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配套+三结合+五保障 四川省苍溪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实践与探索
苍溪县人民政府
千百年来,土地一直被称为农民的“命根子”。如何盘活农民手中的承包土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四川省苍溪县紧紧抓住“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机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激活“命根子”,资源变资本。
苍溪县于2015年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近年来,苍溪县按照“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有关要求,创新探索“四配套+三结合+五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三大金融扶贫经验”得到四川省委肯定,并在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截至2017年3月末,全县共发放2.3万亩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884笔2.42亿元,建成“央行扶贫再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示范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各1个,带动9100余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使用贫困户劳动力3.8万余人次,助力3000余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四配套”夯实基础支撑
一是组织领导配套。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试点工作与深化改革和脱贫攻坚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建立“每周通报、月联席、季总结、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土地流转服务配套。完成农村流转土地确权颁证,颁发经营权证书141本,涉及面积23471亩,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个、乡镇分中心39个、流转服务站260个,完善土地流转储备数据库和土地流转台账档案,开展土地流转价格协商咨询,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指导和审查备案,实现信息公开、交易留痕。
三是抵押贷款管理配套。制定苍溪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抵押登记备案程序、抵押评估参考价和担保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简化贷款管理流程,保证各乡镇、各金融机构可操作、可执行。
四是信用等级评价配套。全县采集信用农户档案12.3万户、企业65户,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誠信红名单企业”创建活动,对信用记录良好的经营主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让贷款主体真正体会到“守信受益、失信惩戒”。
“三结合”释放政策红利
一是注重金融政策结合。探索“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经营权抵押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机制,让金融政策更好的服务于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群众。截至2017年3月末,使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农地贷款16笔、6578万元,占投放总额的27.17%。
二是注重金融产品结合。支持各金融机构针对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开发和向上申报适宜苍溪地方特色和农地融资的“猕果农贷”“肉牛贷”“乐业贷”“农村创业贷”“惠农贷”“安居贷”等系列信贷产品,构建了“产权明晰、价值明确、流转便捷、融资高效、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配套产品体系。
三是注重基层服务结合。县内4个试点金融机构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作为重要工作,在基层网点全面开展该项业务。镇、村、组干部、银行业务人员、驻村帮扶干部利用微信、广播、短信、网络等媒介,广泛开展好政策宣传,确保群众成为真正的知情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五保障”降低信贷风险
一是建立资产处置机制保障。依托县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了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个,乡镇建成分中心39个,抵押贷款登记备案中心1个、托管(收储)中心1个,收储、托管、经营土地经营权不良抵押资产,通过转让、变更、变现等方式实现债权,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二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保障。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事项报县级财政备案纳入分险贷款管理,县财政与银行按照7:3比例分担损失,目前到位财政分险基金2450万元,并根据发放额度按照10:1进行动态匹配。
三是实行财政补助贴息保障。对参与试点的银行和保险机构按照贷款投放量和保费分别给予2‰的一次性补助,并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给予一定比例贴息,充分调动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推行专家联合评估保障。建立由农业技术人员20人、乡(镇)、村干部4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人、金融专家10人组成的县级评估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开展联合评估,公平、公正、客观确定承包土地产权的真实价值。
五是强化担保机构合作保障。确定苍溪县普惠农业融资担保公司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贷款担保机构,目前已经担保农村土地贷款17笔,金额3215万元。鼓励借款主体积极参加农村小额人身、传统农业作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放款银行作为保险赔付第一受益人,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和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