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文人曲家孙馨祖考略
黄胜江
摘要:清乾嘉之际赣籍剧作家孙馨祖尚未引起学界关注,通过《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万载县志》、《刑案汇览》、《新疆赋序》等文献,可对孙馨祖生卒家世、仕履宦迹、著述文献作一稽考,以明其人生图景之基本面貌,进而可资江右地域文化之整体研讨。
关键词:孙馨祖;生卒;行实;著述
中图分类号:I20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3-0022-006
江西古代戏曲文化繁荣,弋阳腔曾风靡大江南北,汤显祖《临川四梦》、蒋士铨《藏园九种曲》则引领文人剧的精神高标,期间可谓作手如林、华章叠奏。在清乾嘉之际,江西宜春地区曾出现一位文人剧作家孙馨祖,字明荐,号此堂,著戏曲作品《红牛记》,而此前学界对孙馨祖的考察几付之阙如,如《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江西戏曲志资料》、《江西戏曲文化史》均未著录。本文通过《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万载县志》、《刑案汇览》、《新疆赋序》等文献,对孙馨祖之生平行实作一稽考,以明其人生图景之基本面貌,以资江右地域文化之整体研讨。
一、生卒家世
关于孙馨祖的生卒年,《江西历代人物辞典》只云“清代”人,[1]《江西编著人物传略》云其“生卒年不详”[2]。《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云其“清代戏曲作家”[3]。《万载县志》亦未标明其生卒年。[4]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进呈履历档案载:“臣孙馨祖,江西袁州府万载县举人,年四十三岁。”[5]据此可推知,乾隆五十五(1790)年,孙氏43岁,则其生于乾隆十三(1748)年。然考虑到古代科举文人大量存在瞒报年龄的“官年”现象(1),凭此单一档案,不足确断其生年。關于其卒年,据缪荃孙《徐星伯先生事辑》载,徐星伯道光四年(1824)甲申四十四岁,“刻新疆赋成,孙馨祖序,彭邦畴作后序”,或可推测孙馨祖在道光四年左右仍在世。然《徐星伯先生事辑》同时载传主徐松嘉庆十七年为御史赵慎畛所纠,谪戍伊犁。嘉庆十八至伊犁,寓城南宣闿门南塘第三舍,撰《新疆赋》。[6]可知孙馨祖作序的时间不一定就是付刻之时,很有可能早于付刻的道光四年,故而其卒年亦应再结合其他资料考辨。
清人孙玉丰、孙绍康纂《万载田心孙氏族谱》[7]中保留了一些较为珍贵的孙馨祖资料,对稽考孙馨祖生平行实大有帮助。其中卷八《艺文》收有孙馨祖亲家袁廷焕所撰《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录之如下:
孙公讳馨祖,字明荐,号此堂,田心始祖世期公九世孙,宏谟公之令子也。当大翁谢世,公在母腹方五月,阅五月而公始诞生。惟时慈母宋孺人以未亡人之身茕茕孑立,矢志守节,其未相从于地下者,每念抚孤成立,异日可慰大翁之心于泉壤矣。公生而颖悟,聪明过人,襁褓已见不凡。及习诗书,《五经》过目成诵,旁及古今全史、诸子百家,靡不究心融会。故其发为文章,力追先正;寓诸吟咏,姘美盛唐。髫龄补弟子员,即食禀■,卓卓有声。乾隆辛卯科中式第三,夺高魁,名振乡邦,与大学士戴公莲士先生同见赏于主师,他日功名治绩,曷能量公之所至哉!后以慈母抚育恩深,亟图报答。初任广西苍梧县事,公正廉明,政有贤声,耆老扳辕送行,制匾“讼简政清”,万民衣伞。旋任福建瓯宁知县,系海疆要阙,非才具素优,鲜能胜任,果以卓异,调授同安繁缺,不数月,丁大孺人艰回籍。公值陟屺兴悲,抱痛于大孺人之弃世,守制封墓数年,足不入城市,其公之孝思有如此!及服阕,方期报效朝廷,布苍生之霖雨,为当代之名臣。适万邑棚民以合考混额结讼邑人,士推公首肯,公具才识明勇,遇事精详。太守郑几激民变,邑令周力为解释。当是时,合邑民情危如鼎沸,虽同事多贤,惟公任重,全一邑之保聚,安众心于衽席,而公几困矣。阙后,乡大宪邹上其事于朝,蒙谕合考分额而案始定。公被起事,坐罪不避祸患,图邑事于万难全之秋,公诚人杰矣哉!顾古来豪杰,维世任人所不能任,能人所难能,其生也协服乎众情,其沒也可俎豆于千秋,其公之谓矣!公生于乾隆壬戌正月二十三日卯时,享年七十有八,卒于嘉庆己卯十一月初五日申时,葬丁田枫树源吉地。配张景祐长女张孺人,并配广信府铅山县直隶州知州邱维信孙女邱孺人,子二:文翘、文翽,早逝,入继承绪为嗣。谨缀芜词以为之传。姻教弟钤阳岁贡生袁廷焕顿首拜撰。[7](2)
据此传中“公生于乾隆壬戌正月二十三日卯时,享年七十有八,卒于嘉庆己卯十一月初五日申时”,可知孙馨祖生于乾隆七年(壬戌,1742)公历2月27日早上5 时至7 时,卒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公历12月21日下午3时至5时(3),享年78岁。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其价值如论者所云:“国史、方志有传记者,往往不如家谱详细,尤其是有关祖上的情况、生卒年月日时、字号、婚姻情况、子女情况、葬所,都比较详细。国史、方志无传者,只能求之于家谱。家谱在考世系、考生卒等问题上,比较可靠,用途很大。”[8]故在比较官方档案与家谱关于孙馨祖资料价值取舍时,我们认为《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所记孙馨祖生卒年更为可信。另外,孙馨祖曾卷入嘉庆十二年的江西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对比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嘉庆朝江西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档案,可以佐证孙馨祖的生年问题。其中孙馨祖嘉庆十二年九月的《前福建瓯宁县知县孙馨祖为在京投首以求申冤事呈文》称:“具呈原任福建瓯宁县知县孙馨祖,年六十六岁,系江西万载人。”[9]据此可知嘉庆十二年(1807)孙馨祖66岁,则其生年亦为乾隆七年(1742)。
