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冯百华

    语文课标中已经对核心素养明确做出了强调,可以看出语文授课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知识以及能力上的强化,而是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引导,这一目标意味着教师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手段上都是要做出改变,要让初中生成为语文授课真正的核心,自身则是要展开正确的引导。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初中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差

    初中处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中级阶段,这个时期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向,就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出于人文素养上的考虑,从而为学生进行更加具备开放性以及灵活性的教学设计。但是当下语文授课的现状是,依旧有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到了语文课内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解题技巧,也就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其实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具备的趣味性内容以及人文性关怀,导致在其中缺乏相关的生活化拓展。这就导致当下初中生面对语文课,主要的感受就是枯燥以及无聊,就是重复性的练习和背诵。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初中生失去语文学习的诸多乐趣,在课堂上则是不具备足够的主动性以及热情。因此初中生在实际学习中基本上就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下的任务,是一种应付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其实语文学习是非常低效的。同时也是难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是谈不上思维上的进步以及成长。这也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氛围的调节上未能达到相当的高度,无法满足当下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学习的实践运用能力较低

    应试思想一直以来在语文教育方面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很多情况下若是仅仅考虑到应试的需求,学生难以真正在能力上提升,这也是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在初中语文课的实际开展中就是如此。当下诸多的初中生在初中语文课上的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实现成绩的提升,进而在考试中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这样的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方式,其实是针对一些考试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题型,展开针对性的学习,但是也是忽视了语文本身的学习价值。教师也是在课堂上一语文教材上的文章以及理论知识为主要的内容,忽视了学科的应用性。这样的学习手段其实是难以帮助初中生实现能力提升的,也就是学生仅仅是完成了记忆,语文本身的使用价值已经被消磨。其实语文知识本身是无处不在的,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完成机械记忆,最关键的是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价值挖掘出来。若是师生没有这样的意识,学生就会面临着,在考试中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其实在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语文的学习完全是运用不到实际的,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比较失败的。同时也是说明,应试思想还是有着诸多的负面效果,难以实现知识的内化,也是难以满足初中生在综合能力上的成长需求,这样状态下的语文教学,也是不利于初中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及在现实中语文素养的体现。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突破应收教育的思想局限,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

    课改已经在国内推行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其中不断有新的理念以及手段融入到语文授课中,但是可以看出的是,语文教学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的局限之下。也就是将升学率以及语文分数,视为教学的主要衡量标准。教师要想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引导,就要将这种思想突破。在新课标中已经做出指示,核心素养才是当下语文授课的核心目标,除了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初中生思想情感上的完善,引导初中生用丰富的语言,不断积累自身的底蕴,掌握更多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在更高层面上,引导初中生全方位成长。那么教师就要将学生发展视为教学组织的核心,注意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方法,方法有效,不仅可以引导初中生正确学习,也是让学生真正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的开展,需要取得的是学好以及好学的局面。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展开灵活的创新,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等,这些新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学习和运用,促进语文教学多样化开展,营造出更好的语文授课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下加深知识的掌握,完善初中生的知识体系,用轻松的方式实现知识建构。教师要让初中生在相对和谐但是保持适当紧张的教学氛围下,不断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生不断在知识上积累,能力上也是得到提升。

    如在《钱塘湖春行》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发挥出自主性,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对这首诗这么喜欢,学生就会对作品中的一些优点进行挖掘,同时也是会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思想,如这首诗中的景色很美。教师则是要借着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如这首诗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那么你认为其中哪些美是最打动人的呢?教师可以适当在其中插入一些相关的课件,促进学生的理解,学生也是在这种模式下展开深入的思考,适当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初中生合作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的强化。

    (三)加强学习习惯的引导,夯实核心素养

    习惯养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初中语文的授课开展中,习惯是体现在各方面的。比如阅读能力方面,实际上关于阅读,在课标出也是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初中生在阅读中不断去感悟和感知,鼓励初中生大量阅读。而想要让初中生实现阅读能力上的进步,最关键的还是兴趣上的激发。要让初中生真正爱上阅读,这样才能形成习惯。教师可以将自身优势全面发挥出来,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引起初中生的情感共鸣,然后在不自觉中让初中生爱上阅读。在比如在语言表达上,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在听说读写上都是有所要求的,语言表达也是重要的方面,教师要在实际授课中鼓励初中生进行自我表达,要想达到善说,最先要做到的就是敢说,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勇气。思维上的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让初中生在思维上得到正确的引导,要学会质疑以及思考。如《论语》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部分的文学常识,大家觉得哪些问题才是值得提问的呢?”学生就会从孔子的个人信息、《论语》的创作背景等提出問题,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从被引导着提问,逐渐产生质疑的意识,并形成质疑的能力,进而得到素养上的提升。

    总之,关于初中语文课的授课开展中,核心素养的强化以及引导,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是在理念以及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促进初中生各方面的不断成长。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思维以及教学技能上不断更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进步,兴趣上得到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