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魂铸我生

    没有想到导师已经是80岁的老年人了!还在江湖上奔忙搜寻的我,接到师弟们提出写一篇忆叙导师文章的建议,说实话,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还没有产生怀旧的情感,也来不及回观过往的一切,当然也忘却了导师的年岁,尽管每年都与导师联络和问询!而在自己的内心还是装着导师当年的模样:国字型的面庞、慈祥的微笑、安逸的神态、高大的身躯、运筹帷幄的风范!

    夜深人静了,我不得不想着我要完成的“作业”。写点什么呢?说心里话,这种不得不怀旧的追忆并不是我喜欢的情感,因为开始怀旧就意味着衰老!然而,不同时代和年龄的人,在同一时间所要做的事不尽相同,但在其一生中往往都会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怀旧——尤其是比较成功的人士!

    今夜,我浮光掠影地把自己所际遇的人物梳理了一遍。屈指算来,能够深深印在脑海中的人物寥若星辰,就如同我在所有学术报告结尾致谢部分经常提到的三位恩师,导师潘鑫复教授是此生不能忘怀的老师之一,因为从我的内心有一种发自肺腑的崇敬!

    其一,是从宏观公德的层面油然而生的敬意!人之谓高,“立德、立言、立功”三者必居其一。窃以为兰州大学化学院能拥有今天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潘先生是重要功臣之一。先生是一位科研与管理双重角色都扮演到位的杰出者,尤其是对兰州大学化学学科的建设付出颇多且持续时间长久。先生1954-1958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并长期服务于兰大,历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化学系系主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等职,担当化学学科发展中几个关键转折点的重要谋划者,亲历和见证了兰大化学学科发展提升的一系列过程!可以说,曾经在兰州大学化学学科任职的教员和能人不少,但匆匆过客者有、借此跳板者有!而先生却默默无声,一直为化学学科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理性和智慧!信手拈来数一数,自始至终在兰大化学院工作且具有科研与管理双重作为者有几许?故而作为学生的我,敬先生對兰大化院之忠诚,脚踏实地、身先士卒的爱岗敬业者,难得!我们不能忘怀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都要东南飞的兰大前行中那段艰难岁月,君不见“良禽择木而栖”宽慰了多少人的良心亏欠,几多豪杰离开兰大而攀上高枝!先生具有干才而又长期坚守西北、忠心守护兰大的化学学科,其情可叹、其人可赞!

    其二,我的恭敬是因为自己职场上所用管理手段多源自于先生、感悟于先生!潘先生的科学管理方法是我一直推崇的!当自己从学生成长为教授后,个体研究的能力需要放大成团队的研究能力,这个角色转换是太多大学教授没有完成的任务!殊不知,在形成自己的研究团队时,科学的管理能力是更加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依靠自我觉悟就能够得到提升的,需要有参照系,需要借鉴科学、有效的经验。师从先生学习期间,我有幸观摩先生科学的管理方法,其潜移默化让我获益匪浅!如今我领导的团队,从学术活动形式、学生管理模式,到教学相长的互动方法,都在传承先生的理念和方法,十分行之有效。我常讲,我是三位恩师职场特点的集成体,从兰州大学潘鑫复教授身上,我领悟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香港科技大学戴为民教授实验室,我学到了科学文献与实验数据的集成方法;在美国马里兰大学Lyle Isaacs教授那里,我获得了先假说后求证的科学研究思辨方法!如今自己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三位恩师职业特长所给予的启迪!

    我虽为众多老师的学生,对老师行表观的尊卑礼仪我能够做到,但要让我真心诚意地崇敬还得有点东西,毕竟自己游学几十年,体验中西、阅人无数,观览典籍亦不少!这么多年我是没有忘记潘先生的,至少每年的问询请安一直在做,其礼实出于心!

    我从教已有十余年,深感职业神圣而执业者形形色色!因为有太多的人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生存的职业,没有灵魂的付出!只有少部分人把教师当作事业,用心用力做事情。世情如斯:爱业不易、爱岗不易、爱校更不易!今天的教师队伍人群鲜有学于斯、务于斯、忠于斯、立于斯者!

    自不忠而怨情薄,自不精而讥技疏,自不学而劝人学,自不良而嫌世奸!

    寂静的夜,微冷的风,轻轻的哀叹:俭良宽厚者正在老去!

    抬眼望空,星光隐现,先生之魂赋予我生,焉有不敬哉!

    (作者介绍:吴安心,化学家,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