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评述

    郭蒲丽

    跨文化交际一词诞生于美国,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1959年发表的著作《无声的语言》序言中,率先构造出这一词汇。跨文化交际,亦由狭义上的客居与本土交际,拓展成为一种泛指不同背景的异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词则旨在应对跨文化龉龃而生,因而亦称作跨文化适应,即指透过接触、理解、掌握、适应、影响等,而達到最高限度的主动式的异文化无缝切换的深度融合与最低度的被动式的异文化自我行为修正接纳。

    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格局纵览

    世界的地球村化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电影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文化技能,甚至是电影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即指电影企业在与异文化交互过程中,在文化现象、人文风俗、生活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影响表达。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获得了极大的文化繁荣,电影企业在这波极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的近乎饱和,电影企业的未来长足发展正面临着后续乏力的问题。纵观全球化电影大市场,可以看到,欧美市场有着远比中国局部本土化市场更为宏大的发展时空;因此,立足于中国局部本土市场,走向世界范畴的国际大市场已成为中国电影企业个体发展与全局发展以及未来可持续繁荣的关键节点。中国的国家级政策亦对文化产业发展持鼓励态度,尤其是“一带一路”的伟大擘划更是为电影企业快速实现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宏观支撑。而对于电影企业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更关注于电影企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针对冲突的解决能力,以及包容、接受、影响、主导能力。

    (二)优势位置

    在跨文化视域时代,国际间的深度融合与交流发展已成为电影企业得以无极化发展的高内聚宽外延的强烈需求。对于电影企业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命运共同体化大环境、大背景、大格局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必要条件;同时,更将成为电影企业与世界进行更大范畴内的交流、共进的必然。这种跨文化交际与适应能力的缺失在未来的世纪将被时代无情淘汰。无论是电影企业所依托的文化领域,还是其所赖以驱动的经济领域均将出现巨大改观,换言之,电影企业迫切需要从现在起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于能够在未来电影企业长足发展的过程中,在世界地球村中游刃有余,居于全球化文化娱乐竞争的优势位置。

    (三)重大意义

    在跨文化视域下,电影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已经不可避免。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够为电影企业提前且快速地获得全球化的文化娱乐竞争优势位置,而且,亦反过来为电影企业带来了一种先入为主的适应性优势;并且,不仅如此,电影企业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更将透过跨文化的接触获得向异文化汲取养分的巨大反馈优势;并将在接触与融入异文化的过程中,接纳其中的文化趣味,接受其中的文化启示,吸纳其中的文化精华,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电影企业可能与异文化之间产生的龉龃、矛盾、冲突。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基本的诉求即是文化信息之间的,透过跨文化交际所弭平的交换障碍,在交换过程中快速地建构起异文化之间的对等式理解与对位式表达。电影企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对企业本体有益,而且更对国际范畴的世界文化大融合、大繁荣、大发展意义极为重大。[1]

    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

    (一)行为意识制约评价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文化界的水平运动揭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拉铎等人建构出了一种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结构化评价体系的原初形态;至20世纪90年代,巴赫曼等人更在卡奈尔与斯韦恩模型的基础之上,建构出了评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数理模型。这些针对性的研究与模型极大程度地保证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这些模型为特定场景建构异文化交互语境提供了更进一步研究的进阶之梯。从深层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而言,电影企业的行为及能动意识对于其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换言之,除却文化现象与表达、文化习俗与习惯等方面的因素,电影企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在以跨文化的敏感,而在情感方面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幅提升,同时,行为意识在制约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方面,亦直指电影企业的整体规范化表达与整体价值观表达。[2]

    (二)创新机制制约评价

    对于一家电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资本等最基本要素已没有必要囊括进跨文化交际能力机制的评价考量范围之内,反而是电影企业的创新机制才是评价考量的核心关键。任何电影企业都自有其一整套运作的创新机制,这套创新机制决定了一其未来的发展限界。优秀的创新机制不仅能够因应国内大环境的政策性变化,而且能够因应国际竞争的风云变幻。可见,创新机制使得电影企业具备了跨越国界、走向国际、冲向未来的强劲发展动力。例如,《阿凡达》一片即是经典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该片的异文化介入失败教训为电影企业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异文化抗力的典型反馈规训,启示着电影企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擅于运用文化影响等机制进行制衡,运用创新等机制运实现电影企业的无极化发展。[3]

