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策略探析
郭靖涛 韩永帅
摘要:对猪口蹄疫的病因、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猪口蹄疫;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0-0010-02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包括猪、牛等家畜都可感染,也有人类感染的病例报道[1]。口蹄疫主要以口、舌、蹄等部位出现水泡或溃烂等为主要症状。该病发病率高,具有较强扩散性,因此务必加强重视,实现疫情的有效控制。
1 病因
猪口蹄疫发病的主要病因为口蹄疫病毒所致,该病毒可细分成A、O、C等多种亚型,其中以A、O型最为广泛,同时每种类型的抗原性也不尽相同。口蹄疫一年四季均会发病,冬季为高发季[2]。此外口蹄疫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在粪便及饲料中存活较长时间。病猪具有较强传染性,能通过粪便、分泌物等将疫病扩散,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其传染性最为强烈;此外已康复的家畜也可能存在病毒残留。在暴发猪口蹄疫疫情的地区,如果当地屠宰加工的肉品、内脏、血液等没有采取杀菌措施,则可能携带病毒,因此包括加工产品以及相应的操作工具、运输工具都应当进行全面消毒,以防止疫情扩散。
2 诊断
2.1 基于症状及病理变化的初步诊断
口蹄疫主要以口、舌、蹄等部位出现水泡或溃烂等为主要症状。病猪在刚感染口蹄疫病毒时,会出现萎靡、跛行等症状,对猪的蹄部进行检查会发现存在红肿以及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的水泡,并在2~4 d后破裂,进而转变为暗红色的糜烂病变。如果病情较轻,且没发生细菌感染,则可在一周左右时间内康复。如果病情较重,并出现严重感染,则会先后在口腔、乳头等处发生水泡,并导致蹄壳变形、脱落,进而导致病猪无法正常站立。成年病猪病死率较低,而妊娠期母猪可能会因口蹄疫病毒的影响,引发肠炎甚至流产等严重情况[3]。仔猪受该病的影响较大,死亡率高,可因口蹄疫病毒引发肠炎、心肌炎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解剖死猪可见其心包膜有出血症状,心肌切面可见灰白色、黄白色的条纹或是斑点,类似老虎的毛皮,因此又称为虎斑心。
2.2 实验室诊断
从以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之后对水泡皮、水泡中的分泌液进行实验室检查[3]。以经过消毒的剪刀将水泡皮剪下适当的大小,放入青霉素空瓶中,冷藏保存,并立即送检。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以及琼脂扩散试验等,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因操作简便、快速精准、可在短时间中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诊断,在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总之,为防止疫病扩散,需本着早诊断早防治的原则,采取科学的诊断技术进行诊断。
3 防治措施
3.1 接种口蹄疫疫苗
免疫接种疫苗是有效防治口蹄疫最为直接的手段,成年猪在一年内需接种至少3次高效口蹄疫疫苗,同时公猪与母猪在交配前应进行免疫。仔猪断奶之后的10~15 d内进行首次免疫,1个月后可追加一次。
3.2 严格消毒
严格消毒是在最短时间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最佳措施,虽然口蹄疫病毒对于外界的抵抗力较为顽强,但对于酸性、卤素类以及醛类的消毒液比较敏感,故可采用碘制剂、醛类消毒液进行消毒[4]。在消毒液喷洒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顺序,首先对猪舍的周边环境进行消毒,4~5 h后,焚烧粪便、泥土、污染物,再经过4~5 h进行二次消毒,猪舍以及猪舍中的工具都应以流动水进行冲洗。
3.3 封锁疫区
一旦出现口蹄疫疫情,需立即进行疫区封锁,严禁疫区动物及相关产品外流,限制人员出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并对疫区周边进行严格的疫情普查,对已受到污染的牲畜制品实施无害化处理。
4 小结
高效的口蹄疫疫病防治工作是保障广大养殖户经济利益以及人们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关乎民生福祉,因此必须加强口蹄疫诊断及防治的力度。随着口蹄疫诊断技术及水平的提高,为及时诊断疫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但仍需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上报疫情,各相关部门联合协作,从而提升疫病的防控质量,保障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艳侠,崔洪青.浅谈猪口蹄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4(12):85-86.
[2] 李小静. 猪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3(12):46.
[3] 杨春华,王 强,王 毅,等.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1):12-17.
[4] 杜乐妍,刘文青,赵宝华. 我国主要猪病毒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