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常规新闻中找到好角度
徐光胜
摘要:找到新闻角度,才能体现信息的新闻价值。记者如何在平淡信息中挖出最具有傳播价值的棱角?比较直观的方法是采用提纲假设方式,在采访中求证突出的新闻要素。这需记者培养自身新闻思维的本能反应。
关键词:新闻;角度;分解要素
面对诸多信息中可能存在的传播价值,新闻选择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将决定这条信息能否被传播及其传播影响力的大小。记者通过对这个事件或信息多维分析解剖,可提炼出其最具传播属性的一面,即新闻角度。这也涉及到记者新闻思维模式的养成。
一、好角度,呈现新闻最大价值
新闻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由于新闻价值是蕴含在报道主体内冗杂信息中,因而只有选择好角度,有针对性、有效率地人手对信息进行提炼,进而才能顺畅鲜明地展现出事实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角度的选取在于追求新闻价值,使新闻的传播价值最大化。角度的选择,首先取决于新闻对象本身的特点,同时也与记者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倾向有关。
选好新闻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实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去年底,哈尔滨市政府部门发布“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招标公告,哈报集团城建新闻中心战线记者据此写了一篇消息报道,原标题为《2020年哈市实施老旧小区2500余万平方米,涉及道里、道外等9城区》。稿件提交后,后期新媒体编辑从标题人手更改了新闻角度,标题名变为《好消息!你家房子要升值了!哈尔滨改造9城区老旧小区,2500余万平方米》。这篇稿件发布随后在“新晚报”微信公号上,只半天时间,阅读量已迅速达到10万+。
我们分析这篇稿件,会发现原标题就是把新闻核心要素客观陈述出来了,但与后一个标题的新闻角度相比,其同读者(主要是本地市民)的关联性、贴近性、吸引性差一个阶梯。因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人们第一反应是小区环境变好了,其次才能想到会带动房子的升值,可能有些人也不会想到这一层。第二个标题显然有了更进一步的直白解读,而且用上了“你家房子”这样的字眼,把所有受众的利益关联性、贴近性实现了进一步的拉近。其以公众的房产增值为新闻角度切入,对报道在后期阅读量转化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角度的不同决定了呈现事物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认知。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喻为“挖矿”,他说: “新闻价值在事实内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可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一篇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最佳角度的选取。角度选择好了,就能更准确地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
二、围绕新闻价值,分解要素找角度
很多日常信息或事件都有转变成新闻的属性,关键看能否找到体现其传播价值的那一面。更多时候,记者需要在平淡信息中挖出最具有传播价值的棱角,即我们所说的新闻角度。
找新闻角度,最有效和直观的方法,是采用分解要素方式。在主体事物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维度中,找到其时新性、显著性、趣味性、重要性、接近性等具备新闻价值的那一面或那些面。举个例子,眼前摆着一支笔,如何找到它的新闻点?我们可以采用多棱镜式模式来分解其相关要素:它的科技含量怎样,它的材质有何特别之处,它的功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的生产者有什么特点,它的生产工艺是否特别,使用过它的人有什么特殊性……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有非同之处,就可以作为新闻点展开报道。简言之,找新闻角度某种程度上是采用一种发散思考的方式,先通过对报道对象可能的新闻要素与价值的提纲式假设,然后再逐一予以求证与核实,找到其传播价值点。
就新闻从业者日常工作实际而言,找新闻角度就是在常规中找出不常规的那一面。时政要闻记者经常接触政府部门的工作动态,如何在他们的日常工作再找出新闻角度?这就需要找到新闻要素中的突出特点。
而在实际新闻采写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相似题材的活动和线索,报道采写就面临一个问题:采用一个新闻角度报道,第一次报道出来时有新闻性,而第二次、第三次再重复采用这个角度,会因为缺乏最基本的新鲜感导致报道缺乏传播价值,淡而无味,甚至给人以东施效颦之感。这就需要记者注意学会调角度,采用报道对象新闻要素分析法,换另一个特点鲜明的新闻要素作为新闻角度展开报道,即调角度。这是记者避免常规新闻不“新”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