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税收基础》

    姬志强

    摘要:《税收基础》是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这门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现阶段我国的两大主体税种—流转税和所得税。消费税作为我国流转税体系中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消费税;教学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9-0108-02

    1消费税学习的意义

    消费税顾名思义是对消费品征税。从教学理论上看,消费税是学生学习增值税的延续,它与增值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它也与后一章关税的计算存在交集。从实践意义上看,消费税将过度消费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烟、酒)、奢饰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和不可再生替代品(成品油)作为征收的税目,不仅稳定了财政收入,让民众理性消费;还能使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多承担税负,调节了分配不公,促进了社会公平;更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1]。

    综上所述,在教学理论上,消费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实践意义上看,消费税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利举措。因此,掌握消费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消费税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消费税作为讲授的第二种流转税,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增值税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消费税的学习无论是从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的角度,都又有自身不同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学习消费税时总呈现出一定的共性问题。

    2.1生活常识甚少

    在消费税每一届的教学工作中,讲到这里需要有很多“话”要说,这里的“话”就是指生活中的常识知识。在讲解消费税的税目“酒”时,它包含四个子目,分别是白酒、黄酒、啤酒和其他酒,其中白酒属于复合税率的范畴,为了便于以后消费税计算的讲解,此时我会将相关的单位进行换算(原始单位为500g为0.5元),当我问到1公斤需要缴纳多少钱时,学生会异口同声答道1元,但当继续问到1吨需要缴纳多少钱呢?此时就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答案了。这个原以为是在生活中能够掌握的常识知识,此时只能将讲授停止中断,补充相关的生活常识。

    2.2课堂知识吸收效率不高

    学生学习时间的绝大部分来自于课堂,对于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不仅可以直接从学生当堂课的反应观察出来,也可以间接从学生课下的作业中反馈出来。在讲解消费税的税目“成品油”时,它是属于定额税率的范畴,其下包含7个子目,每一个子目都是以“XXX元/升”规定,此时若题干中给出XXX吨,就不能够与原来的定额税率进行直接的相乘,要进行一定的转换,笔者会反复强调这里的转换不同于数学里(1吨=1000升)的转换,要通过专门的换算表进行转换,课堂上学生能够明确区分,但是在课下的作业反馈中,又会出现数学里吨与升转换的结果,导致作业出现错误。

    2.3计算方法及公式错误

    消费税讲授的重点在于消费税的计算。消费税的计算不同于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需要找到题干中的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纳税人不同会造成计算的方法存在差异;消费税的计算则是要根据不同的税率来确定不同的计税方法,即根据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复合税率选择从价定率、从量定额、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相结合的方式。在讲解消费税的计算上,学生早已对于消费税的税率已经烂熟于心,并且在学生练习消费税习题之前笔者会再次提示解决消费税计算的解题步骤,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错误的现象,这看似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的错误,实质上应该是学生没有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脉络联系,把书读“死”了。

    3消费税教学策略的创新

    针对以上历届学生在消费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从备在课前、讲在课上和练在课后三个阶段来谈谈对消费税教学的改进措施。

    3.1消费税教学策略的创新——备在课前

    3.1.1 备教材

    在以往每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会在简单的看完下发的教科书后,急忙翻阅相关参考书进行教案的撰写。无可厚非参考书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书也限制住了教师的思维,把教师困在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内,导致教师不能深层次理解教材,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2]。

    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首先在拿到教科书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把教材整体梳理,自己勾画出整本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各章节的框架;其次对于书中变动的知识点,进行着重提示(消费税税目经历了14→13→15的调整历程),在平时接触各类媒介时,有意识搜集这些资料;最后再参考教学参考书撰写教案;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 备学生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规范;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的可塑性很强,若加以正确的引导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以往学习其他税种的学习习惯,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消费税教学策略的创新——讲在课上

    在讲解每一税种的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要理解各个税种的税制构成基本要素,即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二是要掌握各个税种的计算。因此,筆者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3.2.1税制构成基本要素

    在消费税纳税人的讲解上,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讲授。税制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要素;一类是其他要素。首先先让学生回忆其他要素中纳税环节的相关内容,以此通过知识的迁移记忆消费税的纳税人;其次通过消费税列举的纳税人,强调这些情况只是一般的情况,引出消费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并识记这些特殊情况的特殊之处,最终达到完整掌握消费税纳税人的目的。

    在征税对象的讲解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图片展示的形式讲授。首先明确消费税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消费品,引导学生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的图片猜猜哪些属于消费税的征税对象;其次,通过引入当下热播的网剧《北京女子图鉴》的片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剧中的女主角陈可从一个只买的起半根玉米的北漂,成长为职场女强人,她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在发生改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奢饰品,这些是否都属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呢?通过这样双重的刺激,从直观和视觉上对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税率的讲解上,采取表格的方式进行讲授。消费税的税率纷繁复杂,既有单纯的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又有复杂的比例税率与定额税率相结合的复合税率。首先让学生深入观察不同的税率,其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分门别类的进行总结,然后为了消费税的计算做铺垫,教师指导学生对复合税率进行相应的换算,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形象生动的记忆知识点。

    3.2.2消费税的计算

    消费税的计算是消费税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在消费税计算的讲授中,从消费税的纳税人引入,结合消费税的税率,分门别类进行讲解。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先让学生回忆消费税的纳税人,辨析纳税人的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其次,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消费税的税率,从而引申出消费税的计税方法;最后,从纳税人和税率这两个维度来进行消费税计算的学习,以此来保证消费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3.3消费税教学策略的创新——练在课后

    3.3.1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巩固学习效果而设立的,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课后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点,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因此一定的课后练习是必要的。由于2015年2月1日消费税税目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教材对应的练习册与网上的相关习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采取了自编习题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前沿性,不会对知识产生迷惑。

    3.3.2假期实践

    教师课上虽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学生对于消费税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可是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进行各种逼真的模拟,学生也只能通过想象来进行,缺少一定的真实感。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寒、暑假期到企业进行相关的税务工作实践,填制相关的报表,这样不仅检验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对实际的工作环境也有了一种适应感。

    总之通过课后习题与假期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将书本的知识深化和升华,更提高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无疑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消费税只是众多税种中的一种税,面对不同的税种,各个税种会有不同的特点,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及时沟通与交流,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消费税的意义[EB/OL].(2017-12-15)[2020-04-15].https://www.sohu.com/a/210719671_99958226.

    [2]小谷說税.一文让普通百姓理解消费[EB/OL].(2016-11-03)[2020-04-15].http://www.shui5.cn/article/6d/108437.html.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