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探讨

    黄长伟++孙雅欣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只有农村和农民的阅读解决了,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全民阅读,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建立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建立我国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策略和具体构想。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公共文化;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2-0055-03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增加到29113个。2000-2011年,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努力实现l亿左右农业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意义。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农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村落和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相对陌生的城镇社区,普遍存在着求知识、求健康、求快乐的文化需求。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在带来了生活、教育、就医等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农村居民短时间内在精神上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情况。通过开展农村公共阅读服务,帮助农村居民平稳渡过这一时期,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阅读活动,构建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对于指导农村居民、家庭和社会的阅读,帮助农村居民在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交融过程中平稳过渡,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建立和偕社会,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2015年1月,国家确定了64个城镇化试点城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就为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上支持。

    一、国内外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研究现状

    国外大多研究是基于实际调查基础上形成的,如Dent V和Yannotta L对乌干达农村图书馆的研究发现,发展社区图书馆,搜集当地语言小说,是发展整个非洲阅读文化的关键。调查发现农村图书馆应该是社区的教育和文化中心等。在实践方面,美国、法国、波兰等国家积极推动乡村公共阅读,努力构建“无死角”乡村阅读服务体系,把满足公民的读书需求列入到其执政内容,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尽管新媒体技术给传统阅读带来一定冲击,但是很多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城乡一体化模式研究、共享工程推动农村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模式研究、图书馆联盟及区域合作研究、群体服务重心向农村图书馆下移模式研究等方面。研究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成果很少,近期部分专家学者逐渐开始以城镇化建设为背景展开研究。周和平认为“图书馆事业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以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欧阳红提出了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战略,还有林松等提出了一些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观点。在实践方面,上海等一些地区和城市开始关注我国农村居民素质与当前社会变革尚不适应的情况,根据当地情况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但从全国来看,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二、城镇化背景下建立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一)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有助于巩固深化前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成果。当前城镇化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此时以城镇化为背景研究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在现有资源基础上的二次开发以及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最佳契机。

    (二)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有助于促进公共阅读服务的正规化。构建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将在法律法规、服务主体、经费保障、服务模式、监管评价等方面予以科学化设置,为农村开展阅读服务向常态化发展提供依据,为政府制订城镇化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三)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有助于促进农民个体、民族和社会的进步。保障农民自由、平等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利,向转型期的农民提供知识援助,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责任。对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文明、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作用。

    三、建立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策略

    (一)制度保障是广泛长效开展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内核

    阅读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才能逐渐提升公民素质。农村公共阅读服务需要长时间、全覆盖的开展,才能使大多数农村居民真正受益。农村公共阅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科学有序开展;促进公共阅读服务的正规化和系统化;保障阅读活动经费来源稳定;提供开展阅读服务激励机制;提高公共阅读服务效率以及相关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走访调查是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和农村文化的前提

    通过实地走访农村地区,调查农村居民收入、阅读习惯、阅读需求、阅读困难、主要消费分布、教育水平等,以此分析当前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状态;调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配备情况、覆盖情况、开展服务、制度保障等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以此分析我国农村公共阅读服务开展的基础;调查城镇一体化城市文化、农村文化相互渗透、交织过程,以此分析农村居民文化选择取向以及影响。

    (三)构建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有序开展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指南

    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要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构建,宏观包括对于开展阅读服务的主体资质的确定,开展阅读服务的机构激励机制,经费来源,监管部门等;中观包括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标准、工作人员资质、业务考核、服务效果评价等;微观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的活动形式与效果,区分农村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势与内容的阅读推广活动等。建立农村公用阅读服务体系,为农村公共阅读服务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可行性步骤;有效运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指标;良性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和监管。

    四、建立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构想

    (一)加快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公共阅读服务职能

    当前,国家已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今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的过程中,亟待转型发展。

    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统筹规划。根据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城镇人口的分布情况,加强对图书馆各级各类网点的合理布局,真正发挥省市级图书馆总馆和中心馆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整合乡镇社区分馆、流动图书馆和自助图书馆等不同类型资源,构建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图书馆对城镇居民服务的全覆盖,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城镇居民身边不可缺少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要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并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从而实现农村、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城镇要以社区为重点,建立以城带乡、统一协调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加强城乡图书馆的业务协作,充分发挥省市级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人力、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图书馆总分馆和联盟等形式,带动和引领区域内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建立城乡统筹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需求;充分发挥省市级图书馆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为城乡居民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水平;凭借中心城市图书馆的人才优势,通过现场指导、学习交流和业务培训等形式,促进社区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要建立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乡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使所有城镇居民都能够方便、均等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他们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街区、社区图书室和自助图书馆建设,使城镇居民通过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免费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呈现出多元化模式,如上海的总分馆制,天津的“社区分馆、行业分馆”模式,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江苏“多元化”模式,深圳“图书馆之城”模式等,使实现城镇化的农村居民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图书馆服务。

    此外,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村屯要撤并,需要将文化部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立的农村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合并,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作为建立社区图书馆的基础保障。另外,还要增加书店和报刊亭网点的数量和覆盖面等。

    (二)创新服务手段,拓宽农村公共阅读服务途径

    在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建设将会给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城镇信息化建设将为图书馆的服务搭建更加快捷方便的基础平台。结合“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战略,2015年,我国各类城市将基本实现光纤人户,第三代移动通信用户的普及率将达到32.5%,固定宽带的家庭普及率将达到50%。随着宽带的提速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拓宽农村公共阅读的服务范围,使城乡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和数电视等媒体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此外,要大力开展面向刚进入城市的农民的阅读服务和适合现代城镇居民品味的培训、讲座、展览、沙龙、音乐、影视欣赏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体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居民阅读活动,引导阅读方向、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最终建设书香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三)探索公共阅读资源投入模式,实现参与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鼓励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积极探索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投入模式,倡导多渠道和多元化投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实体,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提供产品、资助项目、赞助活动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社会捐赠管理制度,真正落实现行的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规定。积极采取政府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定向资助和购买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都参与到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中来。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来推动城乡公共阅读的发展。探索开展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创新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管理模式,通过招投标或委托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运营。鼓励和支持民办公益性阅读服务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图书馆、图书室、休闲书吧和阅览室,并进行必要的政策倾斜和业务指导。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公共阅读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弱、起步晚,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我国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提升全民素质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部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不等于真正的城镇化;城市人口数量的单纯增长,不等于城镇化,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只有将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居民解决在过渡阶段精神层面上的困惑与匮乏,潜移默化将阅读培养成为一种习惯,满足他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