笔者所见《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有两种:一种为孙馨祖等纂修,道光二十九年富春堂刻本,存一册;一种为孙翰阁修,孙玉丰、孙绍康纂,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堂刻本,存三册。(4)据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堂刻本族谱卷八所收《田心孙氏族谱领谱字号引》云“道光己酉(笔者注: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旧谱公议存四集”,现存一本,录黼房支下经国公、经纶公、经济公、继躍公、宇二公、宫六、学五、殿三、宫十、启一等世系,可知现存道光二十九年富春堂刻本甚不完整。而据光绪二十六年本族谱卷八所收玉丰《田心孙氏续修族谱跋》云:“吾族自道光己酉(笔者注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剏修族谱,阅今已五十二年矣……族诸君子复谋所以续辑,商于堂兄翰阁先生,翰阁先生欣然允诺,而属绍康、玉丰等襄其事……与诸君辑漏订废,搜遗补逸,日夜编辑,得八卷付之剞劂,于本年八月十一日告庙开刷,至十月中瀚装缮告竣。”可知光绪谱原为八卷,然该谱现只存五、六、八三卷,其中五、六卷亦只有黼房支下部分世系。可知两种族谱均不完整,惜无法查考孙馨祖详细世系情况。
据上文所引《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可知,孙馨祖并配妻为广信府铅山县直隶州知州邱维信孙女邱孺人,邱氏曾经为《田心孙氏合谱原跋》,收录于光绪二十六年谱卷八内,可资考据孙馨祖世系,其文曰:
田心孙氏,自明嘉靖间世期公立基,已阅十四世,族繁支分,三房并传至今弗替。旧存长房支谱集,倡修于乾隆己卯(笔者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幼房支谱一集,倡修于乾隆庚戌(笔者注:乾隆五十五年,1790)。惟二房之有草谱,未获倡修,迄今又阅六十年矣。时氏夫此堂公年未弱冠,每展阅谱帙,知前人尤待后世三房合修之意。及夫列科名,登仕籍,十载宦游粤西闽省,岁无暇日,公余每言及谱事为吾族之要务,未可稍缓。讵氏夫终又阅廿余岁矣!忆夫在时,合修之心,言犹在耳,历时弗忘。兹戊申(笔者注:道光二十八年,1848)春,邀集三房各支,共商合修之举,靡不忻然,爰经始于是年孟冬,合谱举。各房年长与绅衿文士并谨慎办公者,亲董其事。细相考核,互为誊写校阅,务期矢公矢慎,毫无遗憾。阅数月而工竣,氏窃心喜焉。夫谱者,所以尊祖、敬宗、收族,今一举而三善备,实赖三房董事同心竭力,各奏尔能,并能承氏夫未逮之志,于敦伦睦族、克昌后嗣、光大门闾,正未有艾矣![7]
另外,光绪二十六年谱附有修谱之前的《通知》一份,落款称“光绪廿五年岁次己亥三月中瀚毂旦峣、玟、黼三房各派出房”。由上述材料可知:田心孙氏一支自明嘉靖间世期公于万载县田心立基,至道光二十九年修谱时已传十四世,分为“峣”、 “玟”、 “黼”三个支房,只是暂不知孙馨祖属于哪一支房。
(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民国万载县志》卷八均记载了孙馨祖具体乡贯为三都三啚福寿坊。《民国万载县志》卷二之三载其墓在长■脑枫树原[10],这与《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云其“葬丁田枫树源吉地”相符合。上文云孙馨祖曾为徐松《新疆赋》作序,其中有相关孙馨祖早年乡居之情状,其云:“馨祖家康乐城东门外,田中小石山起伏数里不断,有大山之势,石谱谓之袁石。蜀水绕其址,《汉书地理志》‘蜀水东流南昌,入湖汉是也。自城行七里,为康乐桥。桥北为康乐庵。面水背山,通舟楫,出石炭,多良田、美酒、鱼虾。幼时读书庵中,有终焉之志。”[11]14191
二、仕历宦迹
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辑录《道光万载县志》卷二十所载孙馨祖小传,此传亦见于同治《万载县志》卷二十《人物·下》,然文字有异,现校录如下:
孙馨祖,字明荐,号此堂。聪俊过人(笔者注:同治《万载县志》缺此句),能文章,兼工诗古文(笔者注:同治《万载县志》缺“文”字),擅词曲。乾隆辛卯(笔者注,三十六年,1771),以第三(笔者注:同治县志后有“人”字)举于乡,挑发粤西,署苍梧知县,有政声。以祖母艰归。服阕,任福建瓯宁分校,皆知名士,报最列上考,大吏廉其材,堪治剧,调任同安,以母忧去职。因公卒于戍(疑戍下脱‘所字),(笔者注:本句同治《万载县志》为“旋病卒于外”)后归葬。著有《此堂诗集》、《梯田山人瓶话》、《昆都仑歌》、《红牛记》诸院本藏于家。[12]
(同治)《袁州府志》卷七之二《选举·举人表》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孙馨祖,中式第三名,任同安知县”。卷八之一《人物·宦业》载“孙馨祖,由举人历任同安知县”。(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选举》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举人孙馨祖条 “孙馨祖,举人,历任广西苍梧、福建瓯宁、同安知县,充壬子科福建同考官”。(光绪)《江西通志》卷三十四《选举表》亦载录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乡试中试者信息,“孙馨祖,万载人,知县”。 (民国)《万载县志》卷八《举人表》载孙馨祖“广西苍梧、福建瓯宁、同安知县,充任壬子科福建同安考官”。然翻检《同治苍梧县志》、《光绪同安县志》、《民国同安县志》未见孙馨祖任职记载,故暂不知其任职两地的确切时间。而《民国建瓯县志》卷八《职官》有载:“孙馨祖,江西万载举人,五十九年任。”其后任为嘉庆二年到任的江蘇嘉定人朱勋。该志卷六《城市》记载古迹“威武门”时云“乾隆见水灾,建安知县邓杨元、瓯宁知县孙馨祖重修”。 [13]
上引孙馨祖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进呈履历档案文字后接有:
原任广西苍梧知县,降调引见,奉旨留部以知县用,今籖补福建建宁府瓯宁县知县缺,敬缮履历,恭呈御览,谨奏。[5]511
纵观上引《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进呈履历档案,及相关方志,可知孙馨祖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以乡试第三中举,五十五年前曾任广西苍梧县知县,政有贤声,充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福建同考官。乾隆五十九至嘉庆二年间任福建瓯宁知县,以卓异政绩调授同安知县,不数月,丁大孺人艰回籍。乡居期间,孙馨祖卷入了曾经轰动一时的万载县罢考案。