    (三)文化本位制约评价

    针对异文化的跨文化理解力才是衡量一家电影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同时,跨文化理解力亦将决定一家电影企业未来向异文化输出的文化表现力与包容、接纳、融合异文化的文化同化力。世界将是电影企业的一扇终极窗口,那些始终都无法实现跨文化顺畅交流的电影企业将永远都无法打开它,更将永远无法跨越与世界交流的异文化隔阂鸿沟;小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电影企业个体的诉求;大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整体需求。在世界和平的普遍强烈诉求下,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本位、娱乐本位、媒介本位的交际能力重要指征。例如,在《与狼共舞》一片中,即以跨文化交际的震憾式表达,而将其过程中的同化与融合表达得感人肺腑,昭示着人类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更应进行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越种族、语言、文化的和谐融合。[4]

    三、 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性表达

    (一)态度适应性表達

    在跨文化视域下,电影企业在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过程中,显然首先是态度决定一切。以目前的国际国内大环境而言,电影企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大致可以划分为被动情势下,主动性自我文化行为的修正与主动情势下被动性的他者异文化的渐进浸染改变式影响;同时,在这两种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的路径中,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所采取的适应性态度亦有着较大的不同。显然,任何异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都必须遵循一个互相理解的大前提,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态度表达则为更进一步的理解异文化提供了最佳的开放性契机,并使得异文化之间能够在电影企业这一中介的桥梁作用之下,以针对彼此的关切与关注而开放彼此的文化领域与文化表达,同时,我们应以良好的心态,有意识地倾尽电影企业之力,深度挖掘异文化表达的特质,借以在尽可能对位的理解视角上形成电影企业之间、文化娱乐表达之间、文化产业之间的更深层次的接触,在彼此认知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化电影企业与世界的更加广泛密切的联系。

    (二)知识适应性表达

    跨文化视域下电影企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的首要方面即是知识的适应性表达。客观而言,异文化之间的认知与知识差异性最大,这些差异性,直接导致了异文化之间的理解差异、理解错位、理解悖反,换言之,异文化之间在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效果三个方面均存在着超出传统的态度所能左右的范畴。这种差异、错位、悖反更关乎理解表达;例如,中国人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就是询问“吃了么”,然而这句惯用语,如果完全直译至异文化中,则必然会造成异文化理解上的困扰。这种异文化理解方面的困扰不胜枚举,总结起来,即是知识适应性的问题,并且,亦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知识适应过程。从中国整个文化产业近年来的极速发展态势观察,只要在国家良性政策的驱策之下假以时日,那么,以中国的文化无极化发展能力、资本强大聚集能力、产业强势发展能力,中国电影企业与电影产业的文化发展将快速突破跨文化视域下的一切交际障碍。[5]

    (三)技能适应性表达

    跨文化视域下,电影企业交际能力的态度适应性表达为电影企业建构起了足以深度融合交际主客体对象的,多元异化深度融合的观念表达。这种基于态度与知识层面的表达并非一剂万灵丹,不足以解决电影企业跨文化交际的全部问题,尤其是针对形而上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表达方面,还必须透过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技能加以进一步的完美解决;换言之,我们必须在更高层级上,打通电影企业的跨文化交际路径,以实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异文化之间的理解达成,以利于后续的意识形态表达的顺利介入。从实际的跨文化交流技能而言,电影企业既需要建构起电影本体与异文化间的文化交流技能,亦需要建构起电影企业与异文化中的社会化之间的交流技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这两方面的技能缺一不可。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电影企业而言,实际上亦属于一种高概念的表达,占据这种高概念优势,不仅意味着能够最快速地融入全球化的接触、交流、竞争中,且还能够快速地将全球资源与人才为我所用,将全球市场与文化输出为我所有。

    结语

    跨文化视域下,电影企业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凝聚与表达的个体,其与异文化接触交流过程中,对于异文化的文化影响、文化浸润、文化侵彻等,以及异文化对电影企业本体的包括风土、习俗、文化、艺术、行为、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反馈式影响,均为电影企业建构起了系统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作电影企业,应以其内蕴的文化精神与异文化之间在彼此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寻获多极化、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精神契合。

    参考文献:

    [1]甘小亚,黄莹雪,程桑桑.多模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模式[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92-96.

    [2]刘世生,刘梅华.出国交换对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访谈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4,35(6):63-67.

    [3]Ross,R.S.Speech Communication:Fundamentals and Practice[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4:61.

    [4]刘超.跨文化情境对孔子学院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研究——以美国孔子学院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8(6):36-43.

    [5]徐小红.英语电影对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