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NA: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舞台
刘朝斌 刘剑 孙雪 余泰 沙琨
摘 要: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也迎来新高潮,业界对构建能够激活课堂互动、引入课外资源、拓展课堂时空的新型教学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教学环境,适应探索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需求,推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文章基于“SMART”概念模型,紧跟教育发展趋势,聚焦信息化教改需求,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技术,综合医科院校特点,提出智慧教室“SCENA”概念模型,并结合学校智慧教室建设的实践探索,给出具体可实施的建设建议,并综合分析了“SCENA”模型智慧教室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室;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概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20-0023-04
一、引言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网络等前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慕课、O2O、PBL、翻转课堂、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不断深化、日益普及,全球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迎来新高潮,推动着教育朝着呈现多样化、学习碎片化、互动多元化的方向迅猛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配备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常规设施、设备的传统多媒体教室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业界对构建能够激活课堂互动、引入课外资源、拓展课堂时空的新型教学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智慧教室作为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教学环境,是当前探索实践新型教学方法、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支撑,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焦点。
二、智慧教室研究现状
智慧教室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苹果公司首开先河实施了“明日苹果教室”(ACOT)项目,并引发了智慧教室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潮。
国外智慧教室研究常用“Smart Classroom”“Intelligent Classroom”“Classroom of Future”“Classroom of Tomorrow”等术语[1-6],比较知名的探索研究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智能教室、Szeged大学由微软资助的未来课堂项目、Middle Tennessee州立大学的高级课堂技术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的iRoom项目等。
国内智慧教室研究常用智能教室、未来教室、未来课堂等术语[7-11],比较知名的研究有清华大学“智能教室”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的“未来课堂”研究项目和“未来教师空间站”等。这些探索研究因核心理念不同,在环境控制、课堂交互、内容展示和资源获取等教室功能方面,往往侧重于其中一两个方面,缺少整体系统的研究。
黄荣怀提出智慧教室“SMART”概念模型[12],定义了智慧教室的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情景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特征,但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研究,模型的维度划分缺少具体实践支撑。
三、智慧教室“SCENA”概念模型
本文基于“SMART”概念模型,按照“前沿信息技术引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需求牵引整体功能建设、深化开放共享拓展立体辐射范围”的建设理念,紧跟教育发展趋势,聚焦信息化教改需求,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技术,综合医科院校特点,提出智慧教室“SCENA”概念模型,即信息展示(Showing)、中央控制(Central Control)、环境设施(Environmental Facility)、網络环境(Network)、应用拓展(Applied Extension),简写为“SCENA”,并结合我校智慧教室建设的实践探索,给出具体可实施的建设建议,打造一个真正一体化、智能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舞台”。
1.信息展示
信息展示是指智慧教室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对教学信息逼真、直观、灵活、高效的呈现能力。视觉方面,构建沉浸、环绕、协同的多屏幕显示环境,增强学生注意力,推动思维可视化,实现思维连续性,解决单屏幕造成的思维间断性问题。屏幕数量应控制在3-7个,屏幕数量过少难以达到多屏协同的效果,屏幕数量过多则超过大多数学生的记忆广度,影响教学效果,且给屏幕协同控制带来较大困难。
屏幕布局可根据教室空间采用“一主多辅”或“无主多屏”的方式实施。“一主多辅”方式适用于各种教室,“无主多屏”方式主要适用于空间较小的教室,且屏幕规格与“一主多辅”方式中的辅屏幕一致。所有屏幕均须支持全高清信号输入,主屏幕大小应不低于150英寸,可采用DLP背投拼接或专业级高清投影仪方案实现;辅屏幕大小应不低于70英寸,全部采用液晶单屏触控一体机,实现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仪三大功能。辅屏幕作为计算机,能够联网获取各类网络资源,离线接入各类存储设备,并支持本地桌面触摸控制和远程桌面协助控制;作为电子白板,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第三方电子白板软件,实现所有电子白板实体功能;作为投影仪,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信号接收方式,兼容便携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终端的投影信号接入,实现师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投影。