《道光万载县志》卷二十所载其小传有“因公卒于戍,后归葬”[12]。此处“卒于戍”为何意?查《民国万载县志》卷八《举人表》载孙氏:“因土客分考案,发遣伊犁,殁于戍所,届中元,各祠多为烧纸。”[10]《刑案汇览》卷十一《激变良民》类中有孙馨祖案《罢考已成闻拿投首》,云孙馨祖病休在家时,“因阖县土籍生童与棚籍生童欲图分额考试不遂”,“主谋罢考”,后投案自首,“孙馨祖合依刁民因事罢考例拟斩立决,系闻拿投首,照律于斩罪上减一等,减为杖一百、流三千里。该犯曾任县令,辄敢主谋罢考,应请旨发往伊犁充当苦差,以示儆戒。”此案嘉庆十三年(1808)二月三十日奉旨[14],孙馨祖当在此年戍伊犁。此案亦见于《仁宗实录》嘉庆十一年四月癸卯、嘉庆十二年六月丙戌及十二月乙酉、十三年三月戊申日载录。(5)此案件对孙馨祖产生的负面影响亦很大,从生理上看,按照其生年乾隆七年计算,则流放遣戍伊犁此年其为67岁,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新疆图志》卷一百十四有孙馨祖小传云:“孙馨祖,江西万载举人,为闽瓯宁令。嘉庆间戍伊犁,年近七十矣。老窜穷荒。”实为老境凄苦。[15]从社会地位来看,曾有仕宦经历的孙馨祖原先在道光十二年《万载县志》中有传记,然在以辛从益为首的土著士绅主导编著的道光二十九年《万载县土著志》中对身为土著的孙馨祖不列传记,从前文亦知《同治苍梧县志》、《光绪同安县志》、《民国同安县志》亦不列其小传,查民国《万载县志》亦不载其传记。
另,释读孙馨祖《新疆赋序》,可印证孙馨祖的一些相关行实信息,“五上公车,晚得广西一县,至,未几罢归。再至,再罢,又起闽之瓯宁……嗣乾隆乙卯(按:乾隆六十年),丁母忧归……中间病,病而残废,及七十而戍伊犁。”[11]14191此自述,可应证《道光万载县志》卷二十所载其“乾隆辛卯以第三人举于乡,挑发粤西,署苍梧知县,有政声。以祖母艰归。服阕,任福建瓯宁,分校皆知名士,报最,列上考。大吏廉其材,堪治剧,调任同安,以母忧去职。”[12]
三、著述文献
孙馨祖虽经历坎坷,然不废著述。《新疆图志》卷一百十四有孙馨祖小传云“老窜穷荒,犹耽吟咏。有《昆都仑歌》,为知音所赏。又为徐松作《新疆赋序》”。马积高主编《历代词赋总汇 清代卷》收其《新疆赋序》。孙馨祖所撰剧本《红牛记》,未见存本,本事不详。其《此堂诗集》、《梯田山人瓶话》、《昆都仑歌》今皆未见,似已佚。(6)今翻检相关文献,可辑得其数篇作品:光绪二十六年本《万载田心孙氏族谱》卷八收有孙馨祖诗作三篇,即四言古诗《溥泉吟》,七言律诗《化山毓秀》、《春田雨霁》。同治《万载县志》卷二十九《艺文》收其所撰《拔贡张焜圭墓志铭》一篇、七言古诗《读书紫盖山》一首(两篇作品同见《民国万载县志》之《文徵》),另族谱所收四言古诗《溥泉吟》同见此卷。今一并录之并简释如下:
拔贡张焜圭墓志铭
琢斋先生讳焜圭,考康熙甲午举人考授内阁中书讳明德,妣辛太孺人。先生生而颖异能言,中书公口授二南即成诵。四岁,中书公客殓武城,太孺人教之读。年十八,补学生食饩,科岁试居第一者三,一等者不计積。三十二年,年四十八,得拔贡生。以乾隆辛丑疾终于家,临终命家人扶起,端坐而逝,遗命不用僧道,曰自问可对鬼神。又令葬某所,可以朝夕瞻望先茔,遂以九月癸卯葬于潭埠肯堂团山脑,享年六十有四。先生笃孝友,当太孺人病,侍汤药衣不解带者数月,及终,哀毁骨立。予从先生游久,尝见斋素焚香,跪而泣,初不解,后乃知中书公及太孺人生忌日也。又尝闻终夜读书,起而哭,哭而又读,声与泪俱,闻者莫不泣下,盖中书公客病中所寄诗。此后或闻先生大恸,即知检触先人手泽也。年六十三犹赴乡试,录其文,曰:“得失命也,以酬父母心耳。”呜呼,可谓孝矣!平居与人交接,坦白无少委曲,亦无抗辞厉色,谈笑温温而介然,无敢干以私,故人皆乐与友而加敬焉。夫人私欲惑于中而矫饰其外,动以孝友相称述,而行或异其所言,闻先生之风,其亦可以愧矣!学以养性为宗,晚年有所得,尝书其居室联云: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最喜微酡。铭曰:无愧于亲,无愧于友,无愧于鬼神,此为先生,呜呼!久而寿其真。[16]卷二十九·艺文上·墓志
关于张焜圭,(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选举》载其为乾隆三十年贡,二都乔居人。卷二十《人物》载张焜圭小传云:“张焜圭,字辑瑞,明德子,拔贡。以文名,方朴山谓似李石台,晚年诣益邃,直入章罗室,邑人争先就正,悉有法度。其学以尽心养性为要,尝曰:‘言行循天良,匆务穿凿,便是良知良能,许大事业,俱可行所无事。和友云:‘岁月消磨,仍故我性情,怡养见真,吾可想其梗概。邑有善举,每赞成之,而不身与其间。余详墓志。子作翰,岁贡。”(民国)《万载县志》卷六之二载:“尚志书院,乌溪门内,增生郭治清偕举人辛廷芝、拔贡巢起仑、张焜圭等十二人建。”该志卷八《选举·贡生》表载张焜圭信息与(同治)《万载县志》同。卷十之二《人物》所载传与同治县志几同。由上述材料可知,张焜圭字琢斋,乾隆四十六年(1781)逝世,享年64岁,则其生年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而上述墓志中云“三十二年,年四十八,得拔贡生”则非是,应是乾隆三十年(1765)得拔贡生。
另(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选举》载张焜圭之父张明德为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中举,乙未明通进士。卷二十《人物 下》载录张焜圭之父张明德小传,知其字本初,号桥亭,为人耿直,康熙辛丑试礼部不中,客死逆旅,著有《齐治通书》藏于家。(民国)《万载县志》卷十之二《人物》亦载其几乎相同小传。(民国)《万载县志》之《文徵》收张明德《元夜龙河度玩月记》《屏石记》二文。
溥泉吟
余城居之西有溥泉,迤城北注于蜀水,東至南昌入湖汉。夫达渊之泉,固不同于在井之泉,《通志》载此乃与井泉无别,安知溥泉之泽偕湖汉而入海为莫可涯涘哉!余既饮而乐之,号曰“溥翁”。翁劳人也,又将远行,未必能乐于是,意未尝不在是也,作《溥泉吟》。
澹澹溥泉,注于蜀水,风云在望,咫尺江海,孰泳其渊,自溥翁始。泉之溥,翁居之下,抱甕而汲,缾罄有缶,不惊波浪,何劳车马。醉翁壮年,以翁为戏;霜髯不翁,强颜老骥。入少年场,饮酒易醉,不如饮水,适溥翁之味。短歌声促,长歌声慢,亦有心声,在声之外,写水听风,可是天籁。[16]卷二十九·艺文下·诗
关于溥泉,(嘉靖)《江西通志》卷三十二载“溥泉,在万载县东二百五十步儒学前,临河,味甘美”[17]。(正德)《袁州府志》卷一云“溥泉,在县东一百五十步儒学前,临河,味甘美”。[18](咸丰)《袁州府志》卷四载“溥泉,在县东一百五十步儒学前,临河,味甘美”[19]。(光绪)《江西通志》卷五十八亦云“溥泉,在万载县东一百五十步儒学前,其泉临江,味极甘美”[20]。(民国)《万载县志》卷二之二《山川》载“溥泉,县治东,儒学前,临河,味甘。明正德时塞,后复出。今甃石成井,汲者络绎焉”[10]。
读书紫盖山
紫盖山属谢仙岛,仙去山中余茂草。当年丹灶不可寻,空余寺钟声缥缈。孤峰耸出势最奇,日登绝顶摩苍昊。群山不敢相依傍,苍茫万里人浩浩。山下集云旧游处,八年奔走失故道。眼底浮云在寥廓,富贵如何此山好。山灵笑客心无常,安能长此守枯槁。棲山自觉面目清,入世安知壒埃老。清泉白石不解取,雕虫蚀蠧空论讨。呜呼山灵莫相恼,即今读尽山中书,他日归来应须早。[16]卷二十九·艺文下·诗
