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媒体环境中的虚假新闻现象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虚假新闻的成因: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有些媒体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言论表达在“把关”上的低门槛,有些新闻媒体在竞争中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却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部分新闻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眼球经济”采用甚至亲自炮制虚假新闻。

    第二,从传播对象上看,用户生产新闻,由于缺乏一定监管,用户生产在信源、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上容易出现捏造和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匿名性是互联网的一大特性,在互联网社会中,网民容易出现自制力下降现象,为了获得关注度而制造不实新闻信息。

    治理虚假新闻的途径:

    第一,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素养的培养。这其中包括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新闻职业道德培养。加强政治素养,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党性原则,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就是坚持党性原则的表现。提升专业素养,就是培养对新闻真实性的鉴别和求证能力,从专业角度上去杜绝虚假新闻的滋生。培养新闻职业道德和树立新闻职业精神,需要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行事,不能触碰新闻工作的“底線”。

    第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由于网民数量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使得一部分网民自律性不强或是鉴别新闻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较弱。加大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力度,是减少虚假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采用依法治理是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在2015年对网络谣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治理虚假新闻上还是存在漏洞。只有对虚假新闻依法治理,才能降低其出现的频率。如建立虚假新闻的查处和责罚制度,对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者采用法律手段等。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制定专业的监管制度,保证监管机构能够对新闻质量等问题的调查和质询,并且按时向公众公开调查内容,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

    (周璐文,摘自《今传媒》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