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校长调查研究
董艳娜
摘要 为了解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对104名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量不足、内容散乱、形式单调、效果欠佳、执行力不足、贡献力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小学校校长也提出了希望校警结合多方联动,对外开辟法制教育资源,对内培养师生法律意识,使师生能够安全地学习和工作。
关键词 中小学 法制教育 校长调查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2014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基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校长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310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
2007年7月24日,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了要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的任务。改革开放后,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积累了大量法制建设经验。但是由于身处偏远地区.还存在着民族法制建设宣传不到位,普法条件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一)关于法制教育活动开展的频率
在调查的104所中小学校中,62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1次法制活动,32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2次法制活动,4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3次法制活动,6所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4次法制活动。如表1。表1:法制教育活动开展次数分布
如表1所示,90%的中小学校平均每学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仅1~2次,开展3—4次的学校不到总量的10%,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开展数量总体偏少,法制教育工作力度不足。
(二)关于法制教育的形式及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法制教育以多种形式进行,其中,法制教育课94次,占总量的31%;观看影片和画展66次,占总量的22%,法律咨询或讲座60次,占总量的20%,法律知识竞赛44次,占总量的15%,征文演讲比赛26次,占总量的9%,模拟法庭4次,占总量的1%,参观教育基地2次,占总量的0.7%,法制教育实践2次,占总量的0.7%,法制文艺演出2次,占总量的0.7%。
虽然法制教育的形式多样,但评价及效果却各不相同,好评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观看影片和画展好评数52,好评率31%,法律咨询或讲座好评数32.好评率19%,参观教育基地好评数30,好评率18%,法制教育实践好评数18,好评率11%,法制教育课好评数10,好评率6%,模拟法庭好评数10,好评率6%,征文演讲比赛好评数6,好评率4%,法制文艺演出,好评数4,好评率2%,法律知识竞赛好评数4,好评率2%。如表2。表2:不同类型法制教育的开展频次及效果分布
如表2所示,中小学法制教育常见的形式依次是开展法制教育课、观看影片和画展、法律咨询或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分别占总量的31%、22%、20%、15%、9%。而好评率最高的几种分别是观看影片和画展、开展法律咨询和讲座、参观教育基地以及法制教育实践,分别占比36%、26%、21%、12%。可见,最常用的法制教育形式有时并非最受欢迎,在今后的法制教育过程中,需参考师生需求,结合教育效果,挖掘更多更高效的方式进行教育。
(三)关于法律知识的学习途径
在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方面,80人选了思想政治课,在所有学习途径中所占比31%,46人选了通过法制副校长讲课获得相关知识,占18%,40人选了通过各类普法活动,占16%,38人认为通过电视了解法律知识,占15%,而通过广播和网络获得知识的人最少,在所有学习途径中分别仅占4%和3%,而通过法律书籍及家人朋友获得知识的分别占7%和6%。如表3所示。表3:法律知识学习途径分布
如表3所示,排在最前面三種都属于校内活动,说明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学校方面,占了65%,因此学校更应该承担起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学生能够在校内接受较完整系统的法制教育。
(四)关于法制教育教材的使用及评价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20所学校表示没有教材,占比19%,18所学校使用的是《与中学生说法》,占17%,16所学校使用的是《道德与法制》,占15%,《法制副校长教学参考》《小学生法制读本》《思想品德》分别被10所学校使用,均占10%,紧随其后的是《安全与法制》《法制教育》《法制与健康》,分别占比8%、6%、4%,另外,《中学生法制读本》《法律小读本》《重庆地方法制教材》各占2%。如表4所示。表4:法制教育教材使用情况
从调查对象反馈来看,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38%的人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可读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37%的人却认为很不错,学校一直在用,12%的人认为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法制教育,8%的人认为很好,学生爱读。
现今各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材使用比较自由自主,这可体现各个地方的特色和需求,虽各有针对性,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但也说明了此领域的教材缺乏统一整合的学习资源或范本,有些甚至就是思想品德课本,没有统一内容框架和实施原则的依据,这也导致受众对教材的反馈不一。
(五)關于影响学校法制教育的因素
在调查影响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开展的原因时,37%的人认为法制副校长的素质还有待提高,20%的认为学校升学压力大,挤不出时间,20%的人认为法制教育活动形式单调,内容不够丰富,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及20%的人认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法制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由于重心应对考试,没有充足的时间学法制;形式不丰富,内容脱离实际,以及不受重视这三方面在影响因素中分别占比20%。而反应最多的则是法制副校长的素质,占比37%,说明在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中,法制副校长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法制副校长的协调、管理及表率能力尚需提高。二、中小学校长的期望和建议
1.学校定期聘请专业法制宣讲人员进行法制宣传,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反侵害师生权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演讲比赛、法制案例、模拟法庭等法制主题活动。
2.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养。加强教师法律知识的普及,培养优秀的培训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抓好思想品德课改,开设真正的法制教育课,如法制课堂教学、青少年违法行为心理分析、法制校园知识竞赛等主题教学。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影片,参观看守所等警示教育基地,由在押青少年犯现身说法,深化学生的认识体验。
5.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结,多方联合创建平安校园。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群众的法律知识普及。家校合作,家长也要进行法制学习。开展社区普法活动,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6.完善工作制度,形成考核机制。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整合校保大队、当地政府、派出所、综治办、村社力量等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度要健全,经费要充足,措施要落实。形成一定的考核机制,完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给。三、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管理制度,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建立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聘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对法制副校长进行监督考核,并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纳入工作体系中,把法制副校长的工作业绩作为其晋升条件。同时,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发挥法制副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总结法制副校长的先进事迹,树立法制副校长先进个人典型,并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
(二)提炼“渗透要点”,使教学环节“全面渗透”
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梳理、开发中小学各学科与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提炼法制教育渗透点,撰写示范教案,改变以往法制教育内容安排不系统,缺乏整体设计与有效衔接,“拼盘式”的体系框架,实现法制教育内容设置的科学衔接。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
(二)利用多种载体,广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四)建立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基地接受教育
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集实践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学生法制教育实践基地。配合社区建立“中小学法制学校”,配合公安和当地部队成立“少年警校”“少年军校”等。组织中小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让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零距离感受违法的苦果,达到教育警醒青少年、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五)齐抓共管,创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和条件
培养家长的法律意识与教育观念,提高家校共育的效率。有规划地培养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法制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在校园网上链接全国人大中国法律法规检索系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利用好“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优质法制教育资源。加强法制教育的软件建设,通过打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和条件,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中小学法制教育不仅仅指教授学生法律知识,还在于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规范,为未来社会培养有法制信仰的公民。所以,需要整个社会联合起来,一起为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