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理论视角下中高职有效衔接宏观质量管理策略研究
朱学荣 韩奕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前如何才能实现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有效衔接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篇文章以范式理论为基础,由政府、社会以及市场三个维度出发,站在学校、社会和企业三个角度对中高职当前衔接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了对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希望借此能够给中高职有效衔接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范式理论;宏观质量管理;有效衔接;中高职院校
我國中高职二者衔接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自此经历了初步衔接环节(1985年至1997年)、快速衔接环节(1998年至2002年)以及当前仍旧使用的优化衔接环节(2002年至今)。外延以及内涵型衔接是衔接发展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二者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中高职有效衔接发展进行探究,也成为了近些年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现阶段中高职的衔接情况
(一)政策支持方面
我国在相关文件中指出:构建区域之中普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者有效的沟通体系。其实质是要让中职和高职以及本科与专业硕士等教育实现有效衔接,从而创建出一个系统化、现代化和完整化的职业教育管理结构体系,同时对已有的专业教育学位机制进行完善。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中职院校中的学生要想进入到高职院校或者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到本科院校中,缺少具有一定针对性、简易以及广泛覆盖的专业政策支持。同时学生在中职院校毕业以后能够直接从事何种职业岗位、为何需要进入到高职院校中进行进一步学习,同样也需要有对应的政策提供支持。为此,有关教育部门必须要由政策方面入手,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且可行的文件。
(二)入学及学制问题
当前各个地区在对待中高职衔接方面均有不同做法,部分地区需要进行统一性的文化考试而有的地区则仅需进行一些专业性的基础考试。同时因为中职院校中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自主性,因此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后,其往往会在教学以及管理等方面遇到一定阻碍,但是为了确保学校规模又不得不面向中职院校进行学生招收工作。现阶段大多数院校所采用的都是五年一贯制或3+2的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六年一贯以及四年一贯等。其中五年一贯制有助于提高生源稳定性,然而因为课程设置原因从而导致学习时间被拉长,进而使得课程结构体系缺乏层次性。而3+2这一形式在第二阶段会出现课程重复的问题,从而使得不能实现上升性学习。
二、基于范式理论的中高职有效衔接宏观质量措施
(一)借助体制改革为中高职有效衔接质量体系创造良好环境
创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制度环境,通常依赖于当前畅通、开放且灵活的职业教育模式,借助建立与职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桥梁作为根本实现途径。其中桥梁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分别是职业教育以及常规教育横向方向的沟通、职业教育自身在纵向方向上的衔接,而这都需要多方合作才可实现。首先在政府层面,需要出台对应的政策以提供有力支撑,政府部门需要在当前已有政策的前提下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给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环境。其次是在社会层面开展集团化的办学方式。开展集团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有助于利用多方力量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从而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结构的建设。建设更为紧密化的集团式教学,已经变成当前社会质量管理和监督改革工作的主要途径,例如实施集团董事会的运行模式、校企共建型专业与学院的运行模式以及集团化教育教学成果的共享模式。而不管是上述何种模式均需要激发企业对于集团办学的主动与积极性,努力实现高职院校以及行业企业间有效互动,促进校、企以及行三者一同发展,最终实现共赢。最后是由学校层面,学校在中高职院校有效衔接工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大部分专家认为可以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等方面开展有效衔接。其中专业衔接是重要前提,课程之间的衔接是核心,而人才培养为原则,教学过程间的衔接则是基础。
(二)优化专业布局,拓展优势专业领域
充分展现出市场配置内市场具有的重要作用,将推动专业群以及有关产品完美融合与发展当作重点,开展精品与重点专业的带动计划,通过技术发展与人力资本,实现优势专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按照职业学校所确立的重点示范性专业,相关人员能够对其中核心专业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例如金融以及保险等专业究其本质而言是经济类专业,并且和会计专业间存在大量共通共享指出,除了统计学原理和经济学基础等基础课程能够实现共享之外,其中保险知识以及金融实务等也可当作会计专业选修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统一规划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最终实现相关专业良好发展和科学建设。
(三)借助多元结合对宏观质量管理效果进行优化
首先将主观以及客观评价的良好结合。想要满足当前中高职衔接内在需求,充分发挥衔接的效能,必须要由主观层面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并且还需要构建一个由政府或社会指导的专业服务部门,例如创建一个“一站式”的中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网站或者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库等,由多个角度入手,将政府、社会与学校三者合作评价范围进行全面且系统性的拓展。其次实现监督以及评价良好结合。借助科学调研、有效论证,构建“分成科学、内容全面”的评价制度。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能够利用完善政府的监管体系以及市场调节模式等手段,建立一个中高职院校评价统一与执行监督机制,最终为中高职哟小衔接宏观质量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改革以及发展过程中,对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途径进行研究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程。虽然当前专家学生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因为学校、地区以及人文历史等差异,因此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努力,促使中高职院校实现有效衔接,进而培养出更为优秀且为社会所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虹,许伟.质量创新战略:质量管理的新范式与框架体系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16(03):1-22.
[2]蒋姝妍.范式视角下的高职教育问题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04):101-101.
[3]郭建勤,任文娟,张磊.探究“3+2”模式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2):125-125,127.
作者简介
王文琪,女,教授,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我区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NZJGH201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