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媒体运作及人员素质的提高
欧炜
摘要:主流媒体即国家媒体,也叫党媒,传递国家声音,它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在传播形式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传播方式,即隶属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媒体传播方式,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另一类是当下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利用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传播的媒体,如公众号、微博、头条等,称为新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5G;媒体运作
在仅有传统媒体传播的时代,不管是报纸杂志平面媒体,还是广播电视音视频媒体,必须有国家相应刊号和播出许可,舆论导向基本可控,因为终端可控。但是,在新媒体这一块,由于是依赖于网络传播,人人都可以申请各种号进行文字、图画及音视频传播,造成一定的监管难度,终端控制基本不可控。据了解,这两年自媒体发展相当迅速,仅在头条号运营的就达一百多万人,算上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上运作的自媒体人,达到三百万人之多。但在主流媒体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拥有有效记者证的人数仅20多万。
自媒体的出现,让我们的信息传播内容增添了色彩,大众娱乐更加丰富,但也不乏鱼龙混杂,有一些素质低下的自媒体所发声音扰乱了视听市场,因为真实性在监管上有一定难度。比如这次新冠病毒抗疫期间.尽管主流权威媒体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方式,发出了大量的、有事实依据且正能量的各类视听及平面作品,但未在抗疫一线的、坐井观天道听途说的一些自媒体,还是有一些混淆视听的信息给公众带来一定影响。如某自媒体人坐在家中采用听来的信息并加以综合的**日记,还是以悲情及责难的手法,引起民众的关注,赢得了一定的市场。
在今天民众对信息需求量大增且又各种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如何加大自己信息送达的能力,以更真实、更广泛、更深度、更快捷的新闻信息,在新闻信息市场占据主动位置,从而引导社会舆论导向显得更为重要。
搭上信息传播高速路,在5G技术改变社会的革命中,权威主流媒体必须尽快改变运作模式,加快管理模式的改变,加强全媒体采访者的培养,以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在质与量上的飞跃!
今年新冠病毒抗疫报道中,一项利用5G技术进行现场24小时直播的信息,火遍了中国,那便是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建设的“慢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有上亿人次的中国人以追剧的方式进行观看,整个直播透明、无编辑,无解说,完全用事实说话,博得受众相当的好评。
这表明,在新的信息传播高速公路上,我们的传播方式完全来了一次彻底的改变,它不仅带来传输速率上的更快更便捷,它甚至改变着各个行业的目前生态运作模式。2020年5月11日,一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完成在厦门港的“首秀”,标志着5G应用在智慧港口从实验研究阶段迈向全场景作业生产阶段,也预示着5G将带动更多的产业进入智慧“快速路”。没有驾驶员、没有现场调度人员、全靠智慧的各种网络端口,掌控着货物的装卸。5G技术的运用,让物理距离相当远的控制中心,可视化、智慧化地调度着现场的运作,这个例子说明,有了5G技术的支持,千里之外心可以中有数,这个场景表明,新闻行业里的运作,是否也可以如此改变。
编审流程的可加速:鉴于主流传统媒体的性质需要,现在的发审稿形式是这样的:记者采写一编辑审稿一主编审稿一总编审稿。三级审稿制度保证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导的导向性、真实性、权威性。但是由于我们是从2G\3G\4G不断递进,从手写稿到电脑写稿再到手机同步审稿,但传播速率还是会因为大容量的音视频等内容的应用而无法做到同步,信息的延时较之现在时兴的自媒体各种类型的、终审者就是采访者或主持者的各类新媒体在线直播,还是会在传播速度上略差好几筹。虽然在过去的传播形式里,现场直播是最让人激动且传播效应最明显的形式,比如奥运直播、春晚直播及各种大型活动的直播,但是这些传播方式要么是租用卫星,要么是有线电视网络等,它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方式,固定的内容等,不仅成本高且受地点的约束。
