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价值及文化效力构建
王军伟+张岚+余丁友
摘要:女排精神内涵丰富,可概括为: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永不言弃与勇于创新等。女排精神与时俱进,已内化为一种民族与时代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催化剂,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与思想力量,具有增强民族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筑中国梦的时代价值。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与精神资源,要深层发掘其潜在文化效力,传承与保护女排精神,并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强化对青年学生的人格教育、推动排球运动的文化建设,丰富大众健身路径的选择,为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注入能量。
关键词:体育文化;女排精神;中国精神;中国梦;文化效力
首个三大球项目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世界“五连冠”……一代代女排人在新中国体育史上创造太多奇迹,进发出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永不言弃与勇于创新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通过努力拼搏而形成的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它所蕴涵的意义早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女排精神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新时期,深度解析与弘扬中国女排精神,对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
1何为中国女排精神
1.1中国女排精神的由来及演进历程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排球赛中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全国妇联贺电中写到:“你们是祖國的骄傲、妇女的骄傲,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让‘女排精神在我国四化建设的道路上永放光辉。”这被认为是“女排精神”的首次提出。随后,在1982年第9届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的世界杯、1986年第10届世锦赛夺取冠军,完成史无前列的五连冠,成就中国体育史上的光辉传奇,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
30多年的栉风沐雨,中国女排在历史进程中也演绎着惊心动魄的三重奏:1)锐意进取,势不可挡。在夺得第1个世界冠军之后,中国女排姑娘在1981-1986年间,囊括了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5次世界冠军,也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开创了我国“三大球”翻身的新篇章,掀起了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的高潮。2)平凡之路,默默坚守。20世纪9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格局逐渐多元,一流强队逐渐崛起,再加之中国女排陷入了体制管理混乱、队员青黄不接的局面,始终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然而,在经历低谷之后,中国女排姑娘厉兵秣马,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重回世界之巅,让人们重见女排精神,此时的女排精神已深深扎根于国人心中。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隔12年,2016年中国女排姑娘开启“里约大历险”,一场场比赛艰难逆进,最终折桂,又一次让世人见证了她们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正如央视解说员洪刚所言,中国女排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总能创造奇迹,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人精神慰藉。
1.2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
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鲜有一项运动精神能成为时代精神的主角,而女排精神做到了,它既是一种体育精神,又是超越体育精神的民族精神,给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1)团结协作精神。
作为一项团体项目,中国女排能多次站在最高领奖台,靠的就是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正如郎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学典礼所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所谓团队合作,就是赢球是大家的,输球也是大家的,要相互理解、包容,这也是中国女排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每位女排队员各守其职、各尽其责,为队友创造机会的同时也是为自己赢得尊重。
2)自强不息精神。
30年来,中国女排的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在自强不息信念的支撑下,克服重重困难。当处于竞技状态的低谷、备受外界质疑时,她们选择咬牙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征服对手、化解质疑。每天成千上万次的扣球等基础动作练习,对技术细节精益求精,力求做到万无一失,正是凭借这股韧劲,中国女排傲视群雄,以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世人带来惊喜与感动。
3)艰苦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女排姑娘的训练条件十分坚苦,没条件自己创造条件,凭着艰苦奋斗精神,硬是闯出了一条“星光大道”。即使今天训练条件好了,中国女排也秉承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女排一次次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4)永不言弃精神。
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以及两次重回世界之巅,就是靠着不畏强手和敢于亮剑的体育精神。每一场比赛都是靠一分不让的顽强拼搏和高度凝聚的团队精神奋勇作战,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5)勇于创新精神。
中国女排能在豪强争霸的世界排坛中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就是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一方面是技术革新:当前中国女排追求技术简单、实效,动作不花哨,也不过分强调战术打法,同时强化心理调节能力,从这次女排的里约之战就可窥一斑。另一方面是管理创新:在海外学习和工作过的郎指导,善于队伍的科学管理,勇于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对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办法,并建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选拔机制等,通过管理创新与人才创新,优化队伍结构,凝聚队伍张力。
2中国女排精神的当代价值
2.1女排精神是内化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典范
1)激活信仰,为青年人点亮“夜空中最亮的星”。
当前中华民族的信仰就是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并且坚信这个梦一定能实现,正像白岩松所说“有信仰,才有敬畏之心;有敬畏,社会才和谐。”女排精神就是时代信仰,当女排姑娘一次次站在最高领奖台,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相信每一个中国人无不由衷地振奋与自豪。35年前,北大学子高喊的那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依然萦绕在耳边。在和平时期的中国女排,则用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诠释爱国热情,同样给人感召与鼓舞。
