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
梁瑛楠++程诗琪
摘要:本文运用自编问卷,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辽宁省高校9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及特点。结果发现:1.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大学生关注最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是人际关系、求职择业及学业问题;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及单位心理服务中心是大学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及向同学朋友咨询是大学生非常倾向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3.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大于男大学生,4.一、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程度显著高于二、三年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66-02
一、引言
伴随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多样,近年来,高校多次发生的极端事件足以见得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很多心理学者、高校教师积极的从各自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与帮助。[1][2]社会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罗鸣春等人指出广义的心理健康服务是利用一定的原则、手段和方法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3]黄希庭等人指出狭义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导,来维护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活动。[4]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行调研,探析其总体情况及特点,从而完善以大学生本身需求为导向的需求评价机制,为规划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5]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择包括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访谈调查大学生群体100人,问卷调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取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六所院校1-4年级,共30个班级的学生900人。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900份,有效问卷840份。另外,在省内随机抽选八所普通高校、共计58名相关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二)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用于测量大学生觉察到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包括专业服务、服务内容、服务途径、非专业服务、公共服务、民间服务六个维度。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57,各个因素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分别为0.746、0.824、0.833、0.721、0.721、0.751。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因素结构与理论构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性因素分析中研究模型的指标比较理想,拟合度良好,其中RMSEA<0.08, x2/df﹤5,各种拟合指数也都在0.9以上。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体情况
1.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体情况
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各维度需求均值在2.224-3.581之间,需求总均分为3.067。需求强度排列前3位的依次为:服务内容(3.581士0.492)、非专业服务(3.201士0.307)、服务途径(3.186士0.205)。这与程科,王洪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反映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迫切性。[6]
2.服务内容
调查发现,大学生希望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依次为:人际关系、求职择业、学业问题、自我调节、生活适应、两性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其中,人际关系(94.78%)、职业发展(91.49%)、学业调适(89.29%)位列前3位。第四、五为自我管理(86.92%)、生活适应(85.47%)。前5位“希望+非常希望”的需求频次均在80%以上。这与闫明,刘取芝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也表明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就业及学业问题。[7]
3.服务机构
大学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顺序为: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单位心理中心、私立心理机构、医院、精神卫生机构、民间机构。学校心理中心(76.45%)为首选,社区心理中心(52.31%),精神卫生机构(22.33%)排倒数第二,民间机构(18.16%)为最后一位。[8]
4.服务人员
大学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依次是同学朋友、心理专家、父母家人、学校老师、精神卫生专家、医生、自己解决、任其自然。80.51%的大学生把同学朋友作为首选人员,学校心理专家(77.63%)次之,之后为父母家人(67.54%)、学校老师(55.84%)。自己解决(30.71%)、任其自然(12.35%)居倒数第二、一位。
5.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希望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和途径依次为:科学宣传(87.07%)、健康教育(79.62%)、向同学朋友咨询(76.87%)、与心理专家面谈(70.24%)、与家人讨论(63.29%)、[9]网络(56.27%)、向老师咨询(47.79%)、书信咨询(45.36%)、与医生面谈(40.19%)、与精神专家面谈(35.33%)、电话咨询(30.13%)。
6.服务态度
89.53%的大学生希望有固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服务,86.27%的大学生认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必要性,81%的大学生认同求助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解决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特点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大于男大学生,需求总均分差异显著(p<0.01)。女大学生在服务内容、非专业服务维度上的需求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1);男大学生在专业服务、民间服务维度上的需求强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年级差异
结果表明,一、四年级大学生在专业服务、服务内容、服务途径3个维度及需求总均分上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学生。原因在于,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进入大学后将面临全新的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等等,一时还难以适应,因此需要更多的辅导与帮助,尤其是心理上的。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现今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大学生自我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也越来越强,这也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因此在服务需求总分、专业服务、服务途径及服务内容上都相应较高。[10]
四、 研究结论
1.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处于较强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度较高的是服务内容、非专业服务、服务途径。
2.大学生希望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是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单位心理服务中心;同学朋友、学校心理专家、父母家人是大学生首选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3.大学生关注最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是人际关系、求职择业、学业问题。科学宣传、健康教育、向同学朋友咨询是大学生首选的获得心理健康服务途径。
4.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在服务内容、非专业服务两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而男大学生在专业服务、民间服务维度上的需求强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一、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显著高于二、三年级。
参考文献:
[1]昝桂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
[2]吴白乙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J].内蒙 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3]罗鸣春,苏丹.国外健康促进政策对我国心理健康 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5).
[4]黄希庭,郑涌,罗鸣春,苏丹,陈本友.中国大学生心 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1,(3).
[5]卢琪,李蓓蕾.美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 国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5).
[6]程科,王洪.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
[7]闫明,刘取芝.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
[8]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J].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9]吴萍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调查与对 策——以福州某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 2014,(s3).
[10]韩旭,齐东华,毛亚杰,段巍鹤.2868名大学生对心 理咨询课程与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调查[J].中国校 医,2013,(10).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