但是,5G时代就不一样了,火神山、雷神山同步“慢直播”给了我们一个信息无限量同步传输的可能,5G大带宽和低时延场景,为视频的4K/8K加AI的应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最佳的应用场景,它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媒体运作生态结构,让我们在采、编、审、播(刊)的流程缩短,或者可以说是少延时,让新闻送达变得更快、更真实。5G网络普及后,使用手机也可以实现即时迟延时大容量视频传送,这样,为新闻现场音视频处理及各级审查带来了革命性改变。
采编播可以一站式完成:采,过去记者采访,媒介不同,采写者的功能也不同。纸媒,记者写稿,摄影记者拍照;广播,记者写稿,可以口播,主持人与播音员发声;电视,记者采访出镜写作,摄像专职摄像,后期人员制作,再到主持人播出。仅从这一点,就输现在的自媒体人员好多。因为船大,每人分工不同,虽有集体作战功能,但在小而快上面,没有自媒体人员那般灵活,这还不算上中间环节的三级审稿制度。而自媒体人员常常是单打独斗,本领也是相当历害,采、写、编、录、制作、播出往往由一人担当,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而有大量的还是现场直播。从质量上看未必会特别好,但经过数量的磨练,住住会出现一些精品。虽然在过去一两年中,主流媒体为应对市场竞争,媒体融合正进行中,各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等,都出现了融媒体中心,但凡市面上能出现的传播形式,各家都有一个小而全的融媒体来进行融合在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上发布,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主流媒体也出现了不少采、写、摄、編、播合一的优秀媒体人,他们为主流媒体人员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主流媒体完全有能力培养出优秀的全媒体采编播人员。
新闻可视化智慧信息处理控制中心:正如上面所提的5月11日一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完成在厦门港的“首秀”,控制人员不在现场,物理距离与现场有相当的距离,但在控制中心,控制人员通过可视大屏,控制着现场的一切,同时也调度着现场采访记者,没有延时的零距离,实现了智慧的终端管控。
那么,新闻采、编、审、播(刊)是否也可以利用技术的进步,在5G场景下,做到快速终端输出?答案是可以的。试想,如果主流媒体实现中央控制中心并可视化智慧化进行新闻信息处理,也就是说采访及三级编审同步在中央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就可更快捷地将信息整合编辑审核处理完毕,并通过融媒体终端输出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取所需,是否更快捷地将信息送达?
2020年5月21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全球首位! 3D版AI合成主播亮相新华社”,这是新华通讯社的最新视频信息的大动作,这位主播叫“新小微”,完全是一个模拟的机器人,她的原型是新华社的一位记者,采用了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而成。从外型上看, “新小微”高度还原真人发肤,在立体感、灵活度、可塑性、交互能力和应用空间等方面,较前一代AI合成主播(2D形象)有了大幅跃升。在特写镜头下,甚至连头发丝和皮肤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见。她能随时变换发型,随时更改服装,并能穿梭于演播室的不同虚拟场景中。工作人员只需将写成的稿件输入,她便能流利地根据稿件的内容进行主持播出。同样,在五月两会报道期间,还推出了数据新闻机器人,这样主流媒体在可视化新闻中,智慧配数据、配可视图形等,为视频播出增添了更为直观的可视性。
有了人工合成智慧型主持人、各种数据新闻机器人再加人全媒体采编人员,通过新闻可视化智慧信息处理控制中心的编审、控制和调度,可以预见,在5G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智能化、智慧化的手段及大数据场景运用后,会让主流媒体的权威报道更快更省力。
5G可以为社会带来什么?这是目前我们还没大面积普及5G网络时无法预见的,但是仅从上面我们所举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信息革命为社会发展带来的震憾,它需要我们从业人员懂得更多的技术与本领,从单一的本事中,运用科技手段,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国人,那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往往会带来社会跳跃式的发展,而5G技术的应用,低延时高通畅的信息传播,无疑更会为主流传媒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主流传媒拥有权威的新闻资源、从业人员必须在政治敏感、硬件、软件、技术、内容、思维等方面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将主流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有让人民及社会信得过的公信力,做好准备,媒体入学好本事,不然,世界淘汰你,招呼都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