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研究

    【摘要】 ?加强对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的监管,尤其是对事业单位财务费用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是切实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防范腐败问题的滋生,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监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事业单位;三重一大;财务管理;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5-0035-03

    “三重一大”制度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的制度。作为国家重要社会组织形式的事业单位,必须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制度规范事业单位权、事、人管理,约束关键人员和关键岗位思想和行为,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切实完善财务费用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发挥民主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关键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事业单位政治生态环境,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相关问题经济学理论研究

    “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作为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举措,要求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因此,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有利于保障反腐败斗争成果,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腐败问题日益凸显,部分人员将原因归罪于市场经济,但从实质上说,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并非是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的稀缺性导致权力寻租问题的滋生。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资源的稀缺程度与资源本身的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数量越稀少,其稀缺性越高。虽然,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权力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问题,即权力寻租问题。(2)人的趋利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经济人就是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主体,当经济人面临若干不同选择机会时,必然倾向于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该理论适用于事业单位管理,当权力过于集中时,未能有效落实民主集中制时,决策人不可避免地将产生腐败思想和行为,这是“经济人”的本能表现。(3)信息不透明下的逆向选择。经济学理论认为,信息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在完全公开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而片面、错误的信息则可能形成垄断现象,从而滋生腐败思想和行为。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其掌握了更加全面的信息,而对于其他人员而言,则存在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工的正确判断。在这种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不仅无法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反而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以“三重一大”为制度原则,构建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强化“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力,切实压缩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腐败滋生空间,事业单位应从内部财务管理的预决算管理、财务支出管理、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责任体系的强化等方面着手构建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一)构建有效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责任体系

    根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作为财务管理的责任主體,事业单位应实施党委领导下的“一把手”负责制,事业单位党委应切实担负起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各项财务管理规定,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财务审计工作,选好用好财务负责人,在事业单位发展重大问题和管理制度上,以民主讨论的方式进行决策,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实际和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对财务岗位和人员的制约和监督,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以内部审计和规章制度约束财务人员行为,加强财务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依法履职,支持政府主管部门查处事业单位违法违纪的行为。

    事业单位领导应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带好队伍,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廉洁的工作氛围,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抓好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把手应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要认真拟订和实施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预算安排和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切实落实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资金使用决策程序公正、民主,向单位职工公布重大财务决议执行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情况,接受职工代表的监督。事业单位负责人应针对政府主管部门、巡视组、监察、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整改,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以此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杜绝腐败问题的滋生。事业单位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人为组长的内控制度制定工作组,加快内控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对照内控体系规范要求,从事业单位大局出发,系统地梳理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和分级授权的原则,重点围绕项目经费、基本建设、国有资产、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政府采购等领域,合理设置财务管理人员权责,形成权责一致、有效制衡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同时,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对发现的财务管理风险、漏洞及时整改,促进财务内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严格把控事业单位内部预决算管理

    当前,根据政府主管预算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和深化综合预算改革的相关内容。预算编制应以部门为单位,将所有开销及收入全部纳入到整个单位的综合预算中,结合国家财政政策和事业单位发展规划,确保事业单位发展规划符合财务资金实际情况;不得私自篡改部门收入列表,将相应的收入、支出及预算统筹规划,统一统计,做到合理规划及安排,将相应的重大政策内容进行提前落实,据实填报单位相关基础数据,严禁套取财政资金,以确保预算规划的真实性、科学性。

    由于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复杂且需要对应的内容较多,因此需要对整个细化的预算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将部门支出预算全部进行细化,从而保证支出及预算功能分类的有效性,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是对于政府采购的相关预算及支出统计,应细化相关政府采购目录及内容,加快相应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有效实施。

    在预算编制完成后,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重大项目预算执行工作,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未列入预算经费的事项不得支出费用,切实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此外,为了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降低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根据部门预算编制数据和实际使用情况,综合评价预算编制效果,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安排作为预算考核重要指标,以此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

    (四)规范事业单位支出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应强化财务内部支出管理责任,强化预算意识,并将相应的审批制度进行合理化的规划,并以有效的安全意识,将财务支出的管理进行强化。具体措施包括:推行公务卡制度,将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所产生的财务支出,统一由相应的公务卡进行支出划拨,有效避免以个人结算的支出误差性。对于有些单位,可能不具备公务卡刷卡的条件,那么应在相应的财政局进行有效的备案,重点划分不能用公务卡进行统一支出划拨的原因及理由,并申请相应的报销程序。

