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人人格塑造与“四有”军人培育
胡晓辉
摘要:军人人格反映了军人个体的精神特质,“四有”体现了强军兴军伟业对军事人才的总体需求导向。探讨二者的关系,以军人人格塑造和“四有”军人培育的共性要素为抓手,构筑培塑新常态,使二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强军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军人人格;有灵魂 ;有本事 ; 有血性 ;有品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80-02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四有”军人的提出,既画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标准像”,又规定了军人人格塑造的根本标尺。探讨军人人格塑造与“四有”军人培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不仅关系到军人个人的成长发展,更关系到军事职责的履行,关系到强军兴军目标的实现。
一、军人人格塑造与“四有”军人培育在根本着眼点和核心指向上的一致性
人格是决定个人整体样式的精神特质,即决定个人具体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品质。它是社会条件的产物,是个人在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军人人格塑造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环境;强军兴军已成为军队建设的最鲜明主题和最大实践,为军人人格塑造提供了最现实的实践基础。军人人格塑造应当置于这种最基本、最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并服务于中国梦和强军梦的实现。
对于军队建设而言,强军兴军伟业对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着眼于强军兴军实践对革命军人的政治信仰、素质能力、精神特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时代要求,习主席明确提出了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要求,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军事人才目标指向,也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军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
应当说,在当前条件下,军人人格塑造与“四有”军人培育的根本着眼点都在于强军兴军实践,且核心指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在于服务并促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保证强军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军人人格塑造与“四有”军人培育在标准要求上的统一性
军人人格和“四有”,都依赖于军队而存在,并受军队特殊大环境的制约,二者都具有许多区别于社会一般的标准要求,并且是统一的。军人人格反映了军人个体的精神特质,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根本标志;而“四有”则体现的是强军兴军伟业对军事人才的总体需求导向,军人人格的个性化塑造要统一于“四有”这一共性之中。
第一,信仰追求的统一。人格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问题。我军是由党缔造和领导的革命军队,必然要按照无产阶级的思想、面貌来改造和建设军队,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目标为目标。8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永远不变的军魂,在于培养造就了一批批具有坚定信念并为之不懈追求的革命军人。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面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严峻的现实,只有首先做到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经得起风浪,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从而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有灵魂”的革命军人。
第二,素质能力的统一。人的素质能力是人格结构的血液,也是人格发展的催化剂。军人的人生与军事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军人的人格塑造不能脱离这一客观现实,必须在军事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本事,服务于部队,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在本职岗位上体现高尚的人格。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军队自身建设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军人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不仅会影响到军事工作的效率,而且会直接影响其对军队指挥管理和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把握,攸关包括军人生命在内的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只有具备过硬素质,不断提高驾驭信息化装备、指挥信息化作战的核心军事能力,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既是军人“有本事”的内在要求,也是军人健全人格塑造的必然体现。
第三,精神特质的统一。人的精神品质是人格结构的内在基础。军人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往往会遇到更多的艰难困苦、逆境挫折的考验,内在地需要军人具备临危不惧、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意志品格,这是军人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身处长期的和平环境,面对信息化局部战争呈现出的突然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空前增大、心理对抗更趋激烈的战场现实,军人要能够打胜仗,迫切需要蓄养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虎气。只有这样,才能历经挫折而不垮,历经磨难更坚强,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第四,道德情操的统一。人格的本质体现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自觉关系上,而道德情操就是对人格本质的外在表现。军人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一特殊身份决定了军人个体内在的道德和价值准则必须与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和价值准则相一致,在行为过程中始终坚持我军的性质和宗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和高度开放环境下,社会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东西方价值观的碰撞日益加剧。特别是随着各种错误思想文化沉渣泛起,迫切需要当代革命军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能够知荣明耻、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自律慎独;面对生死苦乐考验、腐朽思想侵蚀、低级趣味诱惑、金钱美色拉拢,有定力、能自制、守底线、不越轨,真正成为“有品德”的革命军人。
三、构筑军人人格塑造和“四有”军人培育的新常态
军人人格塑造和“四有”军人培育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住军人人格塑造和“四有”军人培育的共性要素,构筑培塑新常态,使二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第一,坚守革命军人的精神高地。习主席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欲补精神之“钙”,把理想信念在灵魂深处牢固立起来,一是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特别是要学深悟透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军事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渗透,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二是要铸牢军魂。学习党史、军史,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从灵魂深处厘清革命军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听谁指挥”,以及“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这些最基本的人生问题,打牢履行使命、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挥。
第二,勤学苦练精武强能。习主席指出:“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这两个问题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2]要能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一是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保持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凭素质立身、靠技术立业的思想,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坚决摒弃训为看、演为看等弄虚作假的训练恶习,切实提高驾驭信息化装备、指挥信息化作战的核心军事能力。
第三,大力锻造血性虎气。习主席反复告诫: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锻造血性虎气,一要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军人的血性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扎根于我党我军传承已久的红色基因。铭记英雄,感悟传统,在沐浴我军的辉煌历史中教育激励自己,让红色基因始终成为催生军人血性的精神源泉。二要在严格军事训练中磨砺。要把军人打造成锋利的血性之剑,必须经过严格艰苦训练的磨砺,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严守纪律、团结协同的过硬作风,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锤炼军人的血性刚性、虎气豪气,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三要在重大任务中摔打。抓住这一培养军人血性的最佳时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任、接受挑战,在重大演习和抢险救灾中冲锋陷阵、接受洗礼,切实通过血与火的考验不断成长成熟。
第四,内外兼修崇德向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时一事之功,需要经过长期的自觉修养,养有“择善固执”的勇气,养成“行善为乐”的习惯。一要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情趣反映了一个人的情操。健康的生活情趣不能自然生成,要靠不断的学习实践去涵养。可以在读好书中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培养健康生活情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涵养身心。可以在先进军营文化熏陶中滋养。先进军营文化是塑造人的沃土,是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平台。通过积极参与军营文化活动,愉悦身心,提高品位,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二要恪守军人行为准则。军人行为准则具有高度规范性,不仅表现在政治和军事上,还表现在道德和社会交往中。在道德方面,不仅要守公德,坚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和军人道德规范,还要严私德,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入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在社会交往,尤其是网络生活方面,要牢记军人的身份和使命,严守军队政治纪律,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侵蚀影响,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 究,2013,(8).
[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 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3-03-1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