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病多发的原因与对策
孙玉霞
摘要:对当前鹅病多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鹅病产生前后应采取的相关对策,意在有效控制鹅病,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鹅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0-0030-0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鹅的养殖数量日益增加,伴随而来的便是不断产生的鹅病,这给养鹅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目前情况看,旧的传染病还未完全治愈,新的传染病又不断产生,养殖户预防及治疗观念较差,使得鹅死亡率越来越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规模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1 发病原因
1.1 种蛋与种雏
大多养殖户的种蛋与种雏来自自家散养的鹅,这些鹅未经过免疫接种,所产种蛋在孵育前未进行清洗、消毒,蛋体表面粘有大量的粪便,给疾病的传染埋下隐患。而从外地购买的种雏因运输、应激等原因引起的死亡率较高。
1.2 生产经营不规范
当前我国养鹅户多以散养居多,养殖户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养殖户在饲料配制上不按照鹅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来调整饲料的营养搭配,将猪饲料喂给鹅食用,不添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造成鹅机体免疫力不足,极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1.3 设施简陋,专业知识不足
目前的养殖区域内,鹅病防治及研究设施不足,规模化养殖基地较少,养殖区域脏、乱、差,很少或从不对养殖设备进行消毒;养殖人员以农民为主,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不足,仅凭经验或模仿来进行养殖,管理粗放。此外,一般均未对鹅进行免疫程序接种,这为鹅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1.4 饲养不科学
动物产生疾病,是由于机体代谢机能失衡,体内环境失调引起的。因此,在鹅养殖时应严格遵循鹅的生理学特性和生理特点,否则将会引起机体失衡,进而引发疾病。鹅喜食素,以草为主;极爱嬉水洗毛,又喜干厌湿,同时耐寒怕热,喜净喜闹喜群居,害怕孤独等特点。只有按照鹅固有的生理生活习惯进行针对性管理,才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生活力和抵抗力,减少降低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2 对策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认为鹅是具有高抵抗力的动物,散养不会产生疾病。当前实践表明,鹅在驯化后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疾病的侵袭,但并不意味鹅就不会产生疾病。因此,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2.2 科学养殖
掌握科学的养鹅知识,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从源头切断疾病传染的途径,定期消毒减少致病菌的产生及传播,按照规定进行免疫接种,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减少鹅病的发生。一旦出现疫病,应立即隔离,对鹅舍充分消毒,对病死鹅应采用深埋或焚烧处理,并严禁在鹅舍附近宰杀病鹅。
2.3 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前提下,认真搞好饲养管理,保证鹅的营养需求,确保饲喂的草及饲料安全健康,适时添加蛋白质、铁、铜、锰等,以增强鹅免疫力。切实搞好环境的卫生、消毒及隔离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并适当进行药物干预,防患于未然。
3 小结
笔者对当前鹅病多发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鹅病产生前后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可有效控制鹅病,降低经济损失。组建龙头企业,统一化管理,实行统一供应优质鹅雏,统一供应优质饲料,统一技术培训及服务,统一收购等,可有效控制整个行业的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