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测评与分析

    李莉

    【摘 要】基于已有的文献基础,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在学习、实践、研究三个层面上进行分解,构建相应的测评指标,并结合对全国范围内10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研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测评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创新能力;测评指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9-0071-04

    一、文献综述

    自1996年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科技成为强国之本,教育也必须要为社会需求提供服务,成为各类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具有专门技术应用能力人才为特征的高职教育来说,毕业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不仅是高职教育的培养标准,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现实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重新审视自身教育设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在此之前,如何界定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以及能力优劣的评价情况,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目前,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不在少数,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例,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题词,经过甄别,在1989~2013年区间共检索到479篇文献。在这些研究文献中,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是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占856%;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调研文献,占55%;针对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的案例研究,占54%;探讨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占23%;而针对学生创新能力评价问题的研究最少,仅占12%。在这部分文献中,主要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对创新能力的构成和划分中。主要包括:罗凤姿等人(2008)指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关,包括思想道德、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1]张峰(2009)指出,创新能力应注重三方面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李淑娣(2010)指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层次;[3]王瑶(2013)指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实践操作能力、创新知识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

    通过对现有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成果的梳理,不难发现,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这已经成为学者们普遍的共识。但是也不难看出,学术界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较晚,首篇评价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文献出现在2008年,滞后于1996年我国全面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笔者认为这与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有关,自1999年我国实行扩招政策,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高等教育的优越性逐渐降低,从而使以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的高职教育的优势逐渐凸显。

    另外,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往往将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动相结合去构建评价指标,忽视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5]的要求可知,创新能力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培养,它是一种强调创造性的综合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一种创新教育。高职教育的优势应首先是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原有理论或实际问题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疑问,进行实证,或是直接应用于实践,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落脚点。

    基于如上认识,本文将从学习、实践、研究三个层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解,构建相应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实际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较好地解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指标度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建议。

    二、指标与权重

    1.指标构建

    4个二级指标。

    2.权重确定

    为了对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度量,需要进一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常见的权重计算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为体现指标层次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本文选取了10所高职院校设计并发放了1500份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回收有效问卷1221份。依据调查问卷中被调查者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打分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并利用Matlab软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及相应的CR值,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测评指标权重表

    由此可见,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中,研究能力在三个层次中所占的权重最高,约为06,这说明研究能力也是学生普遍重视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有87%的学生对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呈积极的态度。另外,从学生能力培养问题上,实践能力的权重仅次于研究能力,被誉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摇篮”。研究能力体现学生的科研素质和水平,经过计算,主要由学生的毕业论文体现。在高职教育培养中,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加上指导教师的引导,认真钻研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刻地领悟探索精神。

    另外,在二级指标中,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权重最高的两种能力,也就是说,学生更重视的学习是探索式学习,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以兴趣、研究课题或者科研团队等形式形成的科研组织是营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本文的计算结果同时揭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也是一种创新教育,因此,若不能改变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任务,势必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