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箱根接力”给我们的启示

    郭振

    摘 要:以箱根接力赛为视角,阐述日本大学竞技体育对我国的启示。简述了箱根接力赛的历史进程,从赛程和赛制、赛段和赛事宣传以及参赛校和运动员3个方面分析了箱根接力赛事的特点。大学是精英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场所;体现了大学赛事的坚持和竞技文化的传承。箱根接力赛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在于:大学应形成并坚持自己的品牌赛事;大学应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场所。

    关 键 词:学校体育;箱根接力赛;大学竞技体育;日本

    中图分类号:G807.0;G8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5-0124-05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kone Relay Race, the author expatiated on inspirations to China from competitive sports in universities in Japan, sketched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Hakone Relay Race,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one Relay Race in terms of race course, race system, race sections, race promotion, as well as race participating universities and athletes. A university is a place for cultivating elite student athletes, embodying the adherence to university game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competition culture. Inspirations to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from Hakone Relay Race are as follows: a university should form and stick to its own brand games; a university should become a place for cultivating high performance athlete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Hakone Relay Race;university competitive sports;Japan

    箱根接力赛(日语为“箱根駅伝”),全称“东京箱根间往返大学接力赛”,是日本关东学生田径联盟主办的一项竞技比赛,至2014年已举办了90届。由于赛事正处于日本新年假期,因此,箱根接力赛不仅是日本田径界一项悠久的赛事,也成为日本民众新年3大习俗之一。该比赛为往返接力跑,分10个赛段,往返各5个赛段,距离长达220多公里,比赛分两天进行。近一个世纪以来,箱根接力赛培养了日本大量的优秀中长跑选手,实现了赛事创办者“从箱根走向世界”的目标。

    1 箱根接力赛的历程

    箱根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神奈川县,是日本的旅游胜地。早期的箱根接力赛是根据参赛学校数量命名为“几大学接力跑”。由于赛事折返点位于箱根芦湖之畔,比赛便以“箱根駅伝”对外宣称。与我国古代驿站制度颇为相似,日本的“駅伝”(接力跑)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悠久的传统[1]。1912年,日本首次参加奥运会,成绩惨淡。参与者由此反思竞技体育的出路,其中包括被后世称为日本“马拉松之父”的金栗四三。在与一些新闻界和体育界人士讨论后,金栗四三试图召集东京地区大学进行接力比赛,箱根接力赛得以形成[2]。在克服了组织、资金等方面的困难,1920年2月14—15日,第1届赛事举办。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明治大学和东京高师4所学校参加了比赛。自第3届后,参赛校数量逐步稳定在10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政府以运送军需物资等理由,禁止民间使用“东海道”[3]。由于箱根接力赛大多数赛段是沿该道路进行的,因此,1941—1942年、1944—1946年,赛事被迫中断。二战结束后,经过关东学生田径联盟的努力,箱根接力赛于1947年恢复。翌年,联盟颁布《箱根接力赛竞技规程》,把先前的约定俗成的条文规则化。规程分为8章,第1章为总则,说明了比赛时间(1月上旬)、赛事主办方和赞助方,2—8章分别规定了参赛资格及申请事项(需在联盟注册,且未受到处罚)、比赛路线、预选赛、比赛细则、异议、应援和附则[3]。这一规程经过多次修改,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复苏、社会环境稳定、新学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箱根接力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赛事吸引力扩大,竞技水平稳步提升。20世纪80年代初期完善了预选赛制度,保证竞技水平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学校参与,赛事影响力扩大。随着电视转播技术的完善,NHK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对赛事全程进行电视直播,箱根接力赛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导致企业竞技体育辉煌不再,大学承担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特招生”制度更有利于具有潜质的高中生运动员进入大学训练,并积极引入高水平教练员指导训练,进而普遍提升了箱根接力赛的竞技水平。2010年,早稻田大学把接力赛综合成绩首次跑进11 h内(10 h 59 min 51 s)。翌年,东洋大学提高了先前的成绩,把比赛推向了更高水平[4]。2015年,青山学院大学又创造了新的记录(10 h 49 min 27 s)[5]。