据(嘉靖)《江西通志》卷三十二载:“紫盖山,在万载县西北一十五里,山势屹若车盖,旧名云盖,相传仙人谢仲初尝游此,有紫云上覆,因名。”其后(正德)《袁州府志》卷一、(咸丰)《袁州府志》卷四、(光绪)《江西通志》卷五十一均因之载录。(民国)《万载县志》卷一之二载“紫盖山在县北西十五里。《洪武志》云:山势崇竦,屹若车盖,旧名云盖山。《一统志》云:仙人谢仲初尝游此,有紫云盖之,因名。有寺踞山巅,塑谢仙像。为县八景之一,曰‘紫盖浮云”。卷二之三载:“紫盖山庵,谢仲初修真处,清顺治中贡生袁端招僧觉中募建,闻仪、辛金寿等倡捐田亩。”“紫盖山后桃林院,明乡人重建”。
化山毓秀 见郭氏族谱
一从申甫颂当年,松岳何人继后篇。
即此化山能毓德,须知胜地在名贤。
风清礼乐施金石,望重冠裳肃几筵。
不识高原凝秀处,兰橑桂栋已祥烟。[7]
(同治)《上高县志》卷二载:“龙化山,在县西上蔡门外,旧传东晋时有龙乘云化去,故名。”[21]从地理位置上看,上高县西与万载县接壤,龙化山处于两地相接处。此诗题名中化山不知与龙化山同指否。
春田雨霁
平畴积水自沦涟,雨歇晴初望转妍。
数亩绿畦烘白日,一犁红影落青田。
轻阴散后农歌滑,野霁开时牧笛圆。
赏遍山城风物好,还来此地听春鞭。[7]
绾而言之,孙馨祖,字明荐,号此堂,生于乾隆七年(1742),卒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西万载县三都三啚福寿坊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以乡试第三中举,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曾任广西苍梧县知县,政有贤声,充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福建同考官。乾隆五十九(1794)至嘉庆二年(1797)间任福建瓯宁知县,以卓异政绩调授同安知县,不数月,丁大孺人艰回籍。乡居期间,孙馨祖卷入了曾经轰动一时的万载县罢考案,嘉庆十三年二月奉旨发往伊犁充当苦差。卒于戍所,后归葬家乡丁田枫树源吉地。配张景祐长女张孺人,并配广信府铅山县直隶州知州邱维信孙女邱孺人,子二:文翘、文翽,早逝,入继承绪为嗣。孙馨祖虽经历坎坷,然不废著述,撰剧本《红牛记》,未见存本,本事不详。其《此堂诗集》、《梯田山人瓶话》、《昆都仑歌》今皆未见,似已佚。今从相关文献可辑得其文2篇、诗作4篇,其残存作品多以乡邦风物为对象,对研究江右地域文化有一定参考意义。
注释:
(1)可参见郗志群《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 从杨守敬的乡试硃卷谈起》,《历史研究》2003 年第 4 期;张剑、叶晔《中国古代文人官年现象综论》,《中国文化研究》2017 年夏之卷。
(2)该传在卷八目录中列第19条,名为“此堂公传”。
(3)孙馨祖生卒的公历日期参见陈垣《中西回史日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79、918页。
(4)两谱大致情况,亦可参证梁洪生《江西公藏谱牒目录提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5)关于此案情节的详细介绍,可参见谢宏维《和而不同 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第四章第一节《学额纷争案》,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139页;罗春艳《教育、族群与地域社会——清中叶江西万载书院初考》,见《中国杜会历史评论》第七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07—320页。
(6)如光绪二十六年本《万载田心孙氏族谱》卷八收《溥泉吟》,其题目后注“有序,见《县志》”,极有可能此时孙馨祖文集已不传,只能依据《万载县志》著录。
参考文献:
[1]陈荣华,等.江西历代人物辞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403.
[2]黄日星,姜钦云.江西编著人物传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321.
[3]邓绍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K].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94.
[4]万载县志(1986—2005)[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722.
[5]秦国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22)[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11.
[6][清]缪荃孙.徐星伯先生事辑[M]//艺风堂文集(卷一).光绪二十六年刻本.
[7][清]孙翰阁,修.孙玉丰,孙绍康,纂.万载田心孙氏族谱[M].清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堂木活字本,藏江西省图书馆.
[8]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8:284.
[9]吕小鲜.嘉庆朝江西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J].历史档案,1994,(1).
[10]张芗甫,修.龙赓言,纂.万载县志[M].民国29年刊本.
[11]马积高,叶幼明.陈建华,副主编.历代词赋总汇·清代卷(第15册)[G].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12]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G].北京:中华书局,1987:297.
[13]詹宣猷,等,修.蔡振坚,等,编辑.民国建瓯县志(卷八)[M].民国18年铅印本.
[14][清]祝庆祺,等.刑案汇览三编(第1编)[G].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407-409.
[15][清]王树枬,等,纂修.朱玉麒,等,整理.新疆图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105.
[16][清]金第,杜绍斌,主修.同治万载县志 [M].同治十一年刻本.
[17][明]林庭■,周广,修.江西通志[M].明嘉靖刻本.
[18][明]徐琏,修.严嵩,纂.袁州府志[M].明正德九年刻本.
[19][清]陈乔枞,修.袁州府志(卷四)[M].咸丰十年刻本.
[20][清]刘坤一,刘秉璋,李文敏,修.刘绎,等,纂.江西通志[M].清光绪七年刻本.
[21][清]冯兰森,修.陈卿云,纂.上高县志[M].清同治九年刻本.