同时,为达到多屏协同展示的效果,智慧教室屏幕控制应实现 “自由切”的功能,即屏幕工作状态应能够在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仪三种功能中自由切换,屏幕显示内容应能够自由切换到其他屏幕上显示。听觉方面,教室部署高保真环绕立体音响设备和专业噪音抑制系统,加装吸音板和吸音窗帘,降低背景噪音,为师生课堂教学提供高质量的听闻环境。
2.中央控制
中央控制是指智慧教室对教室内各类系统设备、环境要素的移动、触控、多模的便捷管控能力。建设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平板电脑、教师机、控制机等各类终端,对教室内的屏幕、音响、网络、照明、环境等设施、设备进行智能、高效的管理。屏幕控制方面,通过串口控制、网络传输等技术设备,实现屏幕显示信号自由切换、显示分工协同互动、桌面操作远程控制及工作状态自由切换。
音响控制方面,远程控制音频处理器,对教室内所有设备的各路音频输入、输出信号的开关、声道、音量、音质进行精确管控。网络控制方面,支持互联网与局域网两种工作模式的自由切换,以实现中央控制系统在任一应用场景中的正常运行。
照明控制方面,引入自动感光传感器智能控制教室各路灯光开关及窗帘开关,使教室照度保持在500流明的前提下,实现最大节能。
环境控制方面,通过温湿度、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感知教室温湿度及空气质量,并通过设置环境要素指标的合理区间,自动控制教室中央空调、抽湿机、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在保持教室环境舒适、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
同时,中央管控系统预设多种常用场景模式,方便教师的教学应用与管理员的日常管理。预设进场、离场模式,实现一键对教室内所有系统设备的开关机。预设全投影、白板+投影、互动研讨、互动讲评、资源引入、跨校授课等教学场景模式,方便师生开展PBL、翻转课堂、O2O等各类新型教学模式实践。预设影音观摩、正常授课等照明场景模式,方便师生根据教学需要对照明系统进行一键管控。此外,中央管控系统还支持场景模式自定义,教师、助教及管理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自己需要的场景模式。
3.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是指智慧教室在室内装修、配套桌椅、人性化设施方面对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互动研讨效率、方便多元功能拓展的支撑能力。室内装修整体应以原木色、白色等浅色系为主,搭配黑色、红色等深色系色彩,着重增加金属材质比例,自然清新、典雅沉稳、层次分明,凸显教室空间感和现代感,放松师生心情、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互动交流;教室全部采用LED灯,亮度高、节能好,在无任何自然光的情况下能够达到500流明以上。
教室内配套桌椅应依据教室大小、装修风格和人体工程学,对桌椅高低、大小、样式、颜色等要素进行详细定制,桌子全部选用梯形桌面,可自由拼接为圆形、菱形、方形、长条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为师生开展互动研讨教学提供灵活、便捷的布局选择。人性化设施方面,安装强、弱电地插,方便师生为便携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个人终端进行充电;加装可灵活拆卸的移动屏风,支持对教室空间的自由划分,为教室进行多功能拓展提供支撑;配备衣帽架、鞋套机、伞套机、饮水机等设施设备,为师生提供人性化服务保障。
4.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指智慧教室在网络接入、网络带宽、网络管理、網络防护方面的支撑能力。智慧教室内应实现光纤网络接入,出口带宽不低于千兆,全面无线WiFi覆盖,支持各品牌、各型号便携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触控大屏等设备安全便利接入,实时获取校内外网络公开资源,并在教室内屏幕上进行自由展示,以全新的资源获取方式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增强智慧教室的普适性,提高中央控制的可靠性,满足多功能应用需求,教室网络应支持互联网和局域网两种工作模式,并可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进行自由切换。互联网工作模式下,教室内所有设备均可自由访问互联网;局域网工作模式下,教室内所有设备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的逻辑局域网,无法访问互联网。为提高网络防护水平,可依托学校信息安全整体防护体系,在智慧教室配置部分专用的防火墙、入侵检测、行为审计、流量控制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并加强网络实名认证管理,做到“事前可防控,事后可追踪”。
5.应用拓展
应用拓展是指智慧教室支持多种应用功能接入、拓展课堂教学时空的综合能力。智慧教室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智能舞台,教室内设施、设备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复用性,支持多种相关的应用功能拓展,典型的应用拓展有高清自动录播、手术直播示教、跨校互动教学、远程视频会议等。
通过在教室部署广播级高清摄像机、自动定位球和高清录播系统,实现高清自动录播功能,并可与学校视频中心进行无缝对接,实现资源自动上传、网上直播、点播等功能,打造教学资源制作、展示、共享一条龙服务中心;通过在教室部署手术示教终端,与医院手术室的手术直播车联动,实现手术直播示教功能,建立教室与手术室的音、视频互动通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无缝融合;通过部署定制开发的远程会议终端,实现跨校互动教学和远程会议功能,大幅拓展教室时空。同时,基于已有设施、设备,通过适当的布局调整,智慧教室还可进行学术会议、大师论坛、师资培训、应急指挥、影音观摩、电子竞技等功能应用,有效拓展了智慧教室的应用外延,大大提高了智慧教室的建设效益。
四、“SCENA”模型的建设成效
1.激发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作业,以此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SCENA”模型智慧教室能够与网络在线学习平台无缝对接,颠覆传统的教学结构及流程,充分发挥“技术支持学习”的优势,激发课堂教学结构的全面变革。“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了课前,由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推送的教学资料(含视频、图片、文本、PPT等),进行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教师依托智慧教室,组织和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该过程中,智慧教室的“技术支持学习”体现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而应用于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硬件和软件“物化技术”(如以智能中控中心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物化技术形态),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如学习过程设计和学习环境设计策略等)。