2)彰显中国精神,唤醒民族自信。
在改革开放的创新型发展之路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际赛场历来都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体现民族精神的舞台。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许海峰1984年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再到北京奥运金牌榜第一,中国青年用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世人见证了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
2.2女排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剂
1)奏响时代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思想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女排精神是我国特殊背景下的产物,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它呈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至上的思想境界,体现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凝聚力量,助力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14年习近平在南京青奥会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说:“中国政府一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梦是使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代表国家形象与国家意志,彰显民族凝聚力,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大众体育与个人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体育文化繁荣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而人民幸福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大众体育高度普及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梦正是中国梦引领下的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
3)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之一,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奥林匹克运动就是文化加体育。在和平时期,体育较量已不局限于奥运会舞台的竞赛,也是各国之间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意识等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而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能突显出一个国家的体育综合实力。长期以来,我国的“三大球”项目在国际赛场上难有佳绩,而女排让国人看到希望、增强了信心,特别是女排姑娘在比赛中呈现出的“友谊、尊重和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赢得世界的关注与盛赞。全美广播公司(NBC)、泰国《国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主流媒体,纷纷发表长文评论中国女排的夺冠历程,美联社更盛赞郎平是排球界的千古第一人,里约奥运官网也以“中国将当天最后1块金牌纳人囊中”为题,对女排夺冠进行报道与祝贺。国外的许多网友也表达了对中国女排的爱慕与敬仰之情,大赞中国女排是“东方巨人”,女排夺冠是勇者的胜利。
2.3女排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与思想力量
1)郎平“领袖气质”的彰显,诠释企业家精神。
郎平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为排球事业摸爬滚打,一千就是35年。她把信念、生命注入到整个团队,她的一次次回归使中国女排焕发了生机。她早以功成名就,完全可以退到二线,混个一官半职,但郎平身在国外,心怀祖国。当女排跌入低谷之时,毅然回国临危受命,重新执教中国女排,让中国女排重拾信心,如果说女排精神是我们的民族财富,那郎平绝对算得上女排精神的灵魂。从郎平身上,不难发现诸多优秀的“领袖气质”与大家风范,在组织管理、队伍转型、选人用人上,郎平的技巧打动了不少企业家和管理学家,许多公司都在热火朝天研习女排精神与郎平气质。361度总裁周鸿神说:“我们很多企业包括361度,都需要像郎平这样聚焦的、学习的、钻研的、思考的、坚韧的人。阿里巴巴总裁马云也发出“学习郎平好榜样”的倡议,他说“每个行业都是相通的,最近我在跟员工讲梦想和坚持,脑子里想的就是女排。许多公司董事也表达了对郎平领導才华的赞赏:传统企业转型要向郎平学习。”学习的是其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面对逆境临危不惧、化险为夷的决策力,也是其敢于突破体制的创新力和勇于担当的领导力。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女排精神、郎平气质值得创业者学习与借鉴。
2)女排精神丰富企业文化,传递工匠精神。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有着优良的企业文化,中国女排精神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文化吸纳,是因为女排精神渗透着中国人民、中国企业最朴质的精神成分。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表示,女排精神就是“始终紧紧依靠团队精神,顽强拼搏,永争第一,为国争光。”女排精神与企业精神具有同源性与趋向性,体现的就是追求精益求精和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比赛中,运动员各守其职,二传手、自由人、主攻手,每位球员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攻防,减少失误,为队友创造最佳进攻机会,输球不抱怨,赢球互鼓舞;训练时,能认真执行教练的战术安排与练习要求,每一次扣发,每一次传垫都千锤百炼,并且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创新。如郎平所说:“女排精神,就是做好每一天。”每一个企业,每一名员工,只有具备大国工匠般的高度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才能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多精良的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实现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
3女排精神的文化效力构建
所谓伦理文化效力,就是指伦理观念、伦理价值转化为伦理生活、伦理现实的能力。文化被认为是决定社会变迁及其方向的力量,而文化效力可以理解为文化作用于社会与人的能力及产生的效应。而女排精神的文化效力特指其精神所激发出的生产力,具体来讲包括规范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力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女排精神在中国具有极强牵引力与感召力,1981年11月《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中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更多中国人,从中国女排身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也坚定了人生奋斗信念,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中国女排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3.1女排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强化学生的人格培育
体育精神作为体育运动的支柱,它提倡的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等精神,正是现在大学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蔡元培先生也直言体育的重要意义:“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也说,不能将体育单纯看成是“粗腕壮腿”的手段,而是把体育当成养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