(責任编辑 白 果)
摘要:清乾嘉之际赣籍剧作家孙馨祖尚未引起学界关注,通过《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万载县志》、《刑案汇览》、《新疆赋序》等文献,可对孙馨祖生卒家世、仕履宦迹、著述文献作一稽考,以明其人生图景之基本面貌,进而可资江右地域文化之整体研讨。
关键词:孙馨祖;生卒;行实;著述
中图分类号:I20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3-0022-006
江西古代戏曲文化繁荣,弋阳腔曾风靡大江南北,汤显祖《临川四梦》、蒋士铨《藏园九种曲》则引领文人剧的精神高标,期间可谓作手如林、华章叠奏。在清乾嘉之际,江西宜春地区曾出现一位文人剧作家孙馨祖,字明荐,号此堂,著戏曲作品《红牛记》,而此前学界对孙馨祖的考察几付之阙如,如《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江西戏曲志资料》、《江西戏曲文化史》均未著录。本文通过《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万载县志》、《刑案汇览》、《新疆赋序》等文献,对孙馨祖之生平行实作一稽考,以明其人生图景之基本面貌,以资江右地域文化之整体研讨。
一、生卒家世
关于孙馨祖的生卒年,《江西历代人物辞典》只云“清代”人,[1]《江西编著人物传略》云其“生卒年不详”[2]。《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云其“清代戏曲作家”[3]。《万载县志》亦未标明其生卒年。[4]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进呈履历档案载:“臣孙馨祖,江西袁州府万载县举人,年四十三岁。”[5]据此可推知,乾隆五十五(1790)年,孙氏43岁,则其生于乾隆十三(1748)年。然考虑到古代科举文人大量存在瞒报年龄的“官年”现象(1),凭此单一档案,不足确断其生年。關于其卒年,据缪荃孙《徐星伯先生事辑》载,徐星伯道光四年(1824)甲申四十四岁,“刻新疆赋成,孙馨祖序,彭邦畴作后序”,或可推测孙馨祖在道光四年左右仍在世。然《徐星伯先生事辑》同时载传主徐松嘉庆十七年为御史赵慎畛所纠,谪戍伊犁。嘉庆十八至伊犁,寓城南宣闿门南塘第三舍,撰《新疆赋》。[6]可知孙馨祖作序的时间不一定就是付刻之时,很有可能早于付刻的道光四年,故而其卒年亦应再结合其他资料考辨。
清人孙玉丰、孙绍康纂《万载田心孙氏族谱》[7]中保留了一些较为珍贵的孙馨祖资料,对稽考孙馨祖生平行实大有帮助。其中卷八《艺文》收有孙馨祖亲家袁廷焕所撰《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录之如下:
孙公讳馨祖,字明荐,号此堂,田心始祖世期公九世孙,宏谟公之令子也。当大翁谢世,公在母腹方五月,阅五月而公始诞生。惟时慈母宋孺人以未亡人之身茕茕孑立,矢志守节,其未相从于地下者,每念抚孤成立,异日可慰大翁之心于泉壤矣。公生而颖悟,聪明过人,襁褓已见不凡。及习诗书,《五经》过目成诵,旁及古今全史、诸子百家,靡不究心融会。故其发为文章,力追先正;寓诸吟咏,姘美盛唐。髫龄补弟子员,即食禀■,卓卓有声。乾隆辛卯科中式第三,夺高魁,名振乡邦,与大学士戴公莲士先生同见赏于主师,他日功名治绩,曷能量公之所至哉!后以慈母抚育恩深,亟图报答。初任广西苍梧县事,公正廉明,政有贤声,耆老扳辕送行,制匾“讼简政清”,万民衣伞。旋任福建瓯宁知县,系海疆要阙,非才具素优,鲜能胜任,果以卓异,调授同安繁缺,不数月,丁大孺人艰回籍。公值陟屺兴悲,抱痛于大孺人之弃世,守制封墓数年,足不入城市,其公之孝思有如此!及服阕,方期报效朝廷,布苍生之霖雨,为当代之名臣。适万邑棚民以合考混额结讼邑人,士推公首肯,公具才识明勇,遇事精详。太守郑几激民变,邑令周力为解释。当是时,合邑民情危如鼎沸,虽同事多贤,惟公任重,全一邑之保聚,安众心于衽席,而公几困矣。阙后,乡大宪邹上其事于朝,蒙谕合考分额而案始定。公被起事,坐罪不避祸患,图邑事于万难全之秋,公诚人杰矣哉!顾古来豪杰,维世任人所不能任,能人所难能,其生也协服乎众情,其沒也可俎豆于千秋,其公之谓矣!公生于乾隆壬戌正月二十三日卯时,享年七十有八,卒于嘉庆己卯十一月初五日申时,葬丁田枫树源吉地。配张景祐长女张孺人,并配广信府铅山县直隶州知州邱维信孙女邱孺人,子二:文翘、文翽,早逝,入继承绪为嗣。谨缀芜词以为之传。姻教弟钤阳岁贡生袁廷焕顿首拜撰。[7](2)
据此传中“公生于乾隆壬戌正月二十三日卯时,享年七十有八,卒于嘉庆己卯十一月初五日申时”,可知孙馨祖生于乾隆七年(壬戌,1742)公历2月27日早上5 时至7 时,卒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公历12月21日下午3时至5时(3),享年78岁。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其价值如论者所云:“国史、方志有传记者,往往不如家谱详细,尤其是有关祖上的情况、生卒年月日时、字号、婚姻情况、子女情况、葬所,都比较详细。国史、方志无传者,只能求之于家谱。家谱在考世系、考生卒等问题上,比较可靠,用途很大。”[8]故在比较官方档案与家谱关于孙馨祖资料价值取舍时,我们认为《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所记孙馨祖生卒年更为可信。另外,孙馨祖曾卷入嘉庆十二年的江西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对比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嘉庆朝江西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档案,可以佐证孙馨祖的生年问题。其中孙馨祖嘉庆十二年九月的《前福建瓯宁县知县孙馨祖为在京投首以求申冤事呈文》称:“具呈原任福建瓯宁县知县孙馨祖,年六十六岁,系江西万载人。”[9]据此可知嘉庆十二年(1807)孙馨祖66岁,则其生年亦为乾隆七年(1742)。
笔者所见《万载田心孙氏族谱》有两种:一种为孙馨祖等纂修,道光二十九年富春堂刻本,存一册;一种为孙翰阁修,孙玉丰、孙绍康纂,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堂刻本,存三册。(4)据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堂刻本族谱卷八所收《田心孙氏族谱领谱字号引》云“道光己酉(笔者注: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旧谱公议存四集”,现存一本,录黼房支下经国公、经纶公、经济公、继躍公、宇二公、宫六、学五、殿三、宫十、启一等世系,可知现存道光二十九年富春堂刻本甚不完整。而据光绪二十六年本族谱卷八所收玉丰《田心孙氏续修族谱跋》云:“吾族自道光己酉(笔者注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剏修族谱,阅今已五十二年矣……族诸君子复谋所以续辑,商于堂兄翰阁先生,翰阁先生欣然允诺,而属绍康、玉丰等襄其事……与诸君辑漏订废,搜遗补逸,日夜编辑,得八卷付之剞劂,于本年八月十一日告庙开刷,至十月中瀚装缮告竣。”可知光绪谱原为八卷,然该谱现只存五、六、八三卷,其中五、六卷亦只有黼房支下部分世系。可知两种族谱均不完整,惜无法查考孙馨祖详细世系情况。