2.打造突破时空限制的无边界课堂
无边界课堂重在突破学科和学科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内容和内容之间的已有界限,创设课内外和校内外、知识和技能、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畅通平台,构建更加综合、互动、前瞻的教学模式,追求更加开放、主动、创新的学习方式。
“SCENA”模型智慧教室作为实现无边界课堂的核心支撑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并深度整合教室内屏幕、终端、桌椅等设施设备,构建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环境,支持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跨校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让教师自由教、学生自由学。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酵,智慧教室将会无限放大未来课堂的边界。
3.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教与学闭环
传统课堂常见的教学技术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多媒体系统和电子白板等设备。“SCENA”模型智慧教室通过融入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支持微课教学平台、网络学习社区、电子书包、实操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拓展,使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实现单一的教学视频向互动学习资源转变、单一的学习工具向学习社区和无边界学习空间拓展、单一的教学平台建设向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构建。整个教与学过程,呈现互动化、社区化、泛在化、智能化等特点,并辐射教师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打造真正教与学的闭环,实现教与学成效质的飞跃。
五、总结与展望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改变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理念蓬勃发展,两者相互交织更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更相互促进,共同孕育全新的教育需求,激发全面的教育变革和创新。智慧教室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代表,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体验、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质量,是实践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舞台,推动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必将在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ligoric' Nenad,Uzelac Ana,Krco Srdjan. Smart Classroom:Real-time feedback on lecture quality[C].Proceedings of the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PERCOM'12),2012:391-394.
[2]YuanChih Yu,Shingchern D.You,DwenRen Tsai.Social interaction feedback system for the smart classroom[C].Proceedings of the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CCE'12),2012:500-501.
[3]Margherita Antona,Asterios Leonidis,George Margetis, et al. A Student-Centric Intelligent Classroom[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7040:248-252.
[4]James Dooley,Vic Callaghan,Hani Hagras, et al.The Intelligent Classroom: Beyond Four Walls[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ampus(IC'11),2011:1-12.
[5]Sotiriou Sofoklis, Bogner Franz X.Inspiring Science Learning: Designing the Science Classroom of the Future[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2011,volume 4(11-12):3304-3309.
[6]Fabrizio Giorgini,Peter Reimann. Engaging Learn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Classroom of Tomorrow[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3,8095:556-559.
[7]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雜志,2011,29(4):39-45.
[8]宋卫华.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2):123-126.
[9]杨宗凯.未来教室 未来教师 未来教育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变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6-11.
[10]陈卫东,高晶,叶新东.未来课堂:多屏学习空间[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27-33.
[11]张际平,陈卫东.教学之主阵地:未来课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44-50.
[12]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22-27.(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