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刻的艺术魅力
杨国琴
摘 要:陶刻,从简单到繁琐,从朴素到有理想,紫砂陶刻的历史就是紫砂艺术从实用到艺术追求的过渡史。今日繁荣的紫砂艺术市场,关于紫砂陶刻的艺术作品良莠不齐,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与创作者自身的工艺与功力不足密不可分,所谓紫砂陶刻艺术的工艺与功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就是艺人自身所具备的良好人文艺术综合素质。流畅自如的刀功,行云流水、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苦练才能达到。
关键词:陶刻;表现形式;艺术魅力
1 前言
宜兴紫砂作为民间艺林中的绚丽奇葩,它在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上别具一格。集观赏和实用为一体。它简练大方的造型,淳朴典雅的色泽,安祥恬淡的神韵,深受海内外藏家喜爱。陶刻,俗称"刻字"、"雕刻",艺人用锋利的小钢刀在泥坯上雕刻文字和图形,然后装套进窑烧成。它是集器形、文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装饰手段,使紫砂器在淳朴中见妍美。文人墨客常用陶刻来进行素面花饰,表达吉祥寓意,寄托心中的闲情雅致。陶刻艺术的演变从简单到繁琐,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从朴素到有理想的追求。陶刻的历史就是紫砂艺术从实用到追求的过渡史。
2 陶刻的艺术魅力
陶刻是指在半干的坯土上,用竹刀或金属刀等刻纹样。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陶刻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刻底子”,即先用毛笔在坯体上书画,再用刀沿着墨迹镌刻,说白了就是“依葫芦画瓢”;另一种则是空刻,以刀代笔,直接在泥坯上运作。双刀正入法、单刀侧入法还是涩刀、迟刀、轻刀等各种技法,凡刀锋所及,必能准确体现理想的艺术效果。陶刻是追求“诗、书、画、印”融合在一起的人文陶刻艺术,在壶上凝炼出如惊涛拍岸的万壑松风,让方寸紫砂,容纳了整个世界,有了一砂一世界之妙趣意境。对金石篆刻、书法绘画、造型设计都要有深入的研究,作品或俊秀细腻,或粗犷奔放,自成独特风格,在紫砂壶上演绎出唐碑汉瓦神韵。
紫砂陶刻的技法,分为“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先用毛笔在坯体上书画,定稿后用陶刻刀依照墨迹镌刻。空刻是指以刀直接在坯体上镌刻,没有墨迹的规范束缚,以单刀行走较多,它须由擅长书画并有一定雕刻经验的艺人进行,在确定大体轮廓后,以刀直接镌刻,要求运刀快捷,轻重顿挫有神,线条变化有致。
紫砂陶刻的表现形式,除线描阴刻外,还有阳刻、琢沙地等。线描阴刻,就是凹状的刻文,阳刻就是凸状的刻纹,而琢沙地,是用小刀或小钻,在器物表层琢成点点沙粒状的块面,再在块面上凸显陶刻文字。
在陶刻文化上,我们要结合中国画,而写意是中国画中的精髓,在紫砂陶刻上,写意的陶刻注重表现刀痕,结构的自然形态,表现出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表现出随意,洒脱的意境,用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线条,夸张的结构去吸引人。若用刻刀表现丰富多彩的题材,必须根据不同的题材充分发挥多种刀刻的手法来完成,或抑扬顿挫,或逆锋疾施,或轻刮浅刻,或提刀雕琢,或阴刻或阳雕,施展范围很广。在刻底处理上,包罗了古人刻底方法,不外乎有三角底、升罗底、平底、圆底(内圆及外圆底)等。在具体创作运用上,必须把内容、形式、风格、泥色及刀刻手法通盘来考虑。
对于紫砂陶刻艺术来说,良好的教育、渊博的知识是一个基本素质,不具备这一基础,陶刻作品不可能具备很高的文化价值。紫砂陶刻作品选用的素材大多是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但并非生搬硬套,只有理解那些诗词名句里的文化思想感情,才能做到把陶刻内容与紫砂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完美结合。
3 结语
陶刻作为紫砂装饰的主要手法之一,历代被文人雅士所重视。陶刻,从简单到繁琐,从朴素到有理想,紫砂陶刻的历史就是紫砂艺术从实用到艺术追求的过渡史。今日繁荣的紫砂艺术市场,关于紫砂陶刻的艺术作品良莠不齐,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与创作者自身的工艺与功力不足密不可分,所谓紫砂陶刻艺术的工艺与功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就是艺人自身所具备的良好人文艺术综合素质。流畅自如的刀功,行云流水、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苦练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