据上文所引《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可知,孙馨祖并配妻为广信府铅山县直隶州知州邱维信孙女邱孺人,邱氏曾经为《田心孙氏合谱原跋》,收录于光绪二十六年谱卷八内,可资考据孙馨祖世系,其文曰:
田心孙氏,自明嘉靖间世期公立基,已阅十四世,族繁支分,三房并传至今弗替。旧存长房支谱集,倡修于乾隆己卯(笔者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幼房支谱一集,倡修于乾隆庚戌(笔者注:乾隆五十五年,1790)。惟二房之有草谱,未获倡修,迄今又阅六十年矣。时氏夫此堂公年未弱冠,每展阅谱帙,知前人尤待后世三房合修之意。及夫列科名,登仕籍,十载宦游粤西闽省,岁无暇日,公余每言及谱事为吾族之要务,未可稍缓。讵氏夫终又阅廿余岁矣!忆夫在时,合修之心,言犹在耳,历时弗忘。兹戊申(笔者注:道光二十八年,1848)春,邀集三房各支,共商合修之举,靡不忻然,爰经始于是年孟冬,合谱举。各房年长与绅衿文士并谨慎办公者,亲董其事。细相考核,互为誊写校阅,务期矢公矢慎,毫无遗憾。阅数月而工竣,氏窃心喜焉。夫谱者,所以尊祖、敬宗、收族,今一举而三善备,实赖三房董事同心竭力,各奏尔能,并能承氏夫未逮之志,于敦伦睦族、克昌后嗣、光大门闾,正未有艾矣![7]
另外,光绪二十六年谱附有修谱之前的《通知》一份,落款称“光绪廿五年岁次己亥三月中瀚毂旦峣、玟、黼三房各派出房”。由上述材料可知:田心孙氏一支自明嘉靖间世期公于万载县田心立基,至道光二十九年修谱时已传十四世,分为“峣”、 “玟”、 “黼”三个支房,只是暂不知孙馨祖属于哪一支房。
(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民国万载县志》卷八均记载了孙馨祖具体乡贯为三都三啚福寿坊。《民国万载县志》卷二之三载其墓在长■脑枫树原[10],这与《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云其“葬丁田枫树源吉地”相符合。上文云孙馨祖曾为徐松《新疆赋》作序,其中有相关孙馨祖早年乡居之情状,其云:“馨祖家康乐城东门外,田中小石山起伏数里不断,有大山之势,石谱谓之袁石。蜀水绕其址,《汉书地理志》‘蜀水东流南昌,入湖汉是也。自城行七里,为康乐桥。桥北为康乐庵。面水背山,通舟楫,出石炭,多良田、美酒、鱼虾。幼时读书庵中,有终焉之志。”[11]14191
二、仕历宦迹
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辑录《道光万载县志》卷二十所载孙馨祖小传,此传亦见于同治《万载县志》卷二十《人物·下》,然文字有异,现校录如下:
孙馨祖,字明荐,号此堂。聪俊过人(笔者注:同治《万载县志》缺此句),能文章,兼工诗古文(笔者注:同治《万载县志》缺“文”字),擅词曲。乾隆辛卯(笔者注,三十六年,1771),以第三(笔者注:同治县志后有“人”字)举于乡,挑发粤西,署苍梧知县,有政声。以祖母艰归。服阕,任福建瓯宁分校,皆知名士,报最列上考,大吏廉其材,堪治剧,调任同安,以母忧去职。因公卒于戍(疑戍下脱‘所字),(笔者注:本句同治《万载县志》为“旋病卒于外”)后归葬。著有《此堂诗集》、《梯田山人瓶话》、《昆都仑歌》、《红牛记》诸院本藏于家。[12]
(同治)《袁州府志》卷七之二《选举·举人表》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孙馨祖,中式第三名,任同安知县”。卷八之一《人物·宦业》载“孙馨祖,由举人历任同安知县”。(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选举》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举人孙馨祖条 “孙馨祖,举人,历任广西苍梧、福建瓯宁、同安知县,充壬子科福建同考官”。(光绪)《江西通志》卷三十四《选举表》亦载录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乡试中试者信息,“孙馨祖,万载人,知县”。 (民国)《万载县志》卷八《举人表》载孙馨祖“广西苍梧、福建瓯宁、同安知县,充任壬子科福建同安考官”。然翻检《同治苍梧县志》、《光绪同安县志》、《民国同安县志》未见孙馨祖任职记载,故暂不知其任职两地的确切时间。而《民国建瓯县志》卷八《职官》有载:“孙馨祖,江西万载举人,五十九年任。”其后任为嘉庆二年到任的江蘇嘉定人朱勋。该志卷六《城市》记载古迹“威武门”时云“乾隆见水灾,建安知县邓杨元、瓯宁知县孙馨祖重修”。 [13]
上引孙馨祖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进呈履历档案文字后接有:
原任广西苍梧知县,降调引见,奉旨留部以知县用,今籖补福建建宁府瓯宁县知县缺,敬缮履历,恭呈御览,谨奏。[5]511
纵观上引《孙公此堂姻翁老先生传》、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进呈履历档案,及相关方志,可知孙馨祖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以乡试第三中举,五十五年前曾任广西苍梧县知县,政有贤声,充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福建同考官。乾隆五十九至嘉庆二年间任福建瓯宁知县,以卓异政绩调授同安知县,不数月,丁大孺人艰回籍。乡居期间,孙馨祖卷入了曾经轰动一时的万载县罢考案。
