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深化产教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
程晨 付学敏 程航 徐辉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成为全球数字化浪潮中的核心驱动力。为进一步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高校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论文以“政府—企业—高校”三螺旋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践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Abstract】With a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ve become the core driving forces in the global digital wave.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mperative. Based on the three-spiral model of "government-enterprise-universit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a new path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三螺旋模型;协同育人
【Keywords】new engineering;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hree-spiral model;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2-0138-02
1 新工科建設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为传统产业和社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对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对传统的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工程科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培养产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助力产业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相对于传统工科,新工科更加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调共享,目标解决实践应用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五个专业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这些专业中多数与计算机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基于新工科的建设路径和目标,推动计算机专业内涵建设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工科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更多强调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逐步实现“协调+共享”,最终形成以高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新工科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求高校和企业围绕产业需求,共同参与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工科教育责任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新工科”建设必由之路。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校企合作领域的政策导向,将“产教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就当下而言,政府主导、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多主体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已逐渐形成,产教融合已成为国家在教育领域创新的重要导向,系统层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外部环境已完全具备。
2 理论模型
亨利·埃茨克维兹在《The endless transition:a“triple helix”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1]一文中提出政校企的三螺旋创新模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知识生产范式正在发生转变,政府-高校-企业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异质、多主体的三螺旋模型,通过螺旋结构内部的相互转化和互相影响成为推进产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动力。三螺旋结构因政府、企业、高校三个主体由于不同的关系特征使得模型呈现出三种不同类型,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充分发挥各自创造性,共同推动创新组织的形成,三者间的边界和混合组织将充当内部转化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产生的创新能量远大于单一主体的组织内创新。宏观层面上,政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延伸产业链,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从微观层面看,要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实现科技的创新引领,提升企业作为协同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因此,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迫切要求校企围绕新兴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产教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
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政府、大学、企业被重新整合在国家的创新体系中,“企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大学参与知识生产的新范式,需要高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走向系统层面,政府、企业、大学三螺旋模型中高校和企业的组织边界将成为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专业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校企合作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的历程[2],当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创新政策的导向,与本科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具备应用导向,直接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能更直接服务公众与社会,深化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的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将进一步增强与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互动性。
①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在新兴产业发展与技术迭代创新过程中参与度。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职业技能型人才供给侧与结构侧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落实“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共同制定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框架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专业建设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深入本区域内企业调研,按照区域产业发展提出的人才规格需求,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特色专业群,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中的主体性作用,围绕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活动的开展。②推进“专业+”的发展战略,打造高水平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带动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新工科建设过程中更加强调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工科专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所涉及的不是单一的专业范畴,往往需要更多专业范围内的知识相互作用才能有效解决,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和升级成为传统工科专业建设新的方向,鼓励一种在传统学科内接受和推进跨学科工作并跨越传统障碍的文化将具有更大影响力,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水平信息技术专业集群建设将有效带动传统学科专业升级,突出专业与专业间的资源协同共享,在专业群内部重组课程资源,开放专业知识边界,充分鼓励新兴专业知识在课程间的渗透,有效实现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性、跨领域性和跨行业性。课程体系设置时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学基础、通识教育、美育艺术、“双创”教育、数理素养等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③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师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力量,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有效决定职业教育的办学高度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以地方和企业的发展中的實际情境中的问题出发,开展科研和学术研究,高职院校向社会开放科研资源,主动接受地方政府、企业委托或者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承接横向课题,高职院校内部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体系建设,充分激发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加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的身份转换,允许专业教师适度兼职兼薪,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教师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做科研,鼓励教师以市场化手段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提升教师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工科内涵特征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政府-企业-高校三螺旋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产教融合路径,对提高地方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The endless transition:a“triple helix”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Henry-Etzkowitz,Loetleydesdorff,Minerva,1998,36(3).
【2】匡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高等性意涵及其实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148-152.
【3】张秋生.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