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王瑶
[摘 要]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网络技术的迭代升级,人们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适应时代发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文章在全媒体时代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全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为了更好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就迫切需要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能够掌握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导向,通过一系列创新,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一、全媒体及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是指运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多种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针对不同的受众、不同的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融合性的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全面应用的当代媒体[2]。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已经迎来了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不同媒体形态随着信息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网络技术迭代升级而产生融合趋势的时代,它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它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媒体传播内容多样化、大众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多彩,开放性极强,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同时媒体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其中。其二,媒体接收和传播方式是多元的且选择性广。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的手段、形态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人们可以借助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任意媒介传递所有信息,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其三,传播媒体形态不断趋于深度融合。在全媒体时代,不同的传播手段不断进行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了一种不同的媒体形态与网络技术及平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趋势,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变多。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各类社交媒体和新闻客户端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头号源头,相应的大学生也慢慢成为了信息源,从“你说我听”转变为“你说我也说”,表明信息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反映了信息受众群体思想的转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权威性受到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权威性极强,能够给予学生很好的价值观引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很自然的就处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多,学生除了是“信息接收者”,其还是“信息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也就不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人为主导的课堂,而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这种由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的教育传播方式的变化,虽然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活力和动力,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铺天盖地,在拓宽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他们有了更多选择性,从而出现了诸多大学生存在抵触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失去教育内容的优势,权威性弱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趋于复杂化
伴随着网络不断发展而出生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往往会选择一种过分依赖网络的生存方式,这也就造成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多元,思想逐渐趋于复杂化。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内容丰富、不同媒体形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想集聚网络,并且早已改变了以往具有鲜明指向性和针对性的传播形态,如今更多是以影视剧、视频讲座、网络公开课以及网络文章等为载体传播一些理论观点,以实现隐性传播。因为大学生阅历不广,思想还尚未成熟,对于那些充斥着大量具有迷惑性的消极内容、错误观点的传播内容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所影响,再加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群体性的聚集事件时有发生,这就给了西方敌对势力借题发挥的机会,他们扭曲事实,甚至通过在中国培植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推动舆论走向,抹黑中国历史,抹黑中国英雄人物,变向输出西方的价值观,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倾向,从而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淡化、价值观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复杂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教育工作者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单向传输知识,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整个教育过程易于把握、操作。但是全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交互式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信息方式,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大學生的实际需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尽管一些教育工作者为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了教育方式,但是这种改变恰似“蜻蜓点水”,还不够具体深入,只是从照本宣科转变为照PPT宣讲,以自己为中心,与学生全程无互动、无交流,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所用的课件内容老旧,与时代节奏严重脱离。此外,当前绝大多数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局限于简单的Word、Excel、PowerPoint操作,对于便捷的交互式操作还缺乏专业的训练。然而,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基本已经熟练掌握了全媒体技术,习惯了多元的传播形态、生动的表现方式、新颖的信息内容。所以对于这种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代大学生往往会感觉比较枯燥,进而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转变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全媒体时代的时代潮流,完善知识体系,转变教育理念,把握学生思想状况,抓好全媒体发展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完善知识体系,重塑教育者权威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4],可以说这是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面对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权威性弱化的现象,教育者首先自身要坚定科学信仰,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用心领略革命导师的伟大情怀,真切体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把终身学习作为自身目标,在不断学习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在每天的报刊阅读、官方新闻浏览中积累政治和文化知识;在国内外的学习、旅游过程中,善于进行社会调查,进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課内容不断更新的需要[5]。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会自觉形成马克思主义观,从说话到行动都会由衷地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言传身教”是作为一名教育者最基本的要求,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是为了“言传”,从理论到实践的贯通就是“身教”。课上,教育工作者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感召学生,让学生甘之如饴;课下,教育工作者更要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如坐春风。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够用真诚换取真诚,以灵魂唤醒灵魂,以信仰传递信仰[6],进而逐渐树立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二)转变教育理念,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在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网络平台还是在现实课堂上,都要高度关注舆论变化,时刻警惕舆论中的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要在辨析多元社会思潮上主动作为。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做思想工作的,需要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信任是理解的前提,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大学生的天性,照顾他们的特点,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做到符合规律性、符合目的性的统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短信等大学生经常运用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对于他们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析现象、悦纳自我、主动成长,进而不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吐露心声。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方式多发布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信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纠正自己在思想上的错误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大学生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现实,清除思想误区;还要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历史,忠于史实,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更要引导大学生自觉信仰、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建立抵御有害信息侵入的思想防线。
(三)善用全媒体,构建思政教育新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仅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在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将深奥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语言,把一些抽象的宏大叙事融入具体的单个事件。当前大部分学生获取信息基本上通过全媒体中的各种媒介形态,其分布较为广泛,有各类网站、电视媒体、报刊杂志,甚至是一些电影、音像等,这些都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多样的平台与路径。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将全媒体中的各媒介形态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中的政治时事、相关政治视频、图片等正能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编排,实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上相契合,然后通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相互融合、趋于立体化的表现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在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一种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的新媒体语言和表达方式,谈论国家大事,弘扬主旋律,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里,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6):4.
[2]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03):82-83.
[3]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3):26-28.
[4]刘芳,卢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19(30):157-159.
[5]林泰.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坚持八个“相统一”[J].求是,2019(12).
[6]吴日明,尹佳炜.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N].新华日报,2019-0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