B,Thiagarajan S R .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31(2):190.
[18] Cheng C S A,Liu C S,Schaefer T F . Earnings Permanence and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Cash Flows from Oper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6,34(1):173.
[19] 张兰萍.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J].商场现代化,2006,(02):72-73.
[20] Ball R, Kothari S P, Robin A.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0,29(1):1-51.
[21] 柯林斯等著,真如.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2] Simpson W G,Kohers T.The Link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2,35(2):97-109.
[23] 夏恩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01):14-17.
[24] Oliver Shelto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M].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2004.
[25] 赵琼,张应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捐赠行为的比较研究[J].社会,2007,(05):144-161+209.
[26] 王海兵,韩彬.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75-84.
[27] 吴良海,张玉.会计稳健性、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现代财经,2017,(08):85-100.
[28] 吴良海,胡琼,谢志华.永辉超市慈善捐赠与经济责任的承担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9,(07):22-29.
【作者簡介】
吴良海,男,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会计与投资者保护、审计理论。本文通讯作者。
杨敏,女,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与投资者保护。
李娟,女,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与投资者保护、审计理论等。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约束下的信息透明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4BJY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4ZDA027);安徽省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大数据环境下财会类专业‘决策有用信息提供能力的提升途径与Stata实现”(项目编号:2017jyxm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