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健康意识相对淡化时,体育精神的功能逐步凸显,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开始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大学教育亟需体育精神,这是时代进步与现实发展提出的要求。女排精神是体育神精神的体现,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集中体现了中国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体育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的历史记忆,这些女排队员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富有青春活力,展现出浓郁的感召力,被越来越多青年人视为精神偶像。诸多网友留言,全国青年都应学习女排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就在开学典礼上寄语青年学子,他希望北师大青年学子传承优良传统,学习女排精神,在工作学习当中勇于担当、永不言敗,让女排精神成为大家前进路上的精神财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做先行者与探路者,将女排精神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格与气质。
3.2利用女排相应资源,推动排球运动的文化建设
1)发挥排球明星的感召力,提升排球项目在全民健身中的影响力。
排球运动自传人我国,到如今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市民职工喜爱的体育项目,经过数十载的发展,已在我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84年诞生于中国本土的气排球,由于其娱乐性强、适用人群广泛,更是掀起了排球运动的高潮。201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主动总结运动项目文化特点、提炼运动项目体育精神,推出体育明星,树立运动员和运动项目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通过明星参与公益活动推广运动项目文化。
女排姑娘用比赛成绩与运动精神演绎着团队传奇,自然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2015年度“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被郎平收入囊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荣获年度最佳团队奖,足见中国女排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女排新领军人物朱婷,世界杯MVP与奥运会MVP的双料最具价值球员,成为全民偶像。铿锵玫瑰里约绽放,再次点燃了人们的排球激情,可借此东风,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开展女排进校园、社区、企业等活动,进行多种形式健身指导与运动项目宣传活动,着力推崇排球运动,提高排球运动的普及率,为全民健身注入能量。
2)女排精神激励三大球项目发展。
回首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可谓喜忧参半,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上,竞技体育成绩虽然已经跨进第一梯队的行列,一些传统强项如乒乓球、跳水、举重等堪称“梦之队”,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但在三大球方面,一直是我们难以启齿的隐痛。如今女足的荣光不在,男足一直在国人的爱与恨中徘徊不前,男女篮、男排深陷困境。在这种窘况下,只有女排一枝独秀,让国人看到希望。女排姑娘之所以能一次次破茧成蝶,靠的不仅是扎实的技术,更是一分一分咬牙拼搏的精神意志,这种体育精神值得其他项目的借鉴与学习。蔡振华接受采访时就曾表达了对女排精神的“运动迁移”主张,他说:“中国足球向女排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女排精神,这种韧劲、拼命、不怕、敢闯的精神,恰恰是中国足球最需要的。”鲍晓明研究员也谈到,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必须长期坚持,目前的足球改革以及职业化改革要坚持先普及后提高,抓好基础和技术等实力因素,再配以精神力量才能实现突破。在中国梦的感召下,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导向下,要实现我国三大球项目的崛起,绝不能闭门造车,要善于创新学习,勇于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教训,注重自身积累,发扬女排不抛弃不放弃、敢为天下先、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只有“三大球”搞上去,才是体育强国的标志。
3.3建立排球博物馆,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体育文化
博物馆是民族文化历史的沉淀与民族记忆的殿堂,是社会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也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保护与传承体育文化,我国相继建成中国体育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体育文物资料的专业博物馆)、地方性奥林匹克博物馆,如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2007年)、北京奥运博物馆(2011年)、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2014年)等,以及一些体育专项博物馆(如中国武术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等,这些体育类博物馆对传承与保护我国体育文化与历史,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与传统,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队伍,在30多年的征途中,老一辈排球女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因此可对现存的影像资料、比赛报道和使用实物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女排专项博物馆或陈列馆、荣誉室等,利用现代网络科技与研究手段,开通网络线上博物馆通道与微博、微信公众号,大力推广与弘扬女排精神。体育精神的网络化对于运动员社会角色、政治行为运动、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种对体育精神的全新理解。同时运用现代“口述史”研究方法,对几代新老女排队员进行采访记录,制作影音、视频材料,建立专项档案等,通过内心独白与经历分享,发掘女排姑娘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追忆女排的峥嵘岁月,传承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作为特有的体育文化载体,不仅是我国体育精神的光辉典范,更是超越体育精神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自产生之初,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与代代相传,始终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且愈发浓烈,一度被国人信奉为不同时代的精神图腾,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奋勇前进,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支撑与精神力量,是年轻人信仰的指明灯、社会各领域争相模仿学习的榜样,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梦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此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唯有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提炼总结其丰富的内涵价值,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但在大力弘扬女排精神的同时,要避免过度娱乐化与盲目推崇,切忌拿来主义、刻意套用与炒作,只有原生态的开发与保护,才能永葆生机、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