    2 箱根接力赛的特点

    2.1 赛程和赛制

    金栗四三试图通过箱根接力赛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能够代表日本参加奥运会马拉松比赛[6],他认为马拉松运动员的品质和毅力,对于获取优异成绩至关重要,而在极端天气下能够锻炼运动员的优秀品性。因此,接力赛日程安排在日本最为寒冷的时节。除第1届(2月14—15日)和第2届(4月9—10日)外,其余届次均在1月中上旬举行。自第31届后,日程确定为1月2—3日,2日为去程,3日为回程,去回程均在上午08:00开始。

    随着赛事影响力逐渐扩大,参赛学校数量增多,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机动车辆增加,赛道安全隐患频发。组委会试图减小参赛校之间的水平差距,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确保赛事顺利进行。为此,预选制度开始酝酿。二战后,举办的第1届关东学生10英里跑,被认为是“箱根接力赛预选赛”的前身;1964年,第19届赛事改为20 km,名称变更为“第1届关东学生20公里跑大会”;1966年后,该赛事正式成为预选赛[7]。至此,箱根接力赛形成了预选赛和正赛两个部分。预选赛在正赛前一年的10月份进行,只进行20 km的单程赛段比赛,不进行接力比赛,隶属关东学生田径联盟的大学都可以报名参加。在一些年份,组委会会根据参赛校数量的多少设置及格线控制比赛规模。每所学校选出10名运动员参赛,运动员的成绩累加为该校最终成绩。预选赛取成绩前9名的学校,上一年度正赛前10名学校自动进入下一年度比赛,加上关东学生田径联盟选拔出的一支队伍(有的年份联盟不会选拔),共计20校,参加1月份的正赛。赛事每隔10年,就会增加学校规模。

    2.2 赛段和赛事宣传

    初始时期,赛段变化频繁。第48届后,比赛确定出发点为读卖新闻社,折返点为箱根芦湖畔停车场。比赛按照10个赛段确定路线,往返各5个赛段,往返路程并不完全重叠,各赛段距离也不相同。以第90届赛事为例[8],在距离上,第4赛段最短,第5赛段最长;海拔高度上,第5、6赛段从100 m升至800 m多,变化较大,其他赛段与海平面持平。其中,第5赛段由于距离最长,海拔变化最大,是箱根接力赛最为困难的一个赛段。早期赛事的总距离约为220 km,没有进行精确测量。第81届赛事前,组委会对赛段进行测量后,确定箱根接力赛的总距离在216.4~217.9 km。

    在电视媒体出现之前,赛事主要依靠广播、报纸,进行音频和文字转播或直播。赛事创办初期,读卖新闻等报纸对每届比赛都进行专版报道。广播直播赛事始于1953年,当时由于技术方面的不完善,在一些山区赛段无法进行直播。此外,赛事会出版宣传画册,解读参赛校的运动员和学校竞技体育活动,呈现各大学的标识、旗帜、应援活动等反映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画面,成为赛事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传播手段的运用,在社会上宣传了箱根接力赛,推介了参赛大学的知名度,促使各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重视比赛,继而带动了赛事稳定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NHK开始尝试运用电视手段对赛事进行直播,进一步扩大了赛事影响力。1987年,首次对赛事在全国范围内直播,有7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设置了5个转播站。1989年,NHK首次实现全赛段直播。自1992年以来,赛事的收视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9]。

    2.3 参赛校和运动员

    箱根接力赛隶属于关东学生田径联盟,仅限于注册在该联盟之下的关东地区的大学参加比赛,因此,箱根接力赛并不是全国性的比赛。赛事创立之初,曾邀请关东地区以外的大学参加了比赛。如大阪关西大学,参加了第9、12、13届比赛。数量方面,第30届后,参赛校稳定在15所;79届后增至20所,并增加一支关东学生田径联盟或是日本学生田径联盟(80届后)选拔的队伍参赛,历史上共有51所学校参加了正赛。此外,一些学校在历史变革中,更名或是取消,如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更名为东京教育大学、筑波大学。参赛次数上,日本大学参加了85次赛事,最多的大学;其次是早稻田大学为84次。成绩方面,赛事创立阶段早稻田大学和明治大学两校实力雄厚,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成绩优异,20世纪初期的驹泽大学开始确立霸主地位。近年来,东洋大学水平提升,6届赛事获得4次冠军,并于2012年创造了赛会纪录[10](2015年,青山学院大学创造了新的赛会记录)。冠军数量上,中央大学获得14次,其次是早稻田大学13次,日本大学12次。从参赛学校的属性上看,私立大学是主力军,国立和公立大学很难进入正赛。如东京大学,仅参加过1次比赛(第60届)。这说明,较国立和公立大学,私立大学重视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竞技水平更高。