《道光万载县志》卷二十所载其小传有“因公卒于戍,后归葬”[12]。此处“卒于戍”为何意?查《民国万载县志》卷八《举人表》载孙氏:“因土客分考案,发遣伊犁,殁于戍所,届中元,各祠多为烧纸。”[10]《刑案汇览》卷十一《激变良民》类中有孙馨祖案《罢考已成闻拿投首》,云孙馨祖病休在家时,“因阖县土籍生童与棚籍生童欲图分额考试不遂”,“主谋罢考”,后投案自首,“孙馨祖合依刁民因事罢考例拟斩立决,系闻拿投首,照律于斩罪上减一等,减为杖一百、流三千里。该犯曾任县令,辄敢主谋罢考,应请旨发往伊犁充当苦差,以示儆戒。”此案嘉庆十三年(1808)二月三十日奉旨[14],孙馨祖当在此年戍伊犁。此案亦见于《仁宗实录》嘉庆十一年四月癸卯、嘉庆十二年六月丙戌及十二月乙酉、十三年三月戊申日载录。(5)此案件对孙馨祖产生的负面影响亦很大,从生理上看,按照其生年乾隆七年计算,则流放遣戍伊犁此年其为67岁,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新疆图志》卷一百十四有孙馨祖小传云:“孙馨祖,江西万载举人,为闽瓯宁令。嘉庆间戍伊犁,年近七十矣。老窜穷荒。”实为老境凄苦。[15]从社会地位来看,曾有仕宦经历的孙馨祖原先在道光十二年《万载县志》中有传记,然在以辛从益为首的土著士绅主导编著的道光二十九年《万载县土著志》中对身为土著的孙馨祖不列传记,从前文亦知《同治苍梧县志》、《光绪同安县志》、《民国同安县志》亦不列其小传,查民国《万载县志》亦不载其传记。
另,释读孙馨祖《新疆赋序》,可印证孙馨祖的一些相关行实信息,“五上公车,晚得广西一县,至,未几罢归。再至,再罢,又起闽之瓯宁……嗣乾隆乙卯(按:乾隆六十年),丁母忧归……中间病,病而残废,及七十而戍伊犁。”[11]14191此自述,可应证《道光万载县志》卷二十所载其“乾隆辛卯以第三人举于乡,挑发粤西,署苍梧知县,有政声。以祖母艰归。服阕,任福建瓯宁,分校皆知名士,报最,列上考。大吏廉其材,堪治剧,调任同安,以母忧去职。”[12]
三、著述文献
孙馨祖虽经历坎坷,然不废著述。《新疆图志》卷一百十四有孙馨祖小传云“老窜穷荒,犹耽吟咏。有《昆都仑歌》,为知音所赏。又为徐松作《新疆赋序》”。马积高主编《历代词赋总汇 清代卷》收其《新疆赋序》。孙馨祖所撰剧本《红牛记》,未见存本,本事不详。其《此堂诗集》、《梯田山人瓶话》、《昆都仑歌》今皆未见,似已佚。(6)今翻检相关文献,可辑得其数篇作品:光绪二十六年本《万载田心孙氏族谱》卷八收有孙馨祖诗作三篇,即四言古诗《溥泉吟》,七言律诗《化山毓秀》、《春田雨霁》。同治《万载县志》卷二十九《艺文》收其所撰《拔贡张焜圭墓志铭》一篇、七言古诗《读书紫盖山》一首(两篇作品同见《民国万载县志》之《文徵》),另族谱所收四言古诗《溥泉吟》同见此卷。今一并录之并简释如下:
拔贡张焜圭墓志铭
琢斋先生讳焜圭,考康熙甲午举人考授内阁中书讳明德,妣辛太孺人。先生生而颖异能言,中书公口授二南即成诵。四岁,中书公客殓武城,太孺人教之读。年十八,补学生食饩,科岁试居第一者三,一等者不计積。三十二年,年四十八,得拔贡生。以乾隆辛丑疾终于家,临终命家人扶起,端坐而逝,遗命不用僧道,曰自问可对鬼神。又令葬某所,可以朝夕瞻望先茔,遂以九月癸卯葬于潭埠肯堂团山脑,享年六十有四。先生笃孝友,当太孺人病,侍汤药衣不解带者数月,及终,哀毁骨立。予从先生游久,尝见斋素焚香,跪而泣,初不解,后乃知中书公及太孺人生忌日也。又尝闻终夜读书,起而哭,哭而又读,声与泪俱,闻者莫不泣下,盖中书公客病中所寄诗。此后或闻先生大恸,即知检触先人手泽也。年六十三犹赴乡试,录其文,曰:“得失命也,以酬父母心耳。”呜呼,可谓孝矣!平居与人交接,坦白无少委曲,亦无抗辞厉色,谈笑温温而介然,无敢干以私,故人皆乐与友而加敬焉。夫人私欲惑于中而矫饰其外,动以孝友相称述,而行或异其所言,闻先生之风,其亦可以愧矣!学以养性为宗,晚年有所得,尝书其居室联云: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最喜微酡。铭曰:无愧于亲,无愧于友,无愧于鬼神,此为先生,呜呼!久而寿其真。[16]卷二十九·艺文上·墓志
关于张焜圭,(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选举》载其为乾隆三十年贡,二都乔居人。卷二十《人物》载张焜圭小传云:“张焜圭,字辑瑞,明德子,拔贡。以文名,方朴山谓似李石台,晚年诣益邃,直入章罗室,邑人争先就正,悉有法度。其学以尽心养性为要,尝曰:‘言行循天良,匆务穿凿,便是良知良能,许大事业,俱可行所无事。和友云:‘岁月消磨,仍故我性情,怡养见真,吾可想其梗概。邑有善举,每赞成之,而不身与其间。余详墓志。子作翰,岁贡。”(民国)《万载县志》卷六之二载:“尚志书院,乌溪门内,增生郭治清偕举人辛廷芝、拔贡巢起仑、张焜圭等十二人建。”该志卷八《选举·贡生》表载张焜圭信息与(同治)《万载县志》同。卷十之二《人物》所载传与同治县志几同。由上述材料可知,张焜圭字琢斋,乾隆四十六年(1781)逝世,享年64岁,则其生年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而上述墓志中云“三十二年,年四十八,得拔贡生”则非是,应是乾隆三十年(1765)得拔贡生。
另(同治)《万载县志》卷十八《选举》载张焜圭之父张明德为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中举,乙未明通进士。卷二十《人物 下》载录张焜圭之父张明德小传,知其字本初,号桥亭,为人耿直,康熙辛丑试礼部不中,客死逆旅,著有《齐治通书》藏于家。(民国)《万载县志》卷十之二《人物》亦载其几乎相同小传。(民国)《万载县志》之《文徵》收张明德《元夜龙河度玩月记》《屏石记》二文。
溥泉吟
余城居之西有溥泉,迤城北注于蜀水,東至南昌入湖汉。夫达渊之泉,固不同于在井之泉,《通志》载此乃与井泉无别,安知溥泉之泽偕湖汉而入海为莫可涯涘哉!余既饮而乐之,号曰“溥翁”。翁劳人也,又将远行,未必能乐于是,意未尝不在是也,作《溥泉吟》。
澹澹溥泉,注于蜀水,风云在望,咫尺江海,孰泳其渊,自溥翁始。泉之溥,翁居之下,抱甕而汲,缾罄有缶,不惊波浪,何劳车马。醉翁壮年,以翁为戏;霜髯不翁,强颜老骥。入少年场,饮酒易醉,不如饮水,适溥翁之味。短歌声促,长歌声慢,亦有心声,在声之外,写水听风,可是天籁。[16]卷二十九·艺文下·诗
关于溥泉,(嘉靖)《江西通志》卷三十二载“溥泉,在万载县东二百五十步儒学前,临河,味甘美”[17]。(正德)《袁州府志》卷一云“溥泉,在县东一百五十步儒学前,临河,味甘美”。[18](咸丰)《袁州府志》卷四载“溥泉,在县东一百五十步儒学前,临河,味甘美”[19]。(光绪)《江西通志》卷五十八亦云“溥泉,在万载县东一百五十步儒学前,其泉临江,味极甘美”[20]。(民国)《万载县志》卷二之二《山川》载“溥泉,县治东,儒学前,临河,味甘。明正德时塞,后复出。今甃石成井,汲者络绎焉”[10]。
读书紫盖山
紫盖山属谢仙岛,仙去山中余茂草。当年丹灶不可寻,空余寺钟声缥缈。孤峰耸出势最奇,日登绝顶摩苍昊。群山不敢相依傍,苍茫万里人浩浩。山下集云旧游处,八年奔走失故道。眼底浮云在寥廓,富贵如何此山好。山灵笑客心无常,安能长此守枯槁。棲山自觉面目清,入世安知壒埃老。清泉白石不解取,雕虫蚀蠧空论讨。呜呼山灵莫相恼,即今读尽山中书,他日归来应须早。[16]卷二十九·艺文下·诗
据(嘉靖)《江西通志》卷三十二载:“紫盖山,在万载县西北一十五里,山势屹若车盖,旧名云盖,相传仙人谢仲初尝游此,有紫云上覆,因名。”其后(正德)《袁州府志》卷一、(咸丰)《袁州府志》卷四、(光绪)《江西通志》卷五十一均因之载录。(民国)《万载县志》卷一之二载“紫盖山在县北西十五里。《洪武志》云:山势崇竦,屹若车盖,旧名云盖山。《一统志》云:仙人谢仲初尝游此,有紫云盖之,因名。有寺踞山巅,塑谢仙像。为县八景之一,曰‘紫盖浮云”。卷二之三载:“紫盖山庵,谢仲初修真处,清顺治中贡生袁端招僧觉中募建,闻仪、辛金寿等倡捐田亩。”“紫盖山后桃林院,明乡人重建”。