    其次,应规范相应的账户管理,事业单位的开户、变更及相应的年检业务应由相关的审批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流程,将相应的存款账户的相关信息及内容进行有效的信息存放,保障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存款金额的合理规划。确立合作单位时,应按照招投标法的相关约束严格执行,发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的作用,从而有效地确立相应的公款存放的标准,以规范银行账户支出的流程。

    再次,应严格规范相应的财务报销制度、执行国家津贴等的补贴政策、严格约束会议费的管理制度等。按照实际的报销审核制度,确立相应的财务开支范围及标准,进而确保整个财务支出行为的合法性,不得对整个财务报销制度体系进行虚报,应准备齐全的审批手续,且开具实时有效的发票等票据,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性,使得单位内部的往来票据及相应的入账信息能够实时对应。除此之外,还应严格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员工的津贴发放,不能以自身的利益为主,严禁自行控制相应的发放范围,应根据相应的政策约束,构建合理有效的发放标准及内容。

    (五)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资产管理

    首先,应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加强资产配置为中心,合理优化相应的资产安全管理标准,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本事业单位的相关资产管理的内容进行优化,确保资产账、财务账及相应的账目能够严谨落实。其次,应以科学化的标准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过程,从严管控,以保障相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在相应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应以实际的资产配置过程及资产编制的相关内容为基准,对整个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预算管控,从而对整个预算资产管理的相关细节进行规范化分析。

    (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

    事业单位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设置归口管理部门,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不得无预算采购或超标准采购。针对达到公示标准的政府采购项目,依据相关规定必须公开,严禁将项目进行拆分规避公开招标。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政府采购费用,降低费用支出,提高政府采购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进一步规范评审专家抽取、采购信息公布和采购方式变更等工作,严禁在项目采购过程中收受贿赂和“吃拿卡要”等行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效能。

    (七)强化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财务信息系统是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加快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从系统顶层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安全、财务监管、决策支持和信息公开等层面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建设高效、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应加强与其他信息系統数据的共享,提高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利用效率,降低因信息传递而导致的财务数据失真问题。

    (八)加强财务队伍和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

    财务队伍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质量。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项目、审计、资产等部门负责人择优任用,科学制定财务骨干人员的培养计划,支持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财务队伍,确保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内部审计工作是规范、监督财务管理的有效举措。事业单位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岗位,足额配置内部审计人员,强化预算管理审计、内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针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加强审计整改和责任追究,发挥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三、严格执行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后的追责问责

    事业单位应遵循全过程及全业务链的财务监管管理的管控措施,以建立实时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基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经济适应性的原则,体现出资产管理安全有效性,进而真实、完整、有效地将财务信息呈现。当事业单位内部成员出现了违反“三重一大”相关制度后,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有效的问责机制、财务行为负责机制,确保本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得以监督和控制。

    (一)事业单位领导追责问责机制

    在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环节中,对于财务活动的相关责任问题应遵循责权一致、有法必依原则,确保政府的财务管理部门及相应的审计机关能够在相应的责权范围内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的处理,对于有违反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单位及个人来说,应将所有的财务管理违法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属于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应给予一定的法律行政处罚。主要包括:因决策失误,对国家、事业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对拒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三重一大”制度决策程序的、未经集体决策而个人决策或小范围决策的,应公开重大项目财务管理信息而为公示弄虚作假的,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和财经法律规定追究其责任。

    (二)执行过程中的责任追究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各层领导的原因导致的财务监管工作失效,且对事业单位本部造成相应的财务管理行为不当的现象,应经过集体研究决策其实施的财务行为是否由主要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体系。针对执行力度不足、效能低下、影响事业单位决策顺利推进和单位财务管理效能的,應追究执行主体的责任。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未按预算编制使用费用的,应追究其责任。

    四、结束语

    综上,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应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理论制定相应的问责标准,深入查找重点领域内的主要问题及财务监管的运行机制,以落实相应的责任体系为基础,构建实时有效的监督手段,规范事业单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行为。加快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针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不执行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事业单位生态管理系统,防止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最终胜利奠定基础。Z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张强,刘向红.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探析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5,(33).

    [ 2 ] 郭华,张朝晖.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三重一大”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14).

    【作者简介】

    丁毅,男,现就职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担任院长助理、党委委员,高级会计师。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在财务制度建设、内部控制、项目建设等方面有较高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水平。连续多届当选福建省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还兼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考试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教育厅直单位会计学会会长、福建省教育考试发展基金会监事长等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