    规程规定,各校队参赛运动员为16名,其中比赛10名,替补6名,可在当天比赛开始前更换参赛名单。外国留学生可以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比赛,但规定每队只允许有2名,且其中1名是替补队员。赛事明确规定:运动员参赛申请次数不得超过4次,并包括预选赛出场次数[11]。也就是说,研究生是不允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只有本科生才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3 对箱根接力赛的思考

    3.1 精英学生运动员的培养途径

    日本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依托学校和企业,大学阶段是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必要路径。以中长跑为例,高中阶段有全国性的接力跑比赛,已举办了50多届[12],从而培育很多有潜质的青少年运动员,为大学提供了丰富的选材对象。大学通过制度保障(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特待生”制度),招收竞技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大量赛事来提升竞技水平。一部分学生运动员会选择在毕业后进入企业体育,继续从事竞技体育活动。在当前日本企业体育衰退的大环境下,大学竞技体育对于日本竞技体育的竞技力保持和提升至关重要。

    箱根接力赛是日本中长距离优秀选手的培养途径。日本马拉松记录的前20名中,其中有8名运动员参加过箱根赛事。历经90年,箱根接力赛培养了超过80余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以及50余名参加世锦赛的运动员,参加的项目包括800 m、5 000 m,马拉松,竞走,10项全能等。从箱根走向世界,金栗四三借助箱根接力赛培养出参加奥运会并获取优异成绩的目标已经实现。近些年来,各大学聘请了一些高水平的教练员,这些教练员多来源于企业体育系统,从而提升了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高了赛事整体竞技力。

    3.2 大学赛事的坚持和竞技文化的传承

    箱根接力赛创办以来,赛事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坚持金栗四三等创办者的理念:培养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能够代表日本在奥运会上取得不俗成绩。考察箱根接力赛的特征,可以看出赛事并没有与奥运会和其他竞技比赛相衔接,而是吸收了日本传统的接力跑文化。距离上,每一赛段大约相当于半程马拉松;日程上,选择严冬时节并不适合竞技比赛,而仅仅是为了锻炼运动员的品质和毅力;赛制上,所采用长距离、长时间的接力方式更不同于马拉松比赛。箱根接力赛在百余年的进程中亦受到了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导致了赛事中止;“箱根有害论”的提出在思想上对赛事提出了挑战。这些困境并未终止箱根接力赛,相反,在依托关东地区各大学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借助媒介宣传和推广,箱根接力赛所表现出竞技体育公平和公正的内涵,以及对校园文化的宣扬和对校友力量的凝聚,使得赛事吸引了更多大学的加入。箱根接力赛始终坚持所形成的竞技传统,在此基础上衍生了箱根接力文化。这种竞技文化是大学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部分。

    竞技体育自日本高等教育体系确立后就引入其中。校际间比赛被各大学所推崇,各大学逐渐形成了竞技文化。如早稻田大学在东京专门学校时期就成立了体育部,开展击剑、棒球、体操、柔道等运动[13]。至2014年已有44个运动部,一些运动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如棒球部创立于1901年。各大学运动部文化能够在定期举办的赛事中传承,这些赛事仅在二战时期中断了几年,一直持续至今。对于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来说,赛事所具备的吸引力是提升学校名气,扩大和稳定学校生源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各大学极为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如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之间的棒球比赛,自1903年开始,已持续了110年,是日本棒球界经典赛事之一,为日本职业棒球输送了大量人才,影响力上不亚于职业棒球赛事,成为两所大学对外宣传学校文化的一张“天然名片”。

    箱根接力赛体现了大学竞技体育文化传承。以服饰为例,各大学有对应的颜色,比如早稻田大学的绛紫色、庆应大学的青色、明治大学的紫绀色、东京高师的黄色[3]。运动员的参赛服上标识学校传统颜色,以示区分;运动员披挂的绶带写有校名,并以绶带作为传递。这既能够容易识别运动员,又宣扬了学校文化符号。此外,赛事吸收了日本的“应援文化”。未开赛前,各参赛校在起点和终点划分的特定区域内都设有应援团体组织,包括学校吉祥物、声乐团、健美操啦啦队等。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和传承。箱根接力赛既突出运动员个性需求,又注重团队意识。如对单程赛段表现优异者授予“金栗四三杯”;根据比赛的进程安排参赛运动员。既坚持传统,又不断进行创新。近百年的赛事仅限于关东地区的大学参加;赛事引入商业赞助、电视转播手段的运用等。

