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孙立冬 高金凤 宋婷婷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5-149-02
摘 要 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的高低,成了目前形势下,经济竞争指标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标准。但是在专利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专利成果转化水平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市场的视角下,促进有效的供给,提升转化水平,加强市场监督。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的现状,之后,根据現状探究了问题与成因,根据成因,并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现状 转化 专利成果
一、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现状
第一,专利维持时间不长。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市场的化的程度和专利维持时间关系很大。从全国的角度看,有效的发明专利当中,有效期在5年以下的占据了53.3%的比例,大于10年以上的专利仅仅占据了4.6%的比例。也就是说,国内发明专利维持的时间偏低,平均在5年的时间左右,而这个时间,很难达到现代化的发展需求[1]。
第二,专利成果转化不高。从近几年的相关数据统计来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处于15%的水平,而专利转化率也只达到了25%的比例,推广率在10%的比例到15%的比例之间[2]。从2019年的专利发明看,实施率为49.4% 的比例。
第三,专利许可实施不强。从专利许可实施的合同签订率看,占据了专利数目的2.39%。从现代化的角度看,我国专利成果通过许可他人的实施方式转化率偏低,这样长久下去,也很难适用于现代化的国际市场。
第四,专利技术交易率处于低下水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2017年到2019年,专利的百分比分别是0.45%、0.23%、0.24%的比例[3]。从整体的角度看,专利技术交易率相对偏低,专利技术和市场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最终让专利成果的转化,一直不可以很好地得到延伸。
第五,专利成果转化不平衡。也就是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较好的省份一般都是处于东部区域。对于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来说,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偏差较大,中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偏低。
二、我国专利成果转化成因
(一)专利成果质量低下
在我国有效专利当中,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相比较处于偏低的局面,甚至还无法超越外观设计专利的比重。一般的情况下,国内有效发明维持的时间偏低,可以达到10年以上的只占据了4.6% 的比例。也就是说,我国专利质量与发达国家的专利质量相比较,存在一定的距离,并且这个距离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
(二)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不少科研类型的企业当中,实验室研究性的比重偏大一些,应用性研究的比例偏低,长久下去,这样就会导致失衡的问题出现,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费不足也就由此产生。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基础研究经费与应用研究经费的比例一般都出处于1∶1,而在这比例范围当中,无法达到国际化想要的标准[4]。
(三)专利成果转化市场处于不健全的现状
不管是哪个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的试市场环境,还需要较大的技术交易信息支持。技术与市场在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将中介与平台相互结合起来,完成专利技术的交易建设监理。并且不少企业从专利权人的手中获得专利许可的时候,信息的流动性已经产生。银行贷款最为市场融资的方式,在得不到有效融合的前提下,就很难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对于银行来说,更加倾向的是稳健性的投资,但是对于专利成果转化来说,相对成本较高,风险性偏高[5]。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旦高科技的行业离开了资金的支持,那么专利成果的转化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专利成果收益分配政策缺少标准
第一,法律规定存在模糊和不一致的问题。专利在内的财政性资金资助科技成果转化的时候,出现了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的状况。这样的情况长久下去,就会导致专利成果转化出现阻碍。从现行的法律看,专利成果转化收益没有与现有的政策规定保持统一,这样就会对后续的开发造成很大的负面性影响。另外,不同的法律政策,出发点不一样,那么侧重点也会不一样,计算的方式与方法也会存在不一样。第二,对于企业单位来说,现有的专利成果转化不合。市场优势敏感度偏低,很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三,专利转化的个人收入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三、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释放专利技术的有效需求
第一,需要加大企业技术进步指标考核。提高企业参与专利技术转化的参与度,刺激专利技术的需求增长,加大投入指标考核。第二,需要完善财政、金融、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增强制度建设。接下来,需要结合国家化的形势需求,尽可能地制定风险投资政策。使用风险投资机构等筹集资金的方式,提高中小型企业的成果转化率。接下来,需要完善对应的激励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延伸,满足政府采购政策的发展需求。
(二)促进专利技术的有效供给
第一,增强专利技术的质量。首先,需要适当的提高应用研究经费的比重,加强支持的力度。并在全力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术专利标准的有效融合。在产业化的基础上,完善科研资助体系。其次,需要提高专利审查的力度,降低资助的成本比例,减少垃圾专利的数量。扩展探索工具,引进公众专利评审模式。第二,需要强化技术的创新市场导向。将科研所获专利与实际结合起来,优化考评机制,弱化职称等非市场化激励制度[6]。在创新导向的基础上,加大产业融合,增加专业成果商业化的机遇。第三,需要在专利成果转化的基础上,完善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一定的基础上是可以实施介入的。第四,需要在许可制度的基础上,将市场价值呈现出来。另外,保持交流平台科学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欺诈问题。第五,需要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与技术渠道体系。需要在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信息采集、发布、询价、定价、评价、售后等一条龙的服务。从技术需求的角度上,获取渠道的购买技术。建立全国统一联动技术,实行区域合作,满足目标框架的建设,加大合作交流,实现技术试产一体化的建立。
(三)满足专利成果转化的市场监管的需求
第一,需要将专利成果转化的主体法律地位呈现出来,还需要将民事这人落实到每一个人。防范风险的扩散,减少市场主体的损失,保持利成果转化的可持续性。第二,完善专利成果转化,加强市场监督的相关规定。不仅需要积极的建设交易市场,还需要在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保证市场监管的顺利进行。增强专利成果转化的监管信息,保持内容与信息的真实性[7]。第三,完善技术市场的信用制度,完成风险管理控制。构建专利价格评估机制认可制度。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满足现代化需求,完善专利技术价格评估体系。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从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的现状看,还存在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维持时间短、实施率低、技术交易率低、成果转化不平衡等问题。最终从释放专利技术的有效需求,促进专利技术的有效供给,加强专利成果转化的市场监管几个方面,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率。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共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宋爽.中国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专利质量的考量[J].图书情报工作. 2013(07):17.
[2] 董洁,黄付杰.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2(10):5.
[3] 刘杰.激励机制在企业专利管理中的现状分析和改革探讨[J].家电科技.2012(05):24.
[4] 谢乒,王新华.高校专利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2(04):32.
[5] 李小田.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05):20.
[6] 骆建文,张钦红.基于专利质量的两阶段专利资助政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9(09):15.
[7] 袁晓东,刘珍兰.专利质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