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思考
罗红
摘要: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中。除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网络娱乐之外,人们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进行一些延伸学习,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引导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要素,有效整合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成长在新时代的高中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信息技术的出现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如何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物理学本身是一门知识范围广泛、知识体系相对复杂的学科。课堂上单纯的专注于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往往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大局限,不利于学生探索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整合信息技术,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教学手段。但在具体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灵活、合理地运用。从初中物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来看,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客观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规避: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要适当避免滥用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而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主要教学形式。部分教师由于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在教学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出现滥用现象。不仅无益于促进教学,反而会阻碍教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性辅助教学。
2、物理教学要明晰目标不要过度追求形式
为了突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并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信息技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求教师围绕新课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适当时机借助多媒体生动而直观地呈现、解析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而不能不分情况地加以运用,导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流于形式,这样会过度干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
3、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视听思考相结合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优势在于其集视听于一体的功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需要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找准信息技术呈现的内容与学生的思考重点相结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思考、探讨的时间,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不断深入。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要边讲解边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以使学生在观察中展开分析和思考,不断优化学生的物理思维。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知识点强化其记忆
信息技术通过直观的视听功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点及相关物理现象生动呈现出来,会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产生深刻理解和记忆,相比于传统说教式教学要产生更明显的效果。如,在进行增大有益摩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制作如下视频:一辆行驶的车陷进路边泥淖中但因动力所限无法开出来。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想办法如何使车开出来。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过类似体验,他们有的说在车下铺垫稻草,有的建议在泥中铺填石子,有的建议在车轮中安装防滑链等。表明学生已感悟到造成车行驶困难的原因并得到相应结论:即要停止一个物体的运动,可以想办法增加路面粗糙程度,以增大有益摩擦。这种既有直观的影像,又有共同的讨论,营造出轻松且思维活跃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理解。
2、借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基于物理知识点的抽象性和理论性,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更清晰地理解掌握知识点。设计情境的方式包括:视频资料、图片、音乐以及动画等多种方式,而这些方式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加以实现。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相应的方式构建教学情境,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解析、直观呈现,使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复杂的事物变得简洁,单调的知识变得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主客观教学条件的具备,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同时,借助模拟实验,还可以完成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完成的实验,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有效弥补了传统实验方式的不足。如,在《电磁振荡》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振荡电流在LC电路中是如何产生的、电压与电流的大小以及方向变化有什么规律等知识点往往有理解难度。为此,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对电磁振荡进行演示实验,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即可清晰呈现出LC电磁振荡的内在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原理。
3、借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练习以提高效率
课堂练习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次梳理,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的有效检测。通过练习,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疑难点,发现薄弱环节,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练习并得到能力的拓展提升。通过这种分层练习的模式,一方面保证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使物理基础较弱的学生顺利完成练习,并巩固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整体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视野的初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传统物理教学的局限性,让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得以生动直观且富于趣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其对物理学习的畏难心理,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探索式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茸.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J].亚太教育,2019(05):27.
[2]孙宝才.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村科技,2019(09):76.
[3]邢亚学.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