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教育方式的研究
陈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将面临人际交往、未来择业、校园和社会竞争等诸多压力,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容易导致多重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就要有相应的教育方针引导大学生保持心理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
在大学期间,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把握还存在显著问题,比如熬夜、长时间上网不吃饭、运动少、吸烟酗酒等等都会摧残学生的身体,而长期不正常的饮食和就寝习惯,以及正常社交生活的减少也会极大影响学生们的心理讲课。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的心理推广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由于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水平成为全社会当前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技术知识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以信息技术搭建平台,实现心理咨询的及时化和有效化,使得大学生能够共享专业心理咨询平台。
信息技术的优化在课堂上体现的越来越明显,除却本身的课堂授课还出现了慕课以及翻转课堂,要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慕课和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丰富心理教育的形式,从而带动心理健康全面性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学生不必面对面和教师在一起,可以保持私密性进行咨询,教师可以给予专业化的建议并保有学生隐私,在尊重学生个人权益的基础上及时纠正学生的心理误区。
二、借鉴西方的方式进行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而西方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绵延数百年,并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心理学方面的影响不仅来源于个人内心的变化,还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人文情怀等等息息相关,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个人文化程度和所处环境的文明程度影响,因此在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时也要将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取长补短实行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针[1]。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侧重点有三部分:幸福感教育、感恩教育和正向心理教育。
幸福感教育是西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典型代表,其中以哈佛大学的心理学选修课为代表,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幸福感能够激发回忆和思想感情中积极的部分,以幸福作为一个指标引领学生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结合我国的教育方针,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增加课程的感染力,培养学生见微知著、建立“小确幸”的生活观念,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握眼前的幸福时光,为未来更加幸福拼搏。
感恩教育也是西方一种历史悠久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西方的文化中甚至与宗教紧密相连,但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感恩方式主要是对于自然的馈赠、祖国的和平繁荣、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等进行感恩,因此在借鉴西方心理健康教育方针的同时,教师应该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特色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以朗诵会、演讲比赛、话剧汇演的形式组织学生们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进行感恩教育的学习。
正向心理学的兴起是以2001发表的《正向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的,这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提升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以正面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这与我国倡导的中国梦理念不谋而合,也符合大学生对于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正向心理学一方面可以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人文關怀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认清自我价值,减少负面情绪,从而促使大学生心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科学运用科研教育方案
科研教育方案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提升:一方面是运用科学研究手段反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针,另一方面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从而提升师生两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实践方式,在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打下基础[2]。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在我国要结合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需要将心理讲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两者结合的教育方针一方面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亲民性,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思想觉悟。
五、结束语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我国大学生的所处的实际环境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借鉴西方文化,结合我国的文化和思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建设工作,以学生为主体,技术和理论为支持,积极发展相关平台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慧,李录.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科技展望,2017,27(23)
[2]郭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机制研究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