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初探

    杭清霞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文章从读文本、抓探究、重实践三个方面,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 G633.2?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4-0042-0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旗帜鲜明地将德育为先的编写思想贯穿其中,要求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的内在品质,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都与人文素养密切相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一、读——筑牢基础

    知识不能凭空而来,习惯不能凭空而成,感情不能凭空而得。知识学习是感情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教育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的脉络,读懂文本中的知识点,通过“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感情。

    如在教学《创新改变生活》时,笔者采用“读文”与“读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形成情感认知。

    材料一? ? (出示教材引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过有创意的生活,你我都可以。”

    教师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读懂本课教学的意图和知识点,建立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学生通过读“引言”对学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为知识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二? ? (出示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利用废旧轮胎养花”“利用废旧饮料瓶做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制作台灯”“用废旧羽毛球制作手工艺品”。

    在“读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材料二的学习。教师结合生动活泼、富有生活实际意义的创新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知识点。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的衔接,体会到了创新带来的乐趣,建立了创新的意识,形成了情感认知。

    依托教材读文本,把握知识促情感。在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根,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创新读的方式与方法,在深入浅出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概念,进而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感。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教材中蕴含的知识难点,也受到了情感浸润,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目标要求。

    二、究——自我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指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人文情感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源自内心的明辨是非,合理判断。自主探究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导向,提供了平台和路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如《在社会中成长》一课中的“亲社会行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辩论问题”和“设计活动方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谦虚、分享、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这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出示材料: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根据当地教育实际,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一起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拓展视野,扩大见闻,加深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该材料旨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理性认识。)

    探究分享:小刚所在的学校要利用暑假组织一次研学活动,但是小刚却认为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暑假还是上补习班比较好,因此不愿意参加此次的研学活动。如果你是小刚的同学,你会给小刚怎样的建议呢?

    学生结合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并联系自身实际建议小刚参加此次研学习活动。理由是:亲社会行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参加研学活动也是一种学习,能够帮助初中生锻炼自己,实现价值,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亲密的关系。

    探究活动:根据你给小刚提出的建议,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次研学活动方案,如果方案有创意且具有实效性,可提交学校德育处,让梦想与创意变成现实。

    学生在探究材料的支撑下,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理有据且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巩固探究成果,教师以探究活动的设计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大胆实践,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内化,也进一步促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人,实现了知情意的统一。

    三、用——参与实践

    “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体验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鲁洁、王逢贤)生活与实践是培养道德情操,践行法治精神,培养人文情感的最佳土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体验活动引起学生的道德与情感冲突,使他们突破固有的思想束缚和行为习惯,受到正确的道德引领,形成鲜明的法治意识,受到深厚的人文教育。

    如在学习《我与社会》时,为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设计了“假期走进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问、所行和所感,并将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入课堂,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师:请大家一起看看周六我们班的王鹏同学都记录了哪些社会生活。

    情景一:早上6点,王鹏和奶奶去小区的公园锻炼身体,他们发现公园新栽种了很多树木,空气非常清新。

    情景二:上午9点,王鹏和爸爸去买菜,他们发现市场上蔬菜和水果都增加了不少品种,而且非常新鲜。

    情景三:下午2点,王鹏和同班的另外三位同学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并为孤儿讲了很多童话故事。

    情景四:晚上2点,王鹏和爷爷一起看《国家宝藏》并交流相关感想和看法。

    師:看看我们班的王鹏在周末做了哪些事情?

    生:和奶奶一起去公园锻炼身体,和爸爸一起去菜市场,和同学一起看望孤儿,和爷爷一起看电视节目。

    师:你的假期日记中记录了哪些事情?

    生:(略)

    师: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理解社会?

    生:通过报刊、报纸、电视、媒体、亲身实践等途径来了解社会生活,发现社会的美好。

    师: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触和体会?

    生: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与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紧密。

    生:在社会生活中,当我们为他人服务的时候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生: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

    教师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并进行了展示、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在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社会体验,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进而更好地提升了情感体验,丰富了人文思想。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实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努力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灵动而鲜活,不断丰实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推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走向深入。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