    4 箱根接力赛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4.1 大学应形成自己的品牌赛事并持之以恒

    我国大学间的竞技比赛早在19世纪末期已经存在,当时华东地区教会大学间开展了足球、田径、网球等校际比赛。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华东地区有华东6大学(8大学)、江南大学体育协会组织的校际比赛,华北地区有北平5大学的校际比赛。其中,江南大学体育协会时期共举行了7次1英里接力赛[14],北平5大学冬季赛进行约为5 000 m的越野跑[15]。可以说,我国大学较早就有过接力跑。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相继爆发中断了这些校际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院校调整运动”使高等教育体制和体育体制全面苏化,院校专业化下合并调整了大学体育系(科),成立了体育学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赛事开始由专门机构(体委和体院)负责,大学不再承担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工作,高水平的赛事萎缩。而对于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体系内竞技体育的否定,使得20世纪30年代雏成的大学竞技体育传统没有传承下来,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在追根溯源上始终无法衔接清末和民国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借以推动学校竞技水平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项目为中心,以赛事为载体,创建了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等偏重商业化运作的联赛模式。大学竞技体育赛事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依托政策以及企业的外部驱动力所形成的赛事无法取代赛事文化和传统的内在驱动力,致使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始终面临文化缺失的问题,大学管理者和学生对于竞技体育理解始终存有偏差。这从当前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来。效仿剑桥和牛津大学的清华和北大赛艇对抗赛举办10年后夭折[16],CUBA面临着大体协和大篮协之间属权争斗[17]。形成的赛事无法坚持下去,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在坚持制度设计引导的同时,应当积极发掘大学竞技体育的内在驱动力,以赛事为载体,逐步形成大学竞技体育文化,以此推动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

    从日本大学间的赛事来看,大多赛事已成为品牌。箱根接力赛至今已举办了91届;东京6大学棒球比赛始于1903年,分为春秋两个赛季。这些赛事也曾因战争所中断,亦面临日本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影响,但并未阻碍赛事的发展。究其根源,大学赛事始终立足于学校需求和学生需求,逐步成为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看学校赛事,是集体认同感的直观反映,是大学社会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校生受到学校竞技文化的熏陶,社会校友得以凝聚。因此,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应当在形成品牌赛事的同时,多摒弃功利性的心态,而从大学文化的传承上多加考虑。

    4.2 大学应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场所

    日本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系统进行。在初等和中等教育系统内,日本并没有业余体校,而是通过中小学“运动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教育、兴趣的培养以及训练和比赛,这是日本竞技体育的基础环节。中学阶段,以项目为主导,每年各协会组织全国性的比赛,如日本棒球协会组织棒球“甲子园”比赛,是日本职业棒球运动员的摇篮;日本足球协会组织的全国高中足球比赛,至2015年举办了93届,每年比赛场次多达千场,可以说是日本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必经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培养的具有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通过3种路径继续从事竞技体育:企业专业队、职业俱乐部和大学机构。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日本长期处于泡沫经济困扰,企业体育的规模急剧缩减,职业俱乐部也局限于足球、棒球等几项便于开展职业化的运动项目。因此,大学成为日本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培养机构,应然地承担了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以奥运会为例,日本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多数都有大学教育的经历[18]。2014年,日本奥委会与552所大学(包括短期大学)达成协议,在与奥运会相关的教育、推介、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场地设施、志愿者以及培养运动员等。可以看出,大学机构是日本竞技体育发展的载体和重要推动力之一。

