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县域未来

    车文斌

    2017年10月18日,对广袤的中国乡村而言,正沉浸在每年秋获之后的喜悦当中。这一天,乡村的利好接踵而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此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了各级官员、学者口中的高频词,12月18日至2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频频提到这个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更成为新亮点。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关于乡村振兴的声音传响世界。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将按三步走的步骤实现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未来30余年,中国乡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2018年,乡村又会迎来什么?县域又该怎么走?

    变革,在悄然发生

    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接一步坚定不移地“趟”过来的。农村改革,尤其如此。

    关于农村土地的创新性变革,尤其艰难,可谓步入了深水区。早在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授权国务院,在四川泸县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开展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下发,农村的变革悄然提速。

    四川泸县与成都郫都区是全国首批33个试点县区。在泸县喻寺镇谭坝村,有72户自愿退出宅基地,2016年9月,泸县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试点,这样,谭坝村腾退的36.7亩宅基地就可以就地入市。在2017年初,泸县腾退的4宗共83亩农村宅基地指标就成功拍卖。

    2017年12月30日,成都市民王先生就忙着四处找地。他与土流网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彭州市磁峰镇石门村。石门村风景秀丽,是成都市民避暑消夏的好去处。王先生看好石门村的发展前景,准备购买一块村民腾退的宅基地发展民宿休闲。土流网工作人员说,一块300平方米左右的宅基地需要投资10多万元,用于村民的腾退补偿。

    目前,仅成都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经从郫都区扩大到了温江区、彭州市、邛崃市、都江堰市、彭州市等多个县市区,有多宗宅基地已成功拍卖流转。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一大笔资金,另一方面,乡村又有大量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沉睡。在泸县,共有4万多宗闲置宅基地,面积达3.23万亩,而邛崃市,有2万余亩闲置。乡村振兴,必须盘活闲置资产。而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正在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的路径和模式。谈到盘活闲置宅基地的途径,土流网工作人员坦然地说,因为目前还缺少统一交易平台和模式,即使是在成都市操作起来仍然显得很困难,第一步,首先得搭建起平台,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而现在还很缺乏,不过相关工作正在推进。

    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变革已经在发生,乡村振兴国家层面的决心和规划已下,必将在全面乡村产生深远的影响。

    悄然发生的一切,都在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资金难题展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说,资金问题是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关键,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名无实,而且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意愿相对较强的偏远丘陵地区和山区,多数县财政实力有限。而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可以实现多赢:第一,有的宅基地复垦扩大了耕地;第二,可以使得农民市民化加快,宅基地是农民很重要的财产资源,有偿退出可以解决进城积累不足的问题;第三,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的确,资金富余与否直接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效果直接相关。成都市都江堰向峨乡与彭州磁峰镇就是很好的对比,兩地同处自然环境优越的乡村民宿休闲旅游区,两地紧密相连山水相接,都是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域,向峨乡的发展步伐明显快于磁峰镇。土流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磁峰镇,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进展较慢,村集体资金缺乏,成为困扰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试点以来,彭州退出的不超过10户”,彭州市国土局地籍科科长张华礼说。

    浙江省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今,浙江省广袤农村村容环境整洁优美,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省。这是其财政巨大投入的结果。仅2014年以来各级投入300多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0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管,2.1万个村完成治理。

    四川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仅2015年,四川省财政安排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2.38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专项资金5.85亿元,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和摩梭家园建设资金13.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4.06亿元。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资金又增加到16.67亿元。

    近两年,四川各级财政投入约35亿元,建设“人居适宜、民居漂亮、功能完善、村容整洁”的藏区民居,目前,四川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6282个,建成省级“四好村”1481个、市级“四好村”7094个、县级“四好村”9750个。

    乡村振兴,财政资金的投入在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但乡村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还得靠自身发展动能而形成的长效机制。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首位就是产业兴旺。如何才能让乡村产业兴旺呢?这正是农村集体经济未来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在浙江省,2013年以来,在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家乐、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项目,农业经营性收入比重下降,多种经营性收入明显增加,工资性收入逐步提高,到2016年,农业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3.4%下降到15.2%。

    江苏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设立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以完善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被广泛复制推广。

    浙江、江蘇等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经验表明,产业兴旺,就是要让农村“非农产业”兴旺,“非农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工业、现代手工业、农村旅游产业、健康养老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生态产业以及讲好乡村故事的文化产业等。而这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都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破解乡村振兴的资金难题,成为当下深层次推进的核心命题。

    未来机遇在乡村

    围绕乡村振兴的农村改革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2017年,农业部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已取得显著成效,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方面,全国整省试点省份已达28个,实测承包地面积15.2亿亩;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经过3年试点,全面完成了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确认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积极探索开展有偿退出权、继承权试点,慎重开展抵押权、担保权试点。2017年6月,农业部联合中央农办新确定100个试点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序发展,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有效组织起来,发展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体制机制创新”“制度性供给”提到重要位置,“农业农村‘放管服”“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等,都预示着未来中国乡村将发生巨大变革,如果说前30年中国发展机遇在城市,那么,未来30年,中国的发展机遇则在乡村,在广袤的农村。

    人才下乡,资本下乡,制度性铺垫已经开始,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全面铺开,乡村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这为资本下乡和农村的利益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保证。

    首次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意味着未来国家将从制度上、财政上给予极大支持和投入,体量庞大的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的入市,将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涌入,将有效破解乡村发展的资金难题,乡村有望成为吸金池、留金地。

    新产业新业态,将推动城乡的深度融合,优美的人居环境和有吸引力的乡村工作方式,有望吸引人力从城市回流乡村,为年轻人提供发展的舞台。

    乡村振兴之时,县域亦必将生机勃发,在千千万万个幸福美丽新村中迎接美丽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