化山毓秀 见郭氏族谱
一从申甫颂当年,松岳何人继后篇。
即此化山能毓德,须知胜地在名贤。
风清礼乐施金石,望重冠裳肃几筵。
不识高原凝秀处,兰橑桂栋已祥烟。[7]
(同治)《上高县志》卷二载:“龙化山,在县西上蔡门外,旧传东晋时有龙乘云化去,故名。”[21]从地理位置上看,上高县西与万载县接壤,龙化山处于两地相接处。此诗题名中化山不知与龙化山同指否。
春田雨霁
平畴积水自沦涟,雨歇晴初望转妍。
数亩绿畦烘白日,一犁红影落青田。
轻阴散后农歌滑,野霁开时牧笛圆。
赏遍山城风物好,还来此地听春鞭。[7]
绾而言之,孙馨祖,字明荐,号此堂,生于乾隆七年(1742),卒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西万载县三都三啚福寿坊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以乡试第三中举,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曾任广西苍梧县知县,政有贤声,充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福建同考官。乾隆五十九(1794)至嘉庆二年(1797)间任福建瓯宁知县,以卓异政绩调授同安知县,不数月,丁大孺人艰回籍。乡居期间,孙馨祖卷入了曾经轰动一时的万载县罢考案,嘉庆十三年二月奉旨发往伊犁充当苦差。卒于戍所,后归葬家乡丁田枫树源吉地。配张景祐长女张孺人,并配广信府铅山县直隶州知州邱维信孙女邱孺人,子二:文翘、文翽,早逝,入继承绪为嗣。孙馨祖虽经历坎坷,然不废著述,撰剧本《红牛记》,未见存本,本事不详。其《此堂诗集》、《梯田山人瓶话》、《昆都仑歌》今皆未见,似已佚。今从相关文献可辑得其文2篇、诗作4篇,其残存作品多以乡邦风物为对象,对研究江右地域文化有一定参考意义。
注释:
(1)可参见郗志群《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 从杨守敬的乡试硃卷谈起》,《历史研究》2003 年第 4 期;张剑、叶晔《中国古代文人官年现象综论》,《中国文化研究》2017 年夏之卷。
(2)该传在卷八目录中列第19条,名为“此堂公传”。
(3)孙馨祖生卒的公历日期参见陈垣《中西回史日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79、918页。
(4)两谱大致情况,亦可参证梁洪生《江西公藏谱牒目录提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5)关于此案情节的详细介绍,可参见谢宏维《和而不同 清代及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县的移民、土著与国家》第四章第一节《学额纷争案》,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139页;罗春艳《教育、族群与地域社会——清中叶江西万载书院初考》,见《中国杜会历史评论》第七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07—320页。
(6)如光绪二十六年本《万载田心孙氏族谱》卷八收《溥泉吟》,其题目后注“有序,见《县志》”,极有可能此时孙馨祖文集已不传,只能依据《万载县志》著录。
参考文献:
[1]陈荣华,等.江西历代人物辞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403.
[2]黄日星,姜钦云.江西编著人物传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321.
[3]邓绍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K].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94.
[4]万载县志(1986—2005)[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722.
[5]秦国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22)[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11.
[6][清]缪荃孙.徐星伯先生事辑[M]//艺风堂文集(卷一).光绪二十六年刻本.
[7][清]孙翰阁,修.孙玉丰,孙绍康,纂.万载田心孙氏族谱[M].清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堂木活字本,藏江西省图书馆.
[8]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8:284.
[9]吕小鲜.嘉庆朝江西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J].历史档案,1994,(1).
[10]张芗甫,修.龙赓言,纂.万载县志[M].民国29年刊本.
[11]马积高,叶幼明.陈建华,副主编.历代词赋总汇·清代卷(第15册)[G].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12]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G].北京:中华书局,1987:297.
[13]詹宣猷,等,修.蔡振坚,等,编辑.民国建瓯县志(卷八)[M].民国18年铅印本.
[14][清]祝庆祺,等.刑案汇览三编(第1编)[G].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407-409.
[15][清]王树枬,等,纂修.朱玉麒,等,整理.新疆图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105.
[16][清]金第,杜绍斌,主修.同治万载县志 [M].同治十一年刻本.
[17][明]林庭■,周广,修.江西通志[M].明嘉靖刻本.
[18][明]徐琏,修.严嵩,纂.袁州府志[M].明正德九年刻本.
[19][清]陈乔枞,修.袁州府志(卷四)[M].咸丰十年刻本.
[20][清]刘坤一,刘秉璋,李文敏,修.刘绎,等,纂.江西通志[M].清光绪七年刻本.
[21][清]冯兰森,修.陈卿云,纂.上高县志[M].清同治九年刻本.
(責任编辑 白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