    此外,大学亦是日本高水平运动员的承转场所。以箱根接力赛为例,一些毕业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会进入大型企业的运动部,如“富士通田径部”,企业会承担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以及退役后工作安排;对于一些毕业后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运动员,可以选择继续就读,不过规定不能代表学校参加箱根接力赛;而对于一些不再从事竞技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因此也能够较为顺利的二次就业,从而解决了退役后的生存问题。这对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体制所面临的运动员退役安置的困境,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纵观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史,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承担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如1936年奥运会,参加该届奥运会的23名田径运动员,有19名是在校大学生或是已毕业的大学生[19]。建国后体育学院系统虽然培养了很多高水平运动员,但是体育界和教育界对于专业体制下所培养的“运动员学生”一直以来都存有异议。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封闭性和垄断性,使得大学机构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的几无建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1987年建立以来,虽然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然而其竞技水平依旧处于低层次阶段。近些年来所面临的运动员退役安置困境,更凸显了我国大学对于运动员竞技生涯和再就业承转方面的缺失。加之体育学院系统的存在,以及省市级别的体工队院校化进程,虽然能够为运动员提供学业上的支持,但这种学业支持是否为真正的高等教育?还应当引起后续研究者的思索。

    当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教育体制和体育体制,较之日本有很大的不同。而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路径较为多元,从20世纪50年代效仿苏联的体育院校模式,到20世纪末学习美国NCAA模式,日本大学竞技体育的模式应该成为一种选择。而对于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建构大学竞技体育发展史,应当是体育界和教育界所关注的领域。

    箱根接力赛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中长跑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在于近百年的进程中形成的品牌,能够吸引有潜质运动员进入大学,以参加箱根接力赛为荣耀。对于在校生和校友来说,观看箱根接力赛能够找到集体认同感,形成大学竞技体育文化的传承。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中,追溯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应从自身做起。以赛事为引导,坚持赛事的运行,逐渐积累大学竞技体育文化。此外,政府相关组织和大学机构应积极协调和构建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策略,媒体也应当加大对大学竞技体育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关注。

    参考文献:

    [1] 森田悌. 日本古代の駅伝と交通[M]. 東京:岩田書院,2000.

    [2] 佐山和夫. 箱根駅伝に賭ける夢「消えたオリンピック走者」金栗四三がおこした奇跡[M]. 東京:講談社,2013:126-127.

    [3] 関東学生競技連盟. 箱根駅伝70年史[M]. 東京:関東学生競技連盟,1989:60,227,601-603.

    [4] 生島淳. 箱根駅伝 新ブランド校の時代[M]. 東京:幻冬舎新書,2011:5.

    [5] 第91回箱根駅伝記録速報[EB/OL]. http://www. ntv.co.jp/hakone/91/sokuhou/index.html,2014-10-20.

    [6] 長谷川孝道. 走れ二十五万キロ-マラソンの父金栗四三[M]. 熊本:日日新聞社,2013:195.

    [7] 三崎睦. 箱根駅伝の予選会系譜. 歴史シリーズ 第1巻 激闘の予選会史:第89回箱根駅伝予選会リポート[M]. 東京:ベースボール·マガジン社,2012:106.

    [8] 関東学生陸上競技連盟 読売新聞社. コース紹介[EB/OL]. http://www.hakone-ekiden.jp/ course/index.Html,2014-10-20.

    [9] 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学駅伝競走(日本テレビ)歴代視聴率【関東地区】[EB/OL]. http://www.videor.co.jp/data/ratedata/program/04hakone.htm,2014-10-20.

    [10] 読売新聞運動部. 箱根駅伝:世界へ駆ける夢[M].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3:250-256.

    [11] 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学駅伝競走に関する内規[EB/OL]. http://www.kgrr.org/event/2006/kgrr/83hakone/83naiki-new.pdf,2014-10-20.

    [12] 全国陸上競技愛好会. 全国高校駅伝:栄光と栄達の青春40年史[M]. 春日井:鹿友館,1990.

    [13] 日下裕弘. 日本スポーツ文化の源流―成立期におけるわが国のスポーツ制度に関する研究[M]. 東京:不昧堂出版,1996:32.

    [14] 彭文馀. 江南大学体育协会历届成绩报告书[Z].上海图书馆藏书,出版年代不详,38-42.

    [15] 五大学越野八日举行[N]. 燕京新闻,1936-03-03(1).

    [16] 鹿永建. 北大清华“百年”艇赛“有疾而终”[N]. 新华每日电讯,2010-06-09(2).

    [17] 杨屾. 参赛高校最怕互不相让“鸡飞蛋打”[N]. 中国青年报,2013-01-10(4).

    [18] 第30回オリンピック競技大会. 日本代表選手団[EB/OL]. http://www.joc.or.jp/games/olympic/london/japan/,2014-10-20.

    [19]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出席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中华代表团报告[Z]. 上海: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37: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