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时代中外大学生心理疏导服务平台构建

    侯佳琪 李怡秋 郭新煜 刘晓璇 沈皓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阳光森林”心灵补给站。项目结合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学生具体发展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教育活动的研究与服务平台,有利于帮助中外大学生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更易发挥自我潜能、适应外部环境。

    关键词: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疏导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1-0127-02

    0引言

    近年来人们学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但社会给予大学生健康的关心仍主要聚焦于体质健康。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塑造阶段,普遍容易出现因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或缺乏挫折承受能力等相关问题。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积极展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阳光森林”心灵补给站,密切关注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深入调查了解其需求与困扰,通过项目平台推送心理疏導知识与文章,并结合学院学生实际开展活动,缓解中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帮助其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况。

    1“阳光森林”心灵补给站——中外大学生心理疏导服务平台简介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全国人民采取了“自行居家隔离+线上办公学习”的生活方式。然而,长达数月宅家不外出极易使大学生受到外界不确定信息的影响,产生焦虑、空虚等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本项目结合当前实际需要,将网络新媒体平台与心理健康辅导知识相结合,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阳光森林”心灵补给站,作为课题项目积极开展研究。利用学院本身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到梦空间APP,建立了一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教育活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与服务平台。

    2“阳光森林”心灵补给站——中外大学生心理疏导服务平台的构建

    2.1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成员都对心理健康知识非常感兴趣,前期有向相关心理专业的同学进行请教,查阅与学习过相关专业书籍,对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项目包含三个不同年级的成员,便于对不同年级的中外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协作良好,分工明确,能够有效地对本项目进行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项目团队的指导老师从事学院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管理工作,可以给项目更多指导性意见,从而使得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更为高效有用。

    2.2团队工作

    项目在前期工作中进行团队分工,明确划分各小组负责的部分。在项目筹备期间积极查询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书籍,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根据不同的分工,部分成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社会及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进行收集与筛选,另一部分成员则积极与学院老师和同学沟通,对本院内部中外学生心理健康信息进行收集,根据其心理健康现状做好推送内容的相关知识储备与线下活动计划。

    前期工作就绪后,项目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第一部分是开展线上栏目,随时走进心理小课堂。第一阶段:项目每两月针对一个社会典型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解决方案。第二阶段:重点采访学院留学生和有意向出国的AD项目同学,了解其近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困扰。第三阶段:通过国际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以每月三篇的频率进行心理健康自测,心理小故事,解忧方法三部分的推送。第四阶段:在疫情期间根据中外学生需要筹备与举办各种形式的线上活动,帮助其及时疏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部分是举办线下活动,近距离接触心理健康。线下活动结合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安排人员进行图片、视频记录。第一阶段:积极和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沟通交流,邀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为在校留学生举办心理知识类的讲座与辅导类活动。第二阶段:将院内各级心理委员纳入团队,辅助项目线下活动的进行。第三阶段:每月不定期抽选十名学生进行访谈,做到既私密又精确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推送内容修改。第四阶段:与学院自身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相结合,举办一些增进同学间互动、提升对心理健康知识认识的活动。第五阶段:给学院AD项目计划出国的同学“打好预防针”,针对学院留学生与已出国学生普遍产生的心理困扰进行应对方案总结。

    3“阳光森林”心灵补给站——中外大学生心理疏导服务平台进展情况

    项目实施主要分为线上栏目和线下活动两方面,线上更注重于资料与案例的收集分析及推送整理,线下主要以访谈和活动的形式展开。但由于当前疫情影响,项目的工作重心主要侧重于开展线上栏目、访谈和活动。

    项目的线上栏目主要以案例分析、中外学生采访和心理知识类文章推送的形式展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案例进行筛选分析,为其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前做好知识普及与心理疏导资料整理,避免“等出了心理健康问题再弥补”的状况;每月不定期对中外学生进行个人采访,结合采访与调查情况,把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困扰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推送专业知识的内容方向;依托于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专栏板块,根据当月不同学生群体的普遍困扰搜集疏导与解压知识素材,推送心理知识疏导类文稿与相关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线上平台让同学们进行心理问题的自我检测与解决。

    线下活动重点在于与校心理辅导室、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等进行合作,将院内各级心理委员纳入团队,并与辅导员老师积极沟通商议,及时且清楚地了解中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与困扰。结合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为学院中中国学生开展了线上抗疫征文与手抄报评选比赛等活动,将其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及时发布“第二课堂”活动资讯,提高了全院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了其因长期宅家不外出而造成的焦虑与空虚的负面情绪,帮助同学们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与心理健康状态。举办心理剧评选比赛、健康心理推广展台评比等活动,实现对学院中外国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其加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及自身心理的防护,让同学们在发挥创意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引导同学们树立健康的心理观。

    4“阳光森林”心灵补给站——中外大学生心理疏导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精神卫生法草案说明时指出,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给予大学生健康的关心仍主要聚焦于体质健康方面,其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了很多意外事件的发生。于是,国家开始愈发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求各高校增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因此,建立中外大學生心理疏导服务平台,帮助中外大学生疏解心理压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与普及活动,有利于团结学院学生、创造和谐校园。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与体质健康不同,心理健康更具隐蔽性及私密性,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时,并不会主动倾诉和向他人寻求帮助。项目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向全院师生推广,使全院师生能够第一时间收到心理知识推送,随时随地与心理相关网站对接。这使得中外大学生能够更方便、私密地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也为其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树立健康的心理观提供了帮助。

    项目的受众群体广泛,服务对象还包括外国留学生和AD项目出国留学的学生,这非常符合国际教育学院日常学生工作的目的与原则。项目成员积极与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沟通交流,根据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特点,针对采访到的外国留学生和AD项目已出国或即将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分析整理出可行、可信、可靠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其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

    项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社会普遍出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提前做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对具有心理健康问题隐患的同学给予帮助和解决方法,避免“出了问题再解决”的常态不足。丰富多样的项目内容与学院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以及各类健康知识类讲座有机融合,产生了“1+1>2”的效果。这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负面情绪、保持其身心健康,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互动,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有利于打破地域壁垒,团结班集体,帮助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各国学生和平相处。

    5结语

    通过创建一个研究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教育活动的服务平台,线上分析和研究社会普遍出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并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知识疏导类文稿与相关专业知识;线下与校心理辅导中心、朋辈心理辅导等活动进行合作沟通,针对中外大学生的特点灵活开展各类活动。从而帮助大学生加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及自身心理的防护,保持身心健康,使同学们更易适应外部环境,发挥自身潜能。

    (责编:陈静姝)

    基金项目:2020年宁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治区级项目(Q2020107490095)

    作者简介:侯佳琪,女,河南濮阳人,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国际教育。

    指导教师:陈楠(1984—),女,宁夏银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