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加减策
魏勇+杨锐
武胜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信贷投入、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也为农村金融机构“补短板、调结构”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以武胜为例,尝试就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作一些探索,以资商榷。
做好产品多元化加法
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突破点,做好产品多元化加法。一是要健全金融产品创新的组织架构,完善产品创新工作流程,加大产品创新的资金、技术与智力投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金融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二是要坚持“科技先行”战略,加强科技规划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电子化、网络化、流程化发展步伐,以科技进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三是要规范和完善信贷产品的操作流程,建立和完善涉农企业贷款担保机制、资产评估,探索建立和完善季节性特点农业资金需求的农业订单贷款管理系统,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的信贷模式,做好上下游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四是有序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为实体经济“放水养鱼”。为减轻中小微企业融资负担,适度开办无还本续贷业务,避免中小微企业借用外部高息“搭桥”资金还贷。
做好社会信用加法
以金融生态环境为关键点,做好社会信用加法。一是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电子化建设,要以企业征信系统为平台,积极培植A级以上农业信用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符合贷款条件的龙头企业的信贷需求。二是要加快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大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三是要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个人征信制度体系建设,提升信用评定的层次和质量。司法部门要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和以威脅、恐吓、逼迫等手段要求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贷款的行为。
做好产业项目加法
以金融精准扶贫为契合点,做好产业项目加法。一是要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农村金融机构要以扶持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专业合作社及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多方联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链的形成。二是要加快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创新。要创新产业扶贫贷款担保抵押方式,本着易处置、易变现的原则,挖掘物权潜力,扩大担保物范围。在抵押方面,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农民养老保险等抵押试点。要探索建立财政、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贫困户共同参与的产业扶贫模式,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加快建立扶贫信贷资金风险补偿机制。要由政府牵头成立扶贫贷款担保公司,引入扶贫贷款保险制度。要设立金融产业扶贫专项风险基金,对农村金融机构产业扶贫贷款形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和风险缓释。四是完善产业扶贫金融服务的政策激励。政府部门要将产业扶贫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并按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和服务质量匹配政府资源,建立扶贫资金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匹配机制。
做好融资成本减法
以服务机制优化为着力点,做好融资成本减法。一是持续优化信贷服务机制。要按照“低风险短流程、高风险长流程”的原则,优化现有信贷流程,简化非增值环节。要优化信贷审批模式,建立完善实施“独立审批人”动态调整制度。推行“阳光信贷”。二是要加快建设普惠银行,切实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农村金融机构要结合信用评级、担保物、存贷比、信用记录等因素对客户实行差别化利率定价,缓解客户融资贵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取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性限制,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三是要强化改进农村结算服务。建立优势互补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组织体系,加快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四是要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政府部门应在贷款抵押物价值评估、登记、过户、资信证明、信用评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惠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做好结构调整减法
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做好结构调整减法。一是要建立行业预警信息指标体系,认真研究区域内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时揭示可能隐藏的信贷风险。农村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和风险提示,提高对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预警要定期化、动态化。二是要抓住风险源头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适时调整信贷政策。要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信贷行业分布特点,对国家明确规定退出的和经营不善、信用等级低、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不符合环保政策及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一户一策”制定金融服务和退出方案,避免一刀切。三是要建立完善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要着力解决贷款集中度高、风险分散手段有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充分利用重组转化、互联网处置平台、以资抵债、资产证券化、无还本续贷等方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多渠